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勤学

时间:2024-12-01 17:05:11编辑:奇闻君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翻译和注释

欧阳公②四岁而孤③,家贫无资④。太夫人⑤以荻⑥画地,教以⑦书⑧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zhǎng),而家无书读,就⑨闾里⑩士人家(11)借而读之,或(12)因(13)而抄录。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14)。自幼所作诗赋文字(15),下笔已如成人。【注释】:(1)选自《欧阳公事迹》。(2)欧阳公:指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3)孤:幼年丧父。这里作动词用,意思为孤儿。(4)资:财物,钱财。(5)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6)荻(dí):芦苇杆。(7)以:用,用来(8)书:写。(9)就:靠近(10)闾(lǘ)里:街坊,乡里,民间。古时候二十五户人家称作一闾。(11)士人家:读书人家(12)或:有时。(13)因:趁机。(14)惟读书是务:只致力于读书。是,指代读书。务:致力于,从事。(15)文字:文章翻译:欧阳修四岁时失去父亲,家里没有钱财。他的祖母用芦苇秆在沙地上作书画,用来教他写字。〔让他〕多诵读古人的篇章,使他学会写诗的方法。到他年龄大些,然而家里没有书可以阅读,〔他〕靠近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或者进行抄写摘录。抄写还没有完毕,然而已经能背诵这本书。以至于白天黑晚忘记吃饭睡觉,只有读书是公务。他从小写的诗歌文章,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如下:翻译: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注释:1、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2、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3、先公:指欧阳修。4、孤:失去父亲。5、荻:指芦苇一类的植物。6、以:用。7、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8、使:让。9、为:做。10、及:等到。赏析: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虽然家里贫穷,但他克服重重困难,勤学苦读,终有所成。欧阳修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着远大志向和吃苦精神,就一定会成功。欧阳修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家境不好,表面看上去是悲惨的,但对于有志气的孩子来说却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因为家境的窘迫、生活的艰难会使孩子较早地品尝世态炎凉和生活艰辛,促使孩子早懂事,早立志!当然这也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

欧阳修文言文阅读

1. 欧阳修的文言文故事答案 【原文】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交易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以如成人。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2. 欧阳修苦读文言文答案 欧阳修苦读》①原文 欧阳公②四岁而孤③,家贫无资④。太夫人⑤以荻⑥画地,教以⑦书⑧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⑨闾里⑩士人家⑪借而读之,或⑫因⑬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⑯,下笔已如成人。 编辑本段译文: 欧阳修四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用这个方法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只是致力于学习。他从小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3. 【文言文:欧阳修苦读重点字要解释,道理,欧阳修成材的秘诀(除 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 1 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2 荻(dí):芦苇杆.3 闾(lǘ)里:街坊.5 士人家:读书人家 6 文字:文章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家里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祖母用芦苇秆在地上画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等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就想街坊里做官的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文章,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唯一的任务只是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落笔就已经像大人了. 特殊句式: 1 教以书字——用这个办法来教他写字.以,用……办法.书,写. 2 或因而抄录——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或,有时.因,借……机会. 启示: 个人在年幼时家境不好,表面看上去是悲惨的,但对于有志气的孩子来说却不见得是一个坏事.因为家境的窘迫会使孩子较早地品尝世态炎凉和生活艰辛,促使孩子早懂事,早立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从现实看,一些富足人家的子弟因为眼前吃不愁、穿不愁,倒是少了许多学习的动力,使将来有所成就缺少了思想和性格基础.。


欧阳修勤学的译文

释义: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欧阳修的母亲就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抄写还没完成,就可以背诵这本书了。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原文:先公四岁而孤,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稍长,而家贫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出处:出自宋代欧阳修的《欧阳修全集·附录》。扩展资料:赏析: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虽然家里贫穷,但他克服重重困难,勤学苦读,终有所成。欧阳修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着远大志向和吃苦精神,就一定会成功。欧阳修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欧阳修四岁丧父,家贫,其祖母以荻画地,教他写字。他四岁而孤,随叔父在现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祖母以荻画地,教以识字。欧阳修自幼酷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祐元年(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上一篇:非诚勿扰陈坤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