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时间:2024-11-27 11:36:55编辑:奇闻君

母乳性黄疸,要不要继续母乳喂养?为什么?

在发现宝宝患有母乳性黄疸之后,到底要不要停止喂母乳这一件事情,我们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去看的,不是谁能够轻易决定的。如果宝宝的胆红素指数小于20mg/dl,那我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继续母乳喂养的,但是如果是已经超过了,那么就建议暂时停止先用配方奶粉来代替。如果妈妈觉得葬来的话,可以用吸奶器把奶吸出来,避免造成回奶的现象。 一般暂停个3~5天左右,那么孩子的胆红素水平就可以降下来,这个时候就可以继续为妈妈的母乳了。相反的,如果还是没有降下来,那可能就要去医院检查一下,看一下医生怎么说到底是什么情况。因为如果在他的胆红素比较高的时候,你还继续喂奶的话可能会导致宝宝的黄疸指数上升的更高,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所以千万不能够这样做。 其实新生儿黄疸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很多的婴儿都会有这样的一个情况,母乳性黄疸,一般都是在宝宝出生之后4~7天,他的皮肤才开始慢慢的变黄。等到2~4个星期左右的时候就达到了一个高峰,严重的时候可能连宝宝的眼珠子都是黄的。在这期间他的黄疸指数可能会忽高忽低,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慢慢的消退下来的,他除了皮肤黄之外,其他方面都挺正常的。 除了停止母乳喂养之外,在平常的时候要多带宝宝出去晒晒太阳尽量不要把家里面都关在严严实实的,要保持通风。但是也一定要注意晒太阳的方式方法,千万不要一天到晚都在外面晒,最好是能够晒下午四五点钟之后的夕阳和早上八九点钟的朝阳。一直都是比较黄,退不下去的话,就一定要去医院了。

宝宝黄疸跟母乳有关系吗

宝宝黄疸跟母乳有关系吗   宝宝黄疸跟母乳有关系吗,几乎每个出生的宝宝都有黄疸,只是有些宝宝黄疸比较高,很多人都会觉得宝宝的黄疸是和母乳有着很大的关系,下面分享宝宝黄疸跟母乳有关系吗。   宝宝黄疸跟母乳有关系吗1   多人会认为喂母乳与黄疸有关,其实并不尽然,专家认为要把其他造成黄疸原因都排除,才能说是因为母乳造成黄疸。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宝宝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光照治疗是一种通过荧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光照治疗通常可以缓解新生儿黄疸,因为紫外光能把胆红素转变成一种更容易通过宝宝的尿液排出体外的东西。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有60%的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常见的几种黄疸原因是: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有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应警惕核黄疸的发生,特别是未成熟儿,月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般可于重黄疸发生后12-48小时之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等症状,此时如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可以自行消退的,但是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必须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新生儿黄疸表现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常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黄疸颜色多呈近金黄色,出现的位置可遍布全身,手掌和足底较为明显。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核黄疸。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以出现皮肤黄染。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决定的。如果黄疸的程度较轻,属于生理性黄疸。家长不必过分紧张。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出生后4-6天是最黄的时候,7-10天以后逐渐消退。   当宝宝还是胎儿的时候,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脱离了母体,宝宝开始用自己的肺来呼吸,获得氧气,体内低氧的环境改变了,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了,这时候胆红素就产生了,并且可能过剩。多余的胆红素无法通过没有发育成熟的酶系统来排出体外,跟着血液流动到宝宝的身体各处,反应到外部体征,就是宝宝的`皮肤和巩膜变成了黄色。这种现象就叫做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症状较轻的宝宝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肤颜色可以恢复正常;症状较重的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第4周,大小便颜色正常,尿中无胆红素。   宝宝黄疸跟母乳有关系吗2   宝宝黄疸高和母乳有关系的,不过虽然黄疸中有一种叫做母乳性黄疸,但是宝宝黄疸高并不一定就是母乳引起的。除非排出其他会导致黄疸的原因了,才可以说宝宝黄疸高是母乳引起的。这是因为导致宝宝黄疸的原因是比较多的,常见的几个病因是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还有母乳性黄疸等等。因此,宝宝黄疸不只是和母乳有关,还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   宝宝出现黄疸时不仅皮肤、黏膜、巩膜会出现发黄的情况,还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躁动的症状。一般宝宝黄疸都是生理性的,慢慢的就会消失,一般从出现黄疸到消失也就10天左右。不过也有一些宝宝黄疸是病理性的,所以不仅不会随着时间而消失,反而会增高,这时父母要立即带宝宝去医院进行治疗,否则对宝宝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母乳性黄疸可以打疫苗吗   新生儿黄疸是很普遍的情况,多为生理性黄疸,这不影响疫苗接种,但建议在新生儿黄疸值降到正常范围后再接种。如果新生儿黄疸褪不到正常值范围,医院或社区不会给新生儿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只能把注射时间往后拖几天,这个没关系。为确保新生儿安全,爸妈最好要等黄疸褪到标准值范围再注射。   但如果是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有母乳性黄疸,属于病理性黄疸,在此期间应暂缓接种疫苗。如果新生儿且存在肝炎,宫内感染及其他感染引起的肝功能异常和黄疸,则是不能接种乙肝疫苗的。   黄疸,在注射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并未得到证实,所以安全起见,还是建议等新生儿的黄疸值恢复到正常值再接种,而且接种疫苗后,有不少新生儿会出现发烧等不适症状,如果新生儿身体机能不正常,不良反应会加重。   宝宝黄疸跟母乳有关系吗3   母乳性黄疸是很宝宝黄疸有关系的,肝脏功能不成熟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是和母乳没有关系的。   新生儿以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可持续数周到数月,而其他方面正常,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大多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绝大多数患了母乳性黄疸的宝贝,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黄疸就会渐渐消退,不会对健康造成任何影响。    母乳性黄疸的症状   1、母乳喂养正常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表现为皮肤粘膜、巩膜(眼白)黄染,严重的可以像橘皮一样明黄;   2、生后一周内纯母乳喂养正常新生儿出现黄疸,血胆红素超过传统的生理性黄疸标准值,称早发型母乳性黄疸 ;   3、生后一周以上母乳喂养的正常新生儿,出现黄疸,血胆红素值超过传统的生理性黄疸标准值,称晚发型母乳性黄疸。   4、其特点是停止母乳喂养3天后黄疸可明显消退,血胆红素迅速下降30%—50%;若恢复母乳喂养,黄疸可重新出现。    确诊为母乳性黄疸还能吃母乳吗   1、母乳性黄疸大多表现为轻至中度的黄疸,只要注意随时监测黄疸的高度,密切观察宝宝皮肤和巩膜(眼白)的黄染程度,可以保持母乳喂养。   2、母乳性黄疸常常要2-3个月才能完全退清,而母乳又是宝宝最好的营养,因此主张坚持母乳喂养。   3、只有当血胆红素达到16-20mg/dl,考虑暂停母乳,或减少母乳加上配方奶混合喂养,当血胆红素下降小于15mg/dl,仍可继续母乳喂养——但前提是要加强监测,可以通过经皮测胆红素高度变化,在高峰期最好每天监测一次。    母乳性黄疸是否需要治疗   母乳性黄疸的宝宝,足月儿多见,一般情况良好,吃奶好,粪便色黄,尿色不黄,不影响生长发育,肝功正常,无溶血的表现。   对于早发型母乳黄疸,如果血胆红素达到一定范围,应予以蓝光治疗,及早积极干预,预防可能发生的脑损伤;血胆红素超过20mg/dl,应在医生指导下应对治疗。   对于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治疗干预指标:血胆红素18-22mg/dl时接受光疗,血胆红素25-29mg/dl,出现嗜睡、拒奶,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   宝宝的皮肤和巩膜变成了黄色,这种现象就叫做新生儿黄疸。黄疸多发生在新生儿身上,到底新生儿黄疸是什么,各位家长又了解多少呢?本文内容为大家讲解新生儿黄疸是什么,欢迎大家阅读。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宝宝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约有85%的足月儿及绝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足月出生宝宝的黄疸正常值与早产儿又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9毫克。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5毫克。   当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时(每日上升超过5mh/dl),或黄疸持续时间超过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消退这个时间,或者黄疸退而复现。就表示新生儿黄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原因   当宝宝还是胎儿的时候,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脱离了母体,宝宝开始用自己的肺来呼吸,获得氧气,体内低氧的环境改变了,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了,这时候胆红素就产生了,并且可能过剩。多余的胆红素无法通过没有发育成熟的酶系统来排出体外,跟着血液流动到宝宝的身体各处,反应到外部体征,就是宝宝的皮肤和巩膜变成了黄色。这种现象就叫做新生儿黄疸。   1、胆红素生成多   (1)红细胞破坏多:胎宝宝在妈妈的子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但寿命短,出生后血氧含量增高,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   (2)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后7天内含量高,产生胆红素的潜力大。   2、肝功能不成熟   (1)肝摄取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不足,使肝对胆红素摄取不足。   (2)肝结合胆红素功能差: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   (3)肝排泄胆红素功能差: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易致胆汁淤积。   3、肠-肝循环特点: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粪胆原)。   由于上述特点,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明显不及成人,且胆红素产生多而排泄少,所以很容易出现黄疸。尤其宝宝在缺氧、胎粪排出延迟、喂养延迟、呕吐、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等情况时,会加重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

「导读」 千呼万唤,胎宝宝终于降生啦!然而,小北鼻出生没几天,面部皮肤和眼白却发黄了,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这是新生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有现象,俗称黄疸。新生儿黄疸有真有假,真黄疸是指病理性黄疸,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管闭锁等等。而假黄疸特指小儿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各位新手爸妈们,下面就跟着妈网百科来了解下新生儿黄疸吧!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 新生儿黄疸(别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胎黄)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新生儿黄疸是种正常现象,60%-80%的新生宝宝在出生后2到5天内会出现黄疸。 尽管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很多,但临牀上常见的有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和新生儿溶血病三种。生理性黄疸是指因胆红素代谢尚不完善而引起的暂时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则易发于用母乳喂养的顺产足月新生儿。而新生儿溶血病,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造成的一种溶血病。 前面两种黄疸并不会影响小北鼻的健康,但新生儿溶血病则需接受治疗。所以,小北鼻发生黄疸时,家长们可根据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发展速度作一个初步判断。对于生理性黄疸,不必过于担心;如果黄疸程度严重、发展速度快,则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应及时送院诊治。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如果说人生必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那么新生儿黄疸便是大多数宝宝的第一难。那么,新生儿黄疸有什么症状?麻麻可以从哪些表现判断北鼻出现了黄疸?下面一起来瞅瞅! 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但2~3日后会消退,至第5~6日时,皮色皆可恢复正常;黄疸重者则黄染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个别早产儿甚至会持续4周。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则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一般延迟1~2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引起的?不少心急的患儿妈妈感到很迷茫。不用慌,妈网百科马上为你揭晓答案!各位新手爸妈们,赶紧搬凳子涨知识吧! 一、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一种现象,其原因如下:新生儿红细胞的寿命比较短,只有70-90天,而红细胞破坏得多,胆红素产生得就多,再加上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所以胆红素的代谢受到了限制,而胆红素是生理性黄疸的罪魁祸首,所以新生的小北鼻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黄疸现象。 二、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因吃母乳而发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其病因与患儿母亲乳汁中含有的一种名叫3-2孕烷二醇的激素有关。这种激素能抑制肝脏中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阻碍对胆红素的及时处理,使血液中总胆红素大量增加,再加上新生婴儿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酶的合成功能比较有限,不能有效地结合、输送和排泄胆红素,以致于全身皮肤和巩膜出现黄疸。 三、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因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而起,最常见的原因是ABO溶血(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四、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因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致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钜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 新生儿黄疸怎样治疗 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不需特殊处理即可自行消退。而病理性黄疸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需要送院诊治。那么,病理性黄疸怎样治疗?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1、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让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 *** 部则用尿布遮盖,其余均 *** 。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分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2、换血疗法:换血能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减轻贫血。但换血需要一定的条件,亦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故应慎重使用。 3、药物治疗:使用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以诱导肝细胞的微粒体提高活力,转化未结合胆红素为结合胆红素。 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 对于北鼻来说,任何疾病的防治都比得病后的治疗要好,毕竟宝宝还小,任何药物的使用对于今后的身体健康成长而言,都是不利的。那么,新生儿黄疸如何预防?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1、孕母遭受溼热侵袭,容易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要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例如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注意保护婴儿皮肤,保持婴儿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上一篇:呐喊 油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