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课文简介、原文及教案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中国去!” “干吗要回去呢?”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了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我问妈妈:“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你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本文已选自小学生人教版教科语文五年级上册、鄂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 教案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讲课之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都知道哪些中国有名的花?” 生:有秋天开的菊花。 生:有牡丹。 生:我还知道中国十大名花排第一位的是傲霜斗雪的梅花。 师:梅花确实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2、根据以前的学习,还有你对梅花的了解,能说说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吗? 生:梅花只有冬天才开放,说明它非常坚强。 师:是啊,“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多么坚强的梅花。 生:梅花还特别纯洁,它象征着高尚的节操。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我是从《墨梅》这首诗中知道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过渡: 是啊,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写梅花,有多少画家画梅花,又有多少歌曲唱梅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和梅花有关的小故事。 点评:课前导入亲切自然,激发同学们想了解梅花的兴趣,同时也为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作铺垫。 4、板书课题: 梅花魂,学生齐读课题。 5、谈话: 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点评:“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探索,自己去了解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发现*。 生:梅花有灵魂吗? 生:梅花的灵魂是什么? 师: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读课文。全班同学只有一个同学没有读完) 师:做事情要有始有终,老师很欣赏你能够坚持着把课文读完。 点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2、学生开火车读课文: 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 (在读的过程中,有学生出现错误。) 师:看来把课文读正确还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需要我们细心地盯准每一个字。希望同学再细心一些好吗? 三、抓住重点品读课文 1、课文我们已经读了两遍了,现在你都想说些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华侨老人非常想回家,回到祖国去。 生:我感受到了外祖父的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生: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 师:老师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也被老华侨的那种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深深地打动了。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仔细的读书,透过文章的词语、句子、段落,也能走进老华侨的内心,感受他的那种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的眷恋。大家可以边读边勾画、标注,然后再小组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相机指导朗读。 点评:课文读得很透彻,学生们交流汇报学习情况的过程,也是一个成果分享的过程。 ⑴生:我从“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体会到外公非常的思念祖国。因为当读到这些思念家乡的唐诗宋词,外公就流下眼泪,可见他是多么的思念祖国。 师:是啊,此时的外公就是一片从树上落下来的叶子,他多么想落叶归根哪!我们在读这句时应该怎么读? 生:语速应该慢一点。 生:语气要深沉一些。 师:那就让我们试着读出外公的伤感。 (学生试读、个人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华侨老人不能回国的伤感。 ⑵ 生:我从“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体会到外公非常的喜欢梅花。 师: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生:我是从“轻轻刮去污迹”和“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两处外公的动作体会到的。因为外公很喜欢墨梅图才会如此的小心。 师:我们在读这句的时候应该怎样来读? 生:要读的非常轻。 师:那就让我们来试着读出外公的这种小心。 (学生试读、个人读有些不到位) 师:这位外公动作还不够轻,再轻一些。 (学生再读) 师:从外公的动作我们能体会到他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你还能从其他方面感受到吗? 生:“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句训斥妈妈的话,可以看出外公非常生气,可见他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 师:那就让我们把外公的气愤表达出来。 (学生试读、个人读。在学生读得不到位的情况下老师范读,学生再读。) 点评:教师真诚地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看到了学生的进步。 ⑶ 过渡: 外公如此的喜欢这幅墨梅图,它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呢? ⑷ 多媒体放映墨梅图: 师:这就是那幅外公喜爱的墨梅图,大家可以看出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学生仔细观察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外公为什么如此的喜欢它?因为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它象征着什么? 生:因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师:从这段话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了外公对我的教导和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师:我们就用朗读把外公对梅花的这种喜爱之情表现出来。 (学生试读并进行评价) 师:老师也想来表达一下外公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老师朗读,学生评价,学生和老师比赛读。) 点评: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始终是学习中的一员。 师:在我们中国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多少“有品格,有灵魂,有气节”的人物。此时,你想到了谁? 生:我想到了刘胡兰,她宁死也不说出共产党员的名单,被敌人砸死在了铡刀之下。 师:这就是像梅花一样,不肯低头折节的刘胡兰。 生:谭嗣同为了变法,宁可去死也不向慈禧太后低头。 师:这些英雄人物就像梅花一样顶天立地。即使是在幸福生活的今天,当“非典”突然袭来时,白衣战士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东南亚发生巨大海啸,我们的医疗队员为灾区人民医治伤病。他们不就是这朵朵梅花吗?让我们一起赞梅花,赞英雄。齐读这一段。 (学生齐读课文) ⑸ 现在,你能回答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了吗? 生: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精神──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师:这就是激励我们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民族魂。 (教师板书:民族魂) ⑹ 过渡: 载着无尽思念的船儿越飘越远,此刻我们仿佛听到了这位华侨老人发自内心的呼唤:祖*亲,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我要回来!相信此时此刻,我们的心都被一种真情深深的震撼着,震撼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呢? 生:是华侨老人的爱国心。 (教师板书:爱国心) 四、布置作业 女儿走了,莺儿也走了,孤独的华侨老人独自一人留在了异国他乡。请你展开想象,以“每当我看到这幅墨梅图,仿佛……”为开头,续写课文。 【总评】 1、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阅读课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深层次地读,从文中质疑,又在文中寻找答案,学生处在跃跃欲试的发现*之中。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读的能力。读,贯穿本课的教学始终,学生读书,学生感悟,学生传情,课堂上流动着令人感动的浓浓的爱国情和淡淡的思乡愁。 2、教师指导有方,课堂上充溢着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外部环境,体现出对学生学习主体充分的尊重。 3、课后作业安排得巧妙、自然: 语文课既练了读,又练了写,读写结合,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得到充分体现。
小学五年级课文梅花魂课文主要内容
《梅花魂》,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文章通过阐述老人对一幅墨梅的珍爱,透析出梅花那坚贞不屈的气节。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贯穿在全文中老人的三次流泪,进而让读者感受到一个侨居在异乡的老人一份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文章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写爱梅花,是因为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因此,课文中写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如,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手绢给了外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