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守阁的简介
在16世纪中叶,日本因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统一之后,建筑达到新的水平。城郭是一个十分突出的新的创作领域。它突破日本建筑千年的传统,构想天外,产生了前所未见的崭新的高层建筑,天守阁。还在封建内战时期,领主们在卫城里自己府邸的屋顶上造一个小小的望楼,这是天守阁的前身。后来,各个封建领国,依托城里的小高丘,建造卫城。卫城中央一座高城,原本是府邸,叫天守阁。天守阁不仅是军事堡垒,而且是领国的政治中心,藩主权利的象征。第一个大型的多层天守阁建造于新的政治经济中心——安土城(1576年),它是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纪念碑。16-17世纪初,是日本城郭建设的高潮时期,各领国纷纷建造天守阁,互相争竞。其中最杰出的是姬路城的天守阁。此外,著名的还有名古屋的天守阁(1610年),1624—1643年间建造的大阪和江户两城的天守阁。 天守阁(日语假名:てんしゅかく)是城堡的中心建筑,他不仅是坚固的军事防御设施,也是所在地大名或城主政治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天守阁的名称最早出现在16世纪初,战国时代是天守阁发展最繁荣的时期。文献记载最早的天守阁是16世纪初建造的摄津伊丹城天守。现在保存最古老的是犬山城天守阁。 天守的语源不详。关于天守的来历说法很多。有人认为天守是象征基督教,佛教中的“天主”,“梵天”的意思,是指城主或大名代表上天来统治。但更普遍的看法则认为天守阁的由来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起到瞭望台,物资储藏室以及军事防御的作用。当然战国后期的天守阁则越来越趋向政治化,用以展现城主,大名的实力。
大阪城的历史沿革
公元1615年,原大阪城与丰臣一族毁于战火,后德川家康增建后才有今天的面貌,1997年的大阪城已规划成为公园,作为市民休闲的场所,大阪城为日本三大名城之一,美丽壮观的天守阁是昭和六年所重建,大手门、樱门、橹、焰硝藏、金藏和金明水井户屋形等成为大阪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走过石桥就进入大阪城内城,循着步道经过一片有六百株的樱花林,即可达天守阁,阁内已改为博物馆典藏著大阪的历史资料,1997年3月完成天守阁的整修,并将城迹修建后增添市民之林、纪念树之林和运动场,成为拥有丰富绿地的市民绿地。 现存的大阪城为1931年由民间集资重建,外观5层,内部8层,高54.8米,7层以下为资料馆,8层为瞭望台。城墙四周建有护城河,附近有风景秀丽大阪城是大阪最著名的旅游观光景点,它以天守阁为中心,位于大阪市的中央区,是大阪的象征性景点,也是游客们在大阪旅游的必到之地。的庭园和亭台楼阁。漫步河边,奇花异卉,满目青翠,充满诗情画意。城内樱花门颇为著名,当年大阪城遭遇火灾,仅这一道全部用巨石砌成的樱花门屹立无恙,成为仅存的遗迹。大阪城内城中央耸立着大阪城的主体建筑天守阁,巍峨宏伟,镶铜镀金,十分壮观。内部保存有丰臣秀吉的木像、使用过的武器及绘画等。从天守阁顶层可俯瞰大阪周围的美景。如今大阪城已被定为特别史迹。 大坂夏之阵图屏风所绘的丰臣大坂城天守1583年,羽柴秀吉(后来的丰臣秀吉)在石山本愿寺的原根据地上建造大坂城,以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完成了本丸(主郭)。直到秀吉死去之前,仍持续不断地建设二之丸及三之丸等附郭,以及多重水堀(护城河)和运河等防御设施。大坂城天守外观四层或五层,瓦上覆以金箔,极其奢华,位置在今日大阪公园蓄水池付近,含石垣四十米高(德川新天守约58米)。丰臣秀吉后来次第建造了京都的聚乐第和伏见城,作为居住和处理政务的中心,较少住在大坂城。1598年秀吉死后,继承人丰臣秀赖又从伏见城移居到已完成的大坂城。此外,实际负责政务的丰臣家大老德川家康,也入住西之丸便于办公。 1603年(庆长八年)德川幕府成立后,丰臣秀赖依然居住在大坂城支配摄津国。1614年(庆长十九年)德川家和丰臣家矛盾表面化,德川家康率大军包围大坂城,史称大坂冬之阵。战役中双方讲和,德川家提出条件要求拆毁二之丸和三之丸,填平外围的水堀,使大坂城成为一座仅有内堀和本丸的裸城。丰臣家虽然一时接受了这个屈辱的条件,但后来毁约重新开挖水堀,让德川家康得到借口于次年发动大坂夏之阵,消灭了丰臣家,而大坂城也在此役中化为灰烬。德川幕府控有大坂城后,家康一度把该城封给外孙松平忠明,但1619年(元和五年)又收归幕府直辖。1620年(元和六年)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开始重建大坂城,并在1629年(宽永六年)完成。德川氏将丰臣家所建的大坂城石墙和水堀全部破坏,覆以数米厚的土,再兴建更高的石墙,把丰臣大坂城的遗迹全部埋在地底。天守设置在不同的地点,位置更高,并采用完全不同的设计。德川家用全新且更为雄壮的城郭,将丰臣氏留给世人的记忆彻底埋葬,并夸耀幕府统治全日本的威信更甚于丰臣氏。作为德川幕府的直辖城,历代将军都由自己兼任大坂城的城主,并且从重要的谱代大名(德川家直系老臣)中选派大坂城代(代理城主)。1665年(宽文五年)大坂城天守被闪电击中烧毁,并未重建,自此成为没有天守的城池。江户末期,1868年(明治元年)1月3日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的大号令,撤除幕府,由天皇亲政。前将军德川庆喜改以大坂城为居城。但随即发生了旧幕府军反抗维新政府的鸟羽伏见之战,旧幕府军失利,德川庆喜仓皇逃回江户城,大坂城也在此役中遭到兵火几近全毁。 明治时代,将大坂城画为陆军基地,并在东侧广大的空地上兴建大阪炮兵工厂。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成为美军空袭的目标。1928年(昭和三年),大阪市市长关一提议重建大阪城,并在半年内募得市民捐款150万元。1930年(昭和五年),天守动工,以钢筋水泥复筑,隔年完成。这座复兴的天守并未忠实复制丰臣或德川时代,基本上以德川时代的白漆风格为主,但最上面一层重现丰臣时代的黑漆描金风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阪城四周受到美军猛烈空袭,虽然复兴天守此次侥幸无事,但先前逃过战祸的周边建筑却劫数难逃。日本败战后大阪城被美军接收,1948年时美军不慎引发大火,又失去了纪州御殿。1950年代开始正式的复修及学术调查。1959年发现了丰臣时代的遗迹。大阪城现今为大阪城公园。1997年日本政府指定为登录有形文化财产。
天守的历史沿革
天守形式的正式确立是1576年织田信长于安土城修建的天守。关原之战后,日本进入所谓的庆长筑城巅峰期,以山城为主的中世城郭逐渐被以平山城、平城为主的近世城郭所取代,天守作为近世城郭的象征,也陆续在各地被修筑。明治6年(1873年)颁布废城令,许多城堡开始被拆毁,最后约保留了60多座。后来因为这些要塞多被日军拿来做为军事驻地,二战时成为美军空袭轰炸的目标,因而大半毁于战火。保存至今的天守仅有12座,其中姬路城、松本城、犬山城和彦根城这4座被列为国宝(姬路城更登录为世界遗产),另外8座则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所以有“十二现存天守”、“国宝四城”、“八重文天守”等通称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