文庙

时间:2024-11-20 12:55:34编辑:奇闻君

文庙的详细地址是什么

文庙在上海的上海市黄浦区文庙路215号。

上海文庙位于市中心老西门东侧,是上海市区唯一的孔庙,也曾是古代上海的最高学府。上海文庙始建于元朝(1294年),几经迁移后落于现址,如今看到的文庙是清咸丰五年(1855年)所建,这里既有大气的明清风格建筑,又有环境清幽的江南园林风貌,还能看到奇石、根雕展和茶壶展,以及上海古代文人碑刻展示。

文庙庙第为三进式院落,一进分上下两院,二进为棂星门,院子两端有奎文阁和尊经阁,三进是大成门、大层殿和两座钟鼓楼构成的四合院。大成殿前左右有东西庑殿,与大成门及围墙组成一封闭院落,两座殿内有明清楹联壁碑展。

大成殿前还有孔子雕像和大成钟,每年高考前都有不少学子来这里许愿撞钟,并在殿前的树上系上红丝带以求好运。大成殿是祭孔正殿,殿内展有上海书法家刘小晴以楷书写的《论语》全文16400余字,被刻在52块青石板上,镶嵌于大成殿内壁四周,刻工相当精细。

往东走来到尊经阁,它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是上海最早的官方图书馆,阁前有灵璧石,形似麒麟。尊经阁南面坐落的明伦堂曾是儒生讲学之所,里面可以看到排放整齐的学案。在堂前放置着一尊青铜方鼎,鼎上铭刻着“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文庙的东首有一座高三层的魁星阁,建于1855年,是学宫的主要建筑。魁星阁是上海市区少见的楼阁古迹,飞檐、攒尖顶的外观很有历史感,据说以前登临此阁可以俯瞰上海老城厢的全貌。阁前有一方池塘,这里草木葱郁,好似一座袖珍的园林,而池塘中立着的“龙吟虎啸”灵璧石非常形象。

文庙周边,沿老道前街、梦花街、学宫街开设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古玩、书画轩、古钱币、邮品等商店,有时也会有年长者摆地摊卖古玩。这一带更有许多街头小吃及公仔店、文具店、小商品店,成为学生和年轻人爱去逛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文庙东北角有一条书市交易区,有卖打折书。而每周日在文庙内有旧书市场(雨天没有),花一块钱便可进入,古书、二手书、二手杂志、新书、漫画、外文书应有尽有,耐心淘上个把钟头必有所获,是爱书者必去之地。


文庙是什么?

文庙,是古代祭祀孔子和进行儒学教育的场所,是礼制庙宇与官方学校合二为一的建筑规式。自汉武帝抑黜百家,设置五经博士,儒学很快就成为官方主流。发展至唐朝,“罢周公,升孔子为先圣,以颜回配”,“诏州、县学皆作孔子庙”,“诏尊孔子为宣父”,等一系列尊孔崇儒的措施,文庙在全国各地建立, 为其后来发展成为儒家文化的符号和象征奠定了普遍的基础。文庙中每一种建筑,甚至每一件图案、装饰,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成为一个个承载儒家文化信息的载体或‘标本’。文庙选址、布局、装饰中蕴藏的象征背后即是体现着浓厚的儒家思想文化。文庙建筑所体现出的思想文化往往不是刻板的摹写,而是充满智慧的象征、借喻、暗示,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也因此,表现在文庙建筑上,以蕴藏象征为常见。只有透过建筑表面,才能窥探其后的象征和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倾向于秀丽、婉约和含蓄,注重运用象征来表现文化智慧和内涵。古人通过建筑中的方位、数字、色彩、图像等方式来表达吉凶观、等级观、宇宙观等,这些无不刻有传统文化的烙印。文庙建筑中所表现出来的即是一个充满儒家文化象征的境域。文庙作为一个祭祀和教育的场所,人在其中的活动亦体现着儒家文化。其一,文庙祭祀仪式——释奠礼,其旨在尊崇以孔子为代表的贤儒。在传统社会,文庙建筑作为推崇儒学的礼制性建筑,遍及全国各地。文庙祭祀被列入国家大典,每年春秋仲月上丁日举行全国性的释奠礼仪,最高统治者亲自或是遣官,祭奠孔子以及历代对儒学作出贡献的贤儒,将对治世儒学有贡献的人无限推崇,祭祀仪式也是非常壮观。文庙中的奉祀建筑、祭祀礼仪、祭祀器具、祭祀乐舞等方面也形成了一整套的制度,即是统治者及全社会尊孔崇儒的最高体现。其二,文庙所进行的文化教育,旨在教化儒经, 宣扬儒学,传承儒家思想文化。在传统社会,国家教育主要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种,中央以及各州、府、县都设立学校,或因庙设学,或因学设庙,文庙成为官方学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庙中进行的则是儒学教育,教学内容及教材都是儒家典籍。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统治者便用经学治世,学校育才、朝廷取士也都以经学为重要标准和基本内容,经学与古代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汉代的“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到魏晋南北朝的“魏晋经学”,后又经唐、宋、元、明的发展变化,直至清末,官方经学一直占据官学的主导地位。从古代教育发展史来看文庙,它发挥了为国培养人才、传播传承文化、教化社会等的重要作用,以至发展到后来“科举必由学校”,成为读书人仕途进身的必由之路。所以,各地都把修建文庙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甚至与地方官政绩考核相连,文庙亦成为一地的中心,建筑位置非常重要、突出,成为古城地图中不可或缺的地标建筑。文庙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儒家思想文化,是名副其实的儒家文化的象征。在一个充满儒家理念氛围的场所,进行着儒学的文化教育,加上统治者以儒学作为治理统治国家的哲学,并主导科举制度来选拔儒学士人来巩固统治阶层,还推行普遍的儒学社会教化,等等。几经结合,相互促进,使儒家学说主导着国家的政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同时也使文庙因此而拥有了顽强的生命力而绵延至今,成为中国文化符号的代表。

文庙在哪里

文庙,位于广西柳州市,亦称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柳州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重修柳州文庙,并撰写了《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唐以后,柳州文庙几经废兴,1928年,文庙毁于全城大火,主体建筑被付之一炬。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文庙已经远远超出了纪念性建筑的含义,而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文庙的存在,体现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布局结构:重建的柳州文庙,涅槃重生,依山临水,背靠东南方的登台山,由大成门 、大成殿 、崇圣祠 、明伦堂等主体建筑组成,建筑以宋代风格为主,结合岭南地方样式。它以灯台为靠 、驾鹤为案,金碧辉煌地耸立 在柳州汉城故址上。若登高远晀,柳州的文气顿会金灿跃然,成为引人欲意信步于其中的胜境,是“百里柳江”景观带上重要的文化标志性建筑,国内2000多座文庙中的经典之作。为国家4A级风景区。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文庙

上一篇:少女时代电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