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介绍资料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篡位称帝后,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扩展资料:一、性格曹操为人聪明能干,但也十分狡猾。起初名声不显,可是也有很多人看好曹操的才华,如陈寿的“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及许劭的“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已明显阐述曹操的才能非比常人。也有许多人瞧不起曹操的品德,孙盛曰:魏武于是失政刑矣。易称“明折庶狱”,传有“举直措枉”,庶狱明则国无怨民,枉直当则民无不服,未有征青蝇之浮声,信浸润之谮诉,可以允釐四海,惟清缉熙者也。昔者汉高狱萧何,出复相之,玠之一责,永见摈放,二主度量,岂不殊哉 !曹操性格严厉,掾属办公如果不合其意,常常被他杖责。而其中唯有何夔经常带着毒药,决心如被杖责,宁可自鸩而死也不受侮辱,何夔才终究没有遭受杖刑。曹操生性猜忌,得罪过他的人,几乎都被他杀死,例如:崔琰、许攸、娄圭、孔融、杨修、华佗、边让、桓邵、刘勋等人,赵彦欲亲近汉献帝者亦被杀死。即使没犯错只要威胁到曹操,曹操亦杀之,神童周不疑便是最好的例子。张绣兵变复投曹营后八年便病故,不然一般认为张绣若活得够久早晚遭曹操清算。谋士荀彧由于反对曹操称魏公也被其嫉恨冷落。曹操的性格是有两面性的,从《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可以看出曹操有政治智慧,也有性情。这样一份有重要政治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却用了非常朴实的语言风格,以及他的遗嘱中很少提及他的政治生涯,很大篇幅都是安排琐碎的家务事。虽说苏东坡曾对此评价“平生奸伪,死见真性”,但是“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可见他的性情。另一方面,他也是奸猾的,他以《让县自明本志令》表明对汉朝的忠心,但实际行动却浑然不同,在相同的实例中可以看出曹操的不同性格。曹操深通兵法,在战略、战术方面都能应付裕如,常用计略来应付一系列的群雄战争来取胜,曹操甚还为孙武(孙子)所著作的《孙子兵法》做过注释。曹操擅长武艺、剑术,曾在兵变时,用剑杀死数十个乱兵才脱身。甚至有一次偷进张让家时被发现,曹操手挥舞戟才得以逃跑,曹操也有抱负着野心的态度来面对乱世,如其迎接刘协代表其掌控了汉朝大势,使到汉献帝刘协也没有权力。曹操也是残忍之者,时常屠城,所以曹操杀人亦不手软,坑杀士卒、214年杀害皇后,所生的两位皇子亦以毒酒毒杀,伏氏宗族有百多人亦被处死、有孕在身的董贵人也未能幸免。曹操更过度劳役人民,以致有时爆发起义。曹操妻妾众多,不过娶纳方面并不是毫无一个标准。并其中出名者多自他处改嫁而来。收降张绣时,收了张绣伯母入侧室,引来张绣不快,曹操得知后于是想杀害张绣,但是由于计划泄漏,引起张绣兵变,其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以及典韦白白地牺牲。曹操曾许诺将秦宜禄前妻杜夫人赠与关羽,但见其美色后自纳之,关羽因此心中不安。虽说好色,但曹操纳妾实际上是有所标准,综观曹操所收的妻妾,不是寡妇,就是别人休离的前妻,所以曹操才不齿吕布染指有夫之妇的行为。曹操也很疼爱妻子所带来继子,并不因为非自己所出就有所忌讳曹操死前也留下遗言,要求善待他的夫人们。曹操生性节俭,不好华丽。《魏晋世语》记载,曹植之妻崔氏(崔琰侄女)就因穿着过于华丽的衣服违反了禁令,回家后就被曹操赐死了。曹操不相信鬼神,在担任济南相期间捣毁城阳景王刘章祠,并且认为坟墓也终将被人盗掘,所以极力提倡丧葬从简,一改汉代奢华之风。曹操曾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职,专门盗墓掘坟以赚取军费,行事风格非常干脆实际。然而此举乃失德之行,连袁绍的幕僚陈琳起草讨曹之“檄文”中亦把曹操公然发掘汉梁孝王墓列为其罪行之一。曹操喜欢吃鱼,在他的《四时食制》中提及不少鱼类。在一场宴会中也说过“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耳。”曹操求新求变,行事不拘泥礼法,所以很讨厌思想传统、满口忠孝仁义的儒生。二、民间艺术1、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小说中出类拔萃的长篇巨著。此作塑造了众多形象鲜明且生动的人物,其中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之一,他的性格既丰富又矛盾。他既是智谋机警,志大才高的英雄;同时又是一奸诈狡猾,嗜血残忍之奸雄。曹操因而被评为“古今奸雄中的第一奇人”。罗贯中对曹操这一矛盾形象的雕塑非常深刻,摆脱了早期小说中人物形象性格单一化、平面化的缺陷。毛宗岗称其为“三绝”之“奸绝”。2、戏剧京剧里的曹操是以白脸的形象来表示他奸诈狡猾、诡计多端的反面人物,与黑脸包公或红脸关公相对。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曹操
曹操的历史资料?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2.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曹操主要事迹是什么?
曹操主要事迹:1.曹操献刀——为了除掉祸国殃民的董卓,王允和曹操定下刺董之计,曹操手持七星刀刺杀董卓,不料却被发现,曹操随机应变,以献刀为名瞒了过去。随后,便匆匆忙忙逃出董相府,因此保住了自己的性命。2.割发代袍——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他的马一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他要执法官为自己定罪,被执法官拒绝。曹操要举刀自杀,被众人劝住。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3.官渡之战——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今河南封丘西)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关于曹操的典故行刺张让曹操曾私入中常侍张让的府邸试图行刺,张让发觉,派人追捕,曹操挥舞着手戟,从庭堂一路打将出来,张让的卫士无法接近他,曹操且战且退,退到垣墙边时,纵身一跳,逾墙而出。望梅止渴有次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他们凭借着这个,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曹操主要事迹是什么?
曹操主要事迹如下:20岁,举孝廉,为洛阳北部尉,用五色棒处死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被调任顿丘令。24岁,官职被免,回家赋闲。30岁,拜骑都尉,和皇甫嵩一起讨伐颍川黄巾军,随后迁为济南相,济南大治,“一郡清平”。而后辞官,托病归乡,在家中建筑精舍,春夏读书,冬春射猎。34岁,被任命为典军校尉,成为西园八校尉之一。35岁,刺杀董卓失败,逃难回家,散尽家财,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36岁,代理奋武将军,独自引军大战董卓,差点战死。对联军失望,联军解散。37岁,在东郡大败于毒、白绕、眭固、於扶罗等,袁绍表其为东郡太守。38岁,打败青州黄巾军,组成“青州兵”,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精锐部队。39岁,败袁术、黑山军、南匈奴,因为父亲曹嵩被陶谦的士兵杀害,东讨陶谦,结果后院失火,陈宫和张邈响应吕布,叛变曹操,周边城池纷纷响应,曹操地盘只剩下荀彧、程昱、夏侯惇坚守的鄄城和东郡的范县、东阿。曹操差点去投奔袁绍,举家到邺县做人质,多亏程昱劝阻才坚持住。41岁,三败吕布,平定兖州。42岁,迎汉献帝,迁都许县,被封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43岁,讨伐张绣,张绣举众投降,旋即复叛,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战死。同年讨伐袁术,两年后袁术败死。44岁,灭吕布,控制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