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自家羊被咬死,此人怒杀大熊猫,肢解后卖了4800元,后来如何?
大熊猫,动物界的“活化石”,迄今为止,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之久,而我们中国人对它的认识由来已久,在中国早期文学著作《尚书》中称熊猫为貔,《兽经》中称它为貉。从生物学来讲,熊猫属于食肉目动物,也就是说,800万年前的熊猫是和熊一样的杂食动物,其本身也是吃肉的,但在420万年前,熊猫体内的T1R1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熊猫对肉内内谷氨基酸的鲜味感官失效,简单来说就是吃肉没有滋味。自此以后,熊猫便以植物为食,而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气候的变化和其它草食性动物的竞争,熊猫又开始逐渐以其它动物很少吃的竹子为食。然而,随着近些年来人类的盲目活动,使大熊猫的栖息地大幅缩减,导致已在地球上生存了800万年的大熊猫濒临灭绝,为了保护大熊猫,我国将大熊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之中,禁止任何人捕杀、打猎等行为。2014年12月3日,云南昭通市水富县村民王文林如往常一样来到羊圈,准备将羊带出去活动一下,但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只羊倒在血泊之中早已没了气息。而对于王文林这样的牧羊人来说,羊就是他们一家老小生活的保障,他本打算在开学前卖掉几只羊给孩子凑足学费,如今却……。王文林越想越气,他心里想着,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他一定要将“凶手”抓到。为此他设立了一些圈套在羊圈里,等待着“凶手”的自投罗网,但等到第二天一看,王文林在羊圈中设下的圈套被蛮力弄坏,地上有一路的血迹。于是王文林找到了弟弟王文才,兄弟二人带着猎枪和猎犬就沿着血迹上山,经过一番搜寻,最终在龙台村附近的一棵树上找到了“真凶”。由于距离有点远,王文林兄弟二人只看见了一黑白相间的动物趴在树上,想起自家被咬死的羊,王文林二话不说就对着它开了一枪,熊猫被击中后从树上掉了下来,马上又往另一棵树上爬。这时,王文才看清了熊猫的样子,连忙喊到:不对啊,哥,这好像是大熊猫!但怒火中烧的王文林哪管得了那么多,连开三枪,直至大熊猫死亡,一旁的王文才看到此情形,知道事闹大了,为了掩盖犯罪痕迹,兄弟二人将熊猫肢解平分了,王文才拿走了熊猫皮和熊胆,而击毙熊猫的王文林则是拿走了4个熊掌和70多斤的熊猫肉。 回村后,王文林将这70多斤的熊猫肉分别卖给了10个人,而在这10个人当中,吴某是专门贩卖野生动物的,他花了4800元买了8.5公斤藏在家中,想高价卖出去,但好景不长,吴某被人匿名举报猎杀野生动物,警方随后在其家中搜出了一大批冰冻的动物尸体,其中包括那8.5公斤熊猫肉。在吴某的交代下,警方相继抓捕了王文林、王文才兄弟二人,最终,王文林兄弟二人因非法杀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判有期徒刑13年,并处罚金1万元。
见自家羊被咬死,他怒杀大熊猫,得70斤肉卖了4800元,如今怎样?
要说现在什么动物最受欢迎,那肯定非熊猫莫属,作为“国宝”的大熊猫性情温顺,憨态可掬,别说是中国,西方也是掀起了熊猫热,别看熊猫这么温顺,其实它在上古还是一大“凶兽”,名曰啮铁。在《神异经》中说:“南方有兽,名曰啮铁”,晋朝《尔雅·释兽》也有对大熊猫有描写:“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这温顺的大熊猫妥妥的是一只食肉动物,不过在几百万年的进化当中,选择了吃竹子为生,如今大熊猫越来越少,我国也是禁止捕杀,但依旧有人“无视”法律。2014年12月3日,家住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普洱镇龙台村的王文林,在早上打算去放羊时,发现羊圈中一只羊被咬死了,羊身上还有动物吃过的痕迹,以种田为生的王文林心都在滴血,他还打算等这些羊长大,宰几头给孩子当学费。事已至此,他也没办法了,为了能够避免这种情况,他又加固了羊圈,可第二天,羊圈又被破坏了,在羊圈边上还有一些动物足迹,王文林在这里住了几十年,还没遇到过野兽下山吃动物的情况,而且这动物还能毁掉羊圈。王文林觉得不能放任这动物继续下去,早晚有一天,他的羊都会被咬死,王文林就打电话给自己的弟弟王文才,两人带着猎枪、猎狗到了山上搜寻一番,他们一路追到的龙台村,由于树林密集,他们看到了一只黑白相间体型硕大的野生动物。王文林一开始以为是山上跑下来的灰熊,就开了几枪,那“灰熊”倒地之后,两人过去一查看竟然是一只大熊猫,两人虽然都没读过书,但也知道猎杀大熊猫是犯法的,两人一商量,将大熊猫抬回了家。还将大熊猫当作一头羊一样宰杀了,他们将70斤熊猫肉和4只熊掌以4800元出售给了7个人,剩下的熊猫皮和熊胆兄弟两平分了,但世界没有不透风的墙,低价贩卖大熊猫事,还是被人给举报了。办案人员将问王文林、王文才和另外7个人相继抓捕,这9人因非法捕猎,杀害、出售,持有枪支进行了罪行宣判,王文林判决13年有期徒刑,罚款1万元,王文才判决11年,罚款1万元,其余人的刑期在1至3年不等。由于云南是首次出现大熊猫,并且考虑到大熊猫可能是因为冬天需要进食,才造成这起案件,因此在刑量上有所减轻。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有哪些特征?
(Nature Reserve of the Changbai Mountains)(李万林)位于中国吉林省东南部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处,北纬41°41′49″~42°25′18″、东经127°42′55″~128°16′48″,是一个以温带山地混合森林生态系统及自然景观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61年建立。面积19万公顷,其中绝对保护区13万公顷,一般保护区6万公顷。本区生态系统完整、物种资源丰富、植被垂直带谱明显,是欧亚大陆从温带到寒极各种主要植被类型的缩影;同时,它是第二松花江、图门江、鸭绿江的发源区,并拥有天池、瀑布、温泉、山花、奇峰、巨石等绚丽的自然风光,具有重要的科研和保护价值。1979年中国科学院在这里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1980年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建立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自然环境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个火山地貌区域,历史上火山活动较为激烈。据《江岗志略》记载,最近一次喷发是在1702年4月14日。目前火山处于休眠状态。本区海拔高度在720~2774米之间,山顶火山口周围有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16座,主峰白头山是欧亚大陆东部的最高峰。地质构造主要是玄武岩,地类因海拔不同而异:1100米以下为玄武岩台地,山势比较平缓,土壤为暗棕色森林土;1100~1700米地带为玄武岩倾斜高原,山势较陡,土壤为棕色针叶林土;1700米以上地区为火山锥体,山势陡峭,坡度在30°以上,1700~2000米地带为生草森林土,2000米以上地区为高山冻原土。区内湖泊、温泉众多。其中,以火山口积水而成的天池(又名龙潭),水面海拔2194米,面积近1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4米,最深处373米,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深湖泊;位于白头山北麓的长白温泉,面积1000平方米,泉口数十处,最高水温达82℃。由此形成的放射状水系,向西、向北流入第二松花江,向南、向西南流入鸭绿江,向东、向东北流入图门江。其中,源于天池的二道白河,在天文、龙门两峰之间流出1公里许后,遇断崖下跌,形成高达68米的瀑布。本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区。由于山地地形垂直变化的影响,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全区年平均气温3℃左右,白头山年平均气温-7℃以下;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白头山年降雨在1400毫米以上;无霜期110天左右,白头山无霜期60天。全区自下而上可分为三个垂直气候带:玄武岩台地是温带气候,玄武岩倾斜高原是寒温带气候,火山锥体则相当于寒带气候。植物资源按中国植被区划系统,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温带南部针阔叶混交林亚地带,长白山红松、沙冷杉针阔混交林区。由于海拔高度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区内植被的垂直带谱明显:①红松阔叶林带: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是长白山区最有代表性的植被。带内多为混交复层异龄林,群落结构复杂,乔、灌、草三个层次明显,并着生有木通、山葡萄、弥猴桃、北五味子等藤本植物。②云、冷杉林带:分布在海拔1100~1700米之间。植物种类比较单纯,以云杉属和冷杉属的树种占绝对优势,阔叶树仅在林下呈零星分布。海拔1500米以下有红松、长白落叶松混生,上限有岳桦伴生。林木密度大,林内阴暗潮湿,群落结构清晰单纯,灌木、草本发育不良,苔藓植物发育良好。③亚高山岳桦林带:分布在海拔1700~2000米之间。树种贫乏,小乔木岳桦占绝对优势,且生长得稀疏、矮曲(海拔越高,稀疏、矮曲程度越大)。林间零星分布有东北柔毛赤杨和长白落叶松。亚高山草甸发育良好,与岳桦林形成镶嵌分布。(见高山矮曲林)④高山冻原带: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本带处于火山锥体的中、上部,生态环境与极地相似,乔木树种已经绝迹,植物主要是矮小、匍匐状的小灌木和垫状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中,有许多极地植物。这些植物与苔藓、地衣交织生长,形成了欧亚大陆东部独有的高山冻原带。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既有第三纪植物成分,又有欧洲、西伯利亚的植物种,还有朝鲜、日本的植物种,以及随冰川南移的植物种和冰川退却时带来的南方亚热带植物成分。全区被子植物1300多种,裸子植物17种,蕨类植物120多种,苔藓类植物170多种。其中,主要用材树种有红松、长白落叶松、沙冷杉、鱼鳞云杉、红皮云杉、臭冷杉、长白松、黄波罗、水曲柳、核桃楸、椴树和榆树等;药用植物800多种,有被誉为东北“三宝”之首的人参,以及东北刺人参、天麻、平贝母、党参、黄芪、细辛、草枞蓉、刺五加等贵重药材。此外,还有许多淀粉、油料、蜜源、纤维、香料、染料和果品等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全区共有脊椎动物300多种。其中,哺乳动物51种、鸟类240种(含10个亚种)、爬行类10种、两栖类9种;被列为保护对象的动物有东北虎、梅花鹿、斑羚、金钱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麝、紫貂、猞猁、鸳鸯、金等20多种。鸟类中的80%为食虫鸟,对抑制森林害虫的为害、保障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起着巨大作用。松鼠、黄鼬、环颈雉、中国林蛙等,也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