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旭演了一回林黛玉,捐了款,就如此得人心?而现实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的普通人捐遗体器官的,却没人报道
首先,轻描淡写的用一句“演了一回林黛玉”来总结她,我觉得不够到位。1984年,她主演了根据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改编的同名电视剧,而在那个时代,她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演绎得很到位,也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她演的林黛玉是一个经典,这不可否认。这是她得到人们认可和喜爱的一个原因。2007年5月13日,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因乳腺癌在深圳病逝,终年42岁。5月17日,陈晓旭慈善基金会发表声明:“遵其遗愿,即日起成立陈晓旭慈善基金会,始创基金5000万元人民币……晓旭一生广结善缘,乐善好施,先后捐款捐物数千万元。此次成立基金会为晓旭遗愿,亦是其多年夙愿。基金会将全部用于教育和医疗等公益事业,资助因贫困而失学的优秀学子和无力医治疾患的困难群众。”也正是因为她演的林黛玉让她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所以媒体才会报道,给社会以正能量。
其次,我想说的是现实中的普通人,我们为他们的勇敢,为他们的乐于奉献,为他们的善良感到敬佩。他们用自己剩余的力量去帮助别人是出于对这个社会的一个报答,是想让自己的死亡,换来别人的新生,这具有更大的意义。正像你所说,这些普通人很少有人报道,为什么呢?其一,在这个信息媒体时代,明星捐款本身具有很大的带动意义,因为他们是偶像,可以给粉丝以榜样;第二,我们生活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像你所举的例子肯定有很多,报纸肯定会选更有代表性的,记得以前看过的新闻中,是一个年纪小的孩子捐赠被报道;第三,我知道你是为他们打抱不平,但请你相信,他们不是默默的英雄,他们的遗体捐赠肯定会被人知道,家人、医院、亲属、或者是周围的邻居,这样满满的正能量会传到更多的人耳中。
恋爱--看到新闻说人有重病要人捐器官你们会有感动吗?还是觉得是陌生人就是有怜悯心但也不会捐器官?
如果自己重病有人捐献器官总是会心存感激的,但是自己捐献器官,第一如果是活着的时候捐献器官一般人都不太愿意,多少回影响自己的健康,除非是亲人、爱人;第二捐献器官在法律上是有严格规定的,死后捐献比较容易,但是活体捐献比较难,只有亲人才行,因为法律上要避免器官买卖。所以对于陌生人,大部分都只是怜悯,基本不会捐献,毕竟是器官不是献血。
华建敏的人物履历
1957—1963年清华大学动力系燃气轮机专业学习1963—1969年上海汽轮机锅炉研究所自控室技术员、党支部副书记1969—1975年上海汽轮机厂研究所技术员1975—1979年上海汽轮机厂研究所副所长1979—1983年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科研办公室主任(其间:1982年6月—9月美国威斯汀豪斯公司参加汽轮机技术培训)1983—1984年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副所长1984—1986年中央党校培训部培训班学习1986—1987年中央办公厅干部1987—1991年上海申能电力开发公司总经理1991—1992年上海市计委副主任、申能公司总经理1992—1993年上海市计委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93—1994年上海市计委主任、党组书记,上海市综合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市计委主任1994—1996年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1996—1998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1998—2003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2003—2008年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书记,国家行政学院院长2008—2015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至2013年),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书记,中国红十字会会长(2009年10月任),国家行政学院院长(至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