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求

时间:2024-11-27 22:41:10编辑:奇闻君

中国地质科学院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以生态地球化学为主要研究方向。2009年该实验室共承担了19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4项地质调查的科研项目。发表国际SCI文章19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14篇,非第一作者论文15篇。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59篇。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林群生(左一)与开放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2009年度重要科技发现及亮点罗立强研究员在美国丹佛举行的2009丹佛X射线会议Denver X-ray Conference(第58届X射线分析应用大会)会议上作了题为“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oxic Elements in Soil and Minerals based on X-ray Analytical Techniques”的特邀口头报告。研究项目“湖泊中长链烯酮不饱和度温标研”被评为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排名第四)。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硅质海绵骨针矿化机制及仿生研究”利用德方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完成了有关海绵骨针样品的部分实验工作,证实了有机质确实存在于生物硅层中,发现海绵骨针在特定的光照射下可以产生蓝色荧光,这些发现对海绵骨针的生长机制与仿生应用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东北重工业城市地球化学环境生态安全监测与修复治理的技术研究”利用含磷物质对被多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重金属的化学固定作用的研究,并通过分析Pb,Cu和Zn的存在形态来检验其固定效果。用水提取、植物吸附和模拟的人胃酸性环境中简单的生物可进入性提取实验来评价固定效果,用X-射线衍射、电子扫描电镜和化学形态分析程序阐明重金属固定化的可能机理。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学者曹心德博士(左一)与开放实验室合作赴沈阳地区开展污染土壤修复实验日本产业技术研究院、美国纽约州卫生厅学者来我中心研讨吴淑琪等3位研究员参加了在南非举行的的“地质分析2009国际会议”。罗立强研究员赴美国丹佛参加了第58届X射线分析应用大会。刘崴助理研究员前往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进行为期1个月的土壤修复实验。曹心德博士赴沈阳土壤修复野外现场开展实验。邀请日本产业综合技术研究院学者山下信义、谷保佐知,美国纽约州卫生厅KannanK博士来我中心作讲学及研讨。尼日利亚地质代表团来访。共派出2人进行合作研究,同时请进德国有关专家开展学术交流,1名德国博士生在中心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学习培训。

中国地质科学院应用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天山成矿带境内外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对比(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揭示其找矿潜力):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与哈萨克斯坦教育科学部萨特巴耶夫地质科学研究所联手,在中国科技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教育科学部、哈萨克斯坦地下资源委员会的资助下,在天山成矿带中国境内的东天山地区和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楚伊犁地区,分别进行了约16×104km2和约10×104km2的1:100万的地球化学调查。从金的对比情况来看,楚伊犁地区金的含量和富集程度要显著高于东天山地区。在楚伊犁地区,金的平均含量达到11.62ng/g;而东天山地区,金的平均含量只有2.2ng/g。另外,金的伴生元素砷和锑在两个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在楚伊犁地区的富集程度明显高于东天山地区。从铜的对比来看,东天山地区铜的含量和富集程度要显著高于楚伊犁地区。从铂的对比情况来看,铂族元素的异常分布在这两个地区都非常类似,一类与基性和超基性岩有关;另一类与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的黑色岩系有关。尽管这两个地区都还未发现有经济价值的铂族元素矿床,但都在炭质硅质黑色岩系中发现了铂族元素异常,并且在楚伊犁地区已经发现与炭质硅质岩有关的微粒铂钯矿化。科研人员在天山成矿带进行地球化学采样

上一篇:铁岭县地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