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7)
9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 海洋空间资源 生产空间、通信空间、电力输送、储藏空间、文化娱乐空间、交通运输空间 其环境和生态条件复杂和特殊。其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的依赖性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 14、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待查) 15、气象灾害、地质地貌灾害的危害,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灾减灾措施 气象灾害 类别 危害 监测和防减灾措施 台风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灾的重要措施;主要利用气象卫星进行探测 暴雨洪 涝 暴雨会造成严重的洪 涝 灾害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和预报,可以有效减灾;防洪需工程措施(筑堤、整治河道、修水库等)和非工程措施(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居民应急撤离对策、防洪保险等)相结合进行 干旱 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因地制宜进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选种耐旱作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护林建设等 寒潮 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危害农作物;大风能翻船、倒屋、破坏牧场;雪灾冻雨造成通信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其影响范围大,并多灾并发 无有效的防御手段,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警报可减少一定损失 地质灾害 类别 危害 监测和防减灾措施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地震 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成因上的关联性如地壳活跃之地,往往多火山活动和地震原发性的主灾往往会诱发其他灾害如地震引发滑坡、 火山喷发引发地震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是泥石流加剧的重要原因 火山喷发 高温熔岩和厚厚的火山灰,摧毁房屋和道路,危及人类生存 滑坡 破坏和掩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生命财产、生产以及环境 16、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要素组成: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 地理环境四大循环: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 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其中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的改变 1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即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或海拔不同 气候(水热组合)等要素的不同 自然带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热量差异为主)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因海陆分布,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水分差异为主)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由山麓到山顶的水热差异;与(1)的规律近似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 地形:平原——耕作业;山地——林业、畜牧业;山地农作物的垂直分布; 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酸性红壤——种茶树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必须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接近城市分布 政策: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立 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 A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如我国橡胶和双季稻生产北推;小麦种植高限扩展 B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 如 玻 璃温室(温室效应原理)——改善温度、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进行调节 梯田——改造地形;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灌溉——改造水分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10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 A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如城市周围成为菜、肉、蛋、奶、园艺业等农副产品基地 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世界大市场的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 如美国东南部花、菜基地供应东北部工业基地; 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大量调进蔬菜; 荷兰鲜花装点世界许多大城市; 美、加、澳、法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 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 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农业主要地域类型的特点(从土地利用的方式的角度) 农业地域类型 代表性地区 主要分布地区 分类 特点 水稻种植业 中国秦淮以南 东亚的亚热带季风区;南亚的热带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劳动密集型自给农业 人多地少,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美、澳、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密集农业商品农业 地广人稀,大规模机械化经营;优良的天然牧场交通便利,促进了商品化经营广阔的市场需求
2017年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6)
气象灾害 类别 危害 监测和防减灾措施 台风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灾的重要措施;主要利用气象卫星进行探测 暴雨洪 涝 暴雨会造成严重的洪 涝 灾害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和预报,可以有效减灾;防洪需工程措施(筑堤、整治河道、修水库等)和非工程措施(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居民应急撤离对策、防洪保险等)相结合进行 干旱 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因地制宜进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选种耐旱作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护林建设等 寒潮 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危害农作物;大风能翻船、倒屋、破坏牧场;雪灾冻雨造成通信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其影响范围大,并多灾并发 无有效的防御手段,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警报可减少一定损失 地质灾害 类别 危害 监测和防减灾措施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地震 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成因上的关联性如地壳活跃之地,往往多火山活动和地震原发性的主灾往往会诱发其他灾害如地震引发滑坡、 火山喷发引发地震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是泥石流加剧的重要原因 8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 火山喷发 高温熔岩和厚厚的火山灰,摧毁房屋和道路,危及人类生存 滑坡 破坏和掩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生命财产、生产以及环境 16、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要素组成: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 地理环境四大循环: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 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其中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的改变 1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即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或海拔不同 气候(水热组合)等要素的不同 自然带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热量差异为主)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因海陆分布,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水分差异为主)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由山麓到山顶的水热差异;与(1)的规律近似 第四单元 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改造三大圈层,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大气圈成分的改变; 陆地水成分的改变;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水分状况 生物出现后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沉积岩多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 环境效益(因地而异): A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从而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 B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降低噪音及美化环境的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植物生长对环境(其中气候的光、热、水的影响制约突出)依赖性大,并适应环境,因而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骆驼刺——干旱环境;荷花——水湿环境; “枣发芽,种棉花”——植物对气候的指示; 矮牵牛叶片受损——二氧化硫污染的指示 11、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形成过程: 风化 低等生物着生 高等植物着生 岩石 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低等植物和微生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成土的开始 生物的出现,使岩体风化加快,母质肥力不断发展;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选择性吸收 光合作用 矿物养分 植物 有机质 土壤肥力 腐殖质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土壤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肥力特性,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从而使地表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待查) 自然资源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 13、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的特征和组成 (1)陆地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属性 组成 共性特征 土地资源 可再生 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气候资源 可再生 光、热量、降水、风等 水资源 可再生 生物资源 可再生 矿物资源 非可再生 (2)海洋资源 类型 组成 特征 海洋化学资源 食盐、镁、溴、淡水等 海洋生物资源 鱼、虾、贝、藻等 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 海洋矿产资源 大陆架:油、气等滨海带:砂矿海盆:锰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