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德机场
说到哺乳动物,可不要忘记蝙蝠了。蝙蝠是世界上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同时它们有些种类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比如这大黄蜂蝙蝠。这种蝙蝠的体长甚至不到3厘米,真的和一只大黄蜂差不多大小,体重仅仅2克。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蝙蝠。
大黄蜂蝙蝠:最小的蝙蝠以及哺乳动物大黄蜂蝙蝠也叫做泰国猪鼻蝙蝠,体长不超过3厘米,体重不超过2克,相当于一枚一角钱硬币的重量,是世界上最小的蝙蝠(世界上最大的蝙蝠翼展可以超过2米)。甚至可以直接放在人的小指上,大黄蜂蝙蝠的体型虽然和蜂鸟差不多,但是它们是哺乳动物,而蜂鸟是鸟类。
大黄蜂蝙蝠的身体呈黑色或者褐色,头上有一对非常大的耳朵,再加上它们的鼻子扁平且向上翻起,有点像猪的鼻子,所以被叫做猪鼻蝙蝠。这大黄蜂蝙蝠的体型虽然小,但是习性还是和普通的蝙蝠一样,喜欢栖息在洞穴的环境中,以比它们还要小型的昆虫为食。
最值得一提的是,大黄蜂蝙蝠已经濒临灭绝了,自从在1974年发现这种生物之后,生物学家就发现大黄蜂蝙蝠的生存堪忧,种族的数量也越来越少,更是被认为是全球12种最濒临灭绝物种之一,目前世界仅生存着200只大黄蜂蝙蝠。
下面我们来看看世界上最小的一些哺乳动物↓↓↓
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侏儒负鼠】
虽然从外观看起来像是与栗鼠,和袋鼠差别很大,侏儒负鼠是一种有袋动物,和袋鼠搞不好还是近亲,体长只有5到10厘米,侏儒负鼠的体重只有10到45克,要比大黄蜂蝙蝠大上一些,但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之一。分布在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印度尼西亚,一般是是夜间活动的,依靠尾巴挂在树上。也是一种冬眠动物,用耳朵遮住眼睛,卷成一个球。
【小鼩鼱】
体重平均为2克,体长4厘米,不包括它的尾巴,是中国濒危动物,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之一。小鼩鼱胃口很大,每天吃的食物是体重的两倍,它的心率也非常快,每秒钟跳动25次,每分钟1500次,喜欢生活在潮湿的、长满草的田野里,腭下长有唾液腺,能分泌出一种毒液。
【侏儒跳鼠】
2010年,侏儒跳鼠亮相在YouTube上引起轰动,好像是一只老鼠和一只侏儒负鼠的杂交,是世界上最小的啮齿动物,体重约为3克。一般的侏儒负鼠体长5厘米,小号角跳鼠原产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在亚洲有25种不同种类的跳鼠,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之一。
【鼠狐猴】
鼠狐猴是马达加斯加特有的物种,是世界上最小的灵长类动物。体长167-264毫米,比大黄蜂蝙蝠大不了多少,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之一,但是体重却有40~100克,这些小东西会在夜间觅食,寻找昆虫(主要是甲虫)、水果、花朵和树叶等作为食物。
【北美鼩鼹】
体重只有10克的北美鼩鼹,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之一,体长大约只有6.2厘米,有一条1.5厘米长的尾巴。生活在北美的潮湿森林里。和其他鼹鼠一样,北美鼩鼹有一个长鼻子,用长有扁平和锋利指甲的爪子挖洞,但是不像其他的鼹鼠大部分时间都在地下挖隧道,它们会在地面上寻找食物,或者爬到灌木丛中寻找昆虫。
香港启德机场介绍?
启德机场(1925年1月24日—1998年7月6日)是香港的前民用机场,位处九龙城区。其名称来自20世纪初原址的地名“启德滨”,1962年至关闭期间正式名称为“香港国际机场”或“香港启德国际机场”;至1998年赤鱲角的新机场落成,取代启德成为今日的香港国际机场。
2016年7月6日是香港启德国际机场关闭18周年纪念日。启德机场是香港的前民用机场,位处九龙城区,其名称来自20世纪初原址的地名“启德滨”。1998年7月6日位于赤鱲角的香港新机场正式启用,同日启德国际机场关闭。
机场简介
原属启德的IATA机场代码HKG及ICAO机场代码VHHH都转移往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 启德机场曾是全球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国际客运量曾名列全球第三,而货运量更是全球第一。然而极为繁忙的启德机场却是一个坐落于市中心的机场,只有一条跑道,周围更是高密度楼房,空间非常狭小。
1998年7月5日晚上,香港启德国际机场终于结束73年的历史任务。最后一班在启德机场降落的航班,为当晚23时38分由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抵港的港龙航空KA841号班机;而最后一班在启德机场起飞的航班,则是7月6日凌晨00时02分起飞,从香港前往伦敦希斯罗国际机场的国泰航空CX251号班机。 最后一班航机飞离启德机场后,机场的搬迁计划全速进行,所有停泊在启德机场的29架飞机全部飞往赤鱲角机场。当所有飞机都离开了启德机场后,当时的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及民航处处长施高理(RichardSiegel)在机场控制塔内主持了跑道关灯仪式。1时17分,施高理以“GoodbyeKaiTak,andthankyou!(再见了启德,多谢你!)”作告别之话,按动按钮熄灭跑道全部灯光,正式替启德机场历史画上句号。客运大厦离境及接机大堂则由警员进行清场,而部份可在新机场使用的设备亦通宵地迹肢搬运到赤鱲角。7月6日早上6时30分,机场完成迁移,赤鱲角新机场正式开始运作。7月10日,原为保障启德机场航道安全而订立的建筑物高度限制正式撤销,九龙区的建筑物高度不再受到限制。
启德机场位于香港市区之内,九龙半岛南岸,维多利亚港之滨。机场范围以外是九龙城闹市,三面环山。机场北面及东北面约10公里外的山高度达2,000英呎(600米);东面的山距离跑道更只有5公里。机场南面是维多利亚港,而海港外不足10公里之处,则又是香港岛上1,700英呎(520米)左右的高山。只有机场的西面、以及跑道东南方向对正的鲤鱼门峡角没有高山阻挡。 启德机场只有一条伸入维多利亚港内的跑道,在九龙湾填海而成。飞机升降方向分别为134°及314°,所以名为“13跑道”及“31跑道”。13/31跑道曾多次加长,机场闭幕前长度为3390米。在跑道与东面观塘之间有一条狭窄的水道相隔,而跑道的尽头就是高山和民居。机师在降落时,看到格仔山上的巨型方格,就要把飞机转向,准备降落。由于地理环境的局限,令飞机升降启德颇具挑战性,再加上机场附近因山多而经常出现风切变,使启德机场有“世界十大危险机场”之称。不过,亦由于同样理由,使航空公司通常都只会培州兄派具丰富经验的机师前往香港的航班,所以机场营运以来,绝少发生大型空难事故。
在居民楼上方降落的飞机
扩建及搬迁
香港空运及客运增长迅速,启德机场在1990年代的设计乘客量为每年2,400万,但它关闭前的实际客量却达到2,800万,再加上150万公吨货物,以国际客运量属全球第3,货运更达全球第1。但是启德只有一条跑道,平均每小时要升降班机达36次,繁忙时间接近每分钟一班,已是安全考虑下之极限。而且,跑道与滑行道距离过近,任何意外都可能令机场瘫痪;航道之下为人口密集的住宅区,遇上严重意外时后果堪配袭虞。
早期的启德机场和住宅区相距还比较远,但随着住宅区和机场不断扩展,机场的位置和住宅区变成只被太子道一街之隔。到了1980年代,启德四周已经再无发展空间。启德用尽各种方法,在有限的土地上扩展至65个停机位,当中只有8个直接靠在客运大楼旁。机场无论是起降时间、停机位等都到使用的极限,航空公司要开设从香港到新目的地的航班也比较难。
1980年代初期,政府已经就机场发展进行研究,考虑在香港境内各个地方兴建新机场的可能。1980年代末,商人胡应湘曾经建议在南丫岛及大屿山之间以人工岛方式兴建机场。基于当时香港的前途因为主权问题未见明朗,因此没有落实兴建方案,而改为尽量扩建启德以暂时容纳需求,直至1990年方才决定兴建新机场,选址大屿山西北面的赤鱲角。新机场于1998年7月6日启用时,启德机场同时关闭。不少设备、器材等在午夜后搬迁至新机场。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