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功绩是什么?
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功绩是什么?被法国人民尊称为“戴高乐将军”,戴高乐是出身于军队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他一生都在为法国的强大、民主和自由而奋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一名军官,戴高乐三次负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领导“自由法国”,抗击入侵法国的德国法西斯。夏尔戴高乐的功绩被载入史册。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戴高乐的功绩。戴高乐的照片功绩一:戴高乐年轻时以军官身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场上与德国作战。他三次负伤,甚至被德国人俘虏。直到德国战败,他才回到法国。这可以说是戴高乐为法国立下的第一功。功绩二:戴高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法国人民组织抗击法西斯,最终打败了德国法西斯。法国人民最终获得了独立,推翻了法国的傀儡政权。可以说戴高乐立下了汗马功劳。二战后,戴高乐以高票当选法国临时政府总理,可见法国人民对戴高乐的敬仰之情。功绩三:1958年,戴高乐当选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此后在法国执政十一年,领导法国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当时,法军正陷入阿尔及利亚战争的泥潭,戴高乐决心甩掉这个包袱,让阿尔及利亚独立。他通过公投使阿尔及利亚独立,避免了法国内战,和平完成了法属非洲的非殖民化。并积极推行戴高乐主义,谋求法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和影响力。戴高乐主义是什么?戴高乐主义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倡导的法国独立外交政策的基本理念和指导原则。戴高乐主义的本质是法国民族主义。戴高乐主义包括民族主义、中央集权和独立三个方面。戴高乐主义的政治目标是谋求法国的独立和在国际政治中的世界大国地位。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戴高乐主义。戴高乐的照片戴高乐主义的具体措施是:1.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改变法国在联盟中对美国的从属地位,维护国家独立。2.建立法国独立的核威慑力量,打破美国的核垄断。3.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缓和、理解、合作”关系,在东西方关系中发挥作用。积极推动中法建交。4.建立一个不受美苏控制,以法国为中心,法德联盟为支撑,欧洲主权国家联合的“大欧洲联盟”。5.实行非殖民化,在第三世界推行“积极存在”政策,以维护和增强法国在第三世界的利益和影响力。戴高乐主义的实施对维护法国的主权和独立,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促进了欧盟和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法国的国际地位。之后,戴高乐主义深深影响了法国的内政和外交。直到2009年,法国通过全民公决重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组织,戴高乐主义才逐渐开始被抛弃。法国总统戴高乐的身高是多少?戴高乐连任两届法国总统,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缔造者,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亲自上战场,三次在战场上负伤,甚至被误认为阵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领导法国人民打败了德国法西斯,战后推行戴高乐主义。戴高乐生来高大英俊。戴高乐的照片戴高乐将军的身高一直是戴高乐的骄傲。戴高乐身高的具体数字是1.98米。这样的高度即使在相对高大的西方世界也算是比较高的了。这样的身高,再加上戴高乐帅气的外表,让戴高乐成为了一个帅气的男人。也许正是因为身材高大,戴高乐才如此喜欢军人这个职业。因为1.98米的身材,戴高乐穿上军装更是气势如虹。戴高乐1.98米的身高,使他成为战场上一名勇猛有力的杀手。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戴高乐成为了一名职业军人,生性好斗,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戴高乐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三次负伤,连最后一次都很严重。他晕倒了,贝坦认为他已经死了。后来一觉醒来,他成了德国人的俘虏,直到德国战败,他才得以回到自己的祖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正是因为戴高乐的高个子和长腿,戴高乐才能够在飞机起飞的一瞬间,奔跑着追上斯皮尔斯将军派往英国的飞机,抓住斯皮尔斯将军伸出的手,逃离了已经向德国投降的法国。也就是戴高乐逃离法国的那一天,戴高乐通过英国广播号召法国人民与德国战斗到底。
如何评价法国前总统戴高乐?
戴高乐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倔强的人,但他首先是个政治家。假使他真正站在你面前,他的孤傲冷峻可能会让你冷水泼面。因为他心中只有他的法兰西人民。生活上他温情,对自己的智障女儿百般呵护,甚至死后也将自己葬在女儿墓旁。公开场合时他却是个孤傲、倔强、毫不留情面的军事政治人物,配合他异于常人的身高,更是冷峻异常。1、“我是一个既不隶属于任何人,又隶属于任何人的人”出生于法国边境城市,参加过普法战争,从小对战争和民族有着强烈的认识。军校深造,参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斗中被俘虏。后来德国战败,他回到祖国,担任起当时的机械部队的团长。二战爆发,德国闪电战横扫波兰,法国同样猝不及防。当枪口转向,整个法兰西陷入不安与焦躁。后来,法国向纳粹宣布“无条件投降”,建立傀儡政府(维希政府)。这时已是国防部长的戴高乐,坚决要和德国血战到底。国家已被占领,他乘上飞机,在伦敦BBC公开演讲,号召自由的法国人民收复国土。“自由法国”由此而始。时间推移到二战结束,将军回到故土,准备重建法国,但政府的建立不由他说了算,而当时宪法与政府,与他所愿所想背道而驰,于是毅然辞职下野。因为他相信人民是希望由他执政的。是的,的确如此,只是时间发生在12年后。他执政后法国的个性,被称为戴高乐主义,奉行单边,独立的政治。退出北约,将美国基地挤出法国,和中国建交,搞军备核武。因为他一直认为,法兰西是一个大国。事实也是如此,法国又重新成为了一个世界大国。戴高乐的每一个决定和选择,都是身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不隶属于任何人”见诸他一生与大国强国的抗争,在《伟大的戴高乐》纪录片中,与丘吉尔、罗斯福和各类政敌明里暗里的较量,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甚至咄咄逼人。而“隶属于任何人”,我相信这里应该有他的法兰西人民。2、“时代变了,五十年前,法国可以从殖民地获取力量和财富,今天,它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负担,它让我们无法保持在世界上的地位。现在,实力不是说这里占一块地,那里占一块地;实力是上千公里的高速公路,是几百万公里的电话线,是高速列车,是非常多的飞机,是现代化的工厂,大学,是实验室和研究员”这句话出现在戴高乐决定放弃法国长久以来的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演讲之后,尽管他在演讲中并未涉及任何决定。看到这句话相当触动,当绝大多数法国人相信“日不落帝国”“法国国旗下的和平”的所谓信仰时,透过格局看到真实的戴高乐或许正是凭着对“实力”的透彻认知才带领着法国人重新步入自信。和反殖民主义者不同,戴高乐首先是个政治家,军事家,其次才是个令人尊敬的人。让阿尔及利亚独立,并不是说他们有多博爱,而是时势使然。3、与中国的建交,法国总统的亲华1964年,戴高乐让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还曾表示要访问中国。对于西欧国家,中国一直以红色示人,而戴高乐对于红色的共产党,其实并无好感,在纪录片中建立新党派时,就曾明确表示过要把在法国的共产党排除在外。而对于中国的建交,更多的是和法国在二战中的格局有关。二战后的沉沦,法国在西欧一直就抬不起头,非洲殖民帝国的瓦解,特别是阿尔及利亚,更是损害了法兰西的民族自尊心和戴高乐的个人威望,那么戴高乐主义的下法兰西民族主义,重塑独立自主大国形象,成为凝聚民族,摆脱美国和北约抑或是实现独立自主目标的必然。和中国朋友的结交,是相当稳妥的策略。后来的密特朗,希拉克和萨科齐到现在的奥朗德,不管是亲华与反华,都与戴高乐主义的发展深有关联,至于朋友,都是暂时说辞,戴高乐其实深知这点。从纪录片的戴高乐重新掌权的过程其实可以明确看到,不管他使用了什么手段,这位“伟大的”法国人始终都在遵循一个原则:民意,以及代表民意的国家利益。如同一篇新闻里说道:理解多元声音和选民利益,才是理解此类问题的关键。4、对英国的态度,法国总统的强硬二战后的格局,西欧国家普遍弱势,在面对亦敌亦友的大哥美国时,抱团才是最好的选择。而英国在历史上却是“光荣孤立”“大陆均势”的始作俑者。谈及戴高乐对英国的态度,应是从他跳上飞机发表“自由法国”演讲开始。法国被德国占领,英国人就开始打自己的算盘,曾明确提议法国与英国合并,以同一个国家的形式出现。在盟军反攻时,英美在未告知戴高乐的情况下,选择在北非法国领地进行登陆作战。虽然在丘吉尔去世后戴高乐还主动提出问候其家人并提供帮助,但在英国当时他俩的唇枪舌战却更多的代表了各自国家的利益。或许那时开始戴高乐就明白了英国人的角色和骨子里的不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