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怀念妻子萧珊的散文《怀念萧珊》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巴金《怀念萧珊》主题是:悼念巴金的妻子萧珊。思想感情是:这篇散文,记述了妻子萧珊在"文革"中因自己而受到牵连,身患绝症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连诀别的话也没留下一句就离开人世的悲惨遭遇,描写了夫妻俩在那段日子里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以及互相鼓励着希望摆脱厄运的深切愿望。扩展资料:《怀念萧珊》出自巴金散文集《随想录》,其创作背景:当巴金以割裂伤口的勇气揭示出这一切潜隐在个人和民族灾难之下的深在内容时,他其实也完成了对自己和对整个知识分子群体背叛"五四"精神的批判。而《随想录》真正给人以力量和鼓舞的所在,便是它由作为知识分子的忏悔而重新提出了知识分子应该坚守的良知和责任,重新倡导了对"五四"精神的回归。《怀念萧珊》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怀念萧珊
巴金散文《怀念萧珊》的主题意蕴有什么
巴金散文《怀念萧珊》的主题意蕴有( )。 A.追忆与哀悼萧珊 B.表达对妻子早逝的愧疚 C.对“文革”灾难的反思和批判 D.渴求精神道德的完善 E.表达作者哀而不伤、乐天知足的态度 查看答案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怀念萧珊》没有采用炽热的辞采,而是通过内敛、朴实的叙述挖掘出巨大的情感能量。它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1.夫妻间相濡以沫的细节;2.对于妻子早逝的愧疚。3.将个人遭遇、家庭悲剧与整个国家、民族的浩劫联系在一起。 “即使减少我几年的生命来换取我们家庭生活中一个宁静的夜晚,我也心甘情愿!”由此唤起人们时于“文革”灾难的反思和批判、对于完善精神道德的渴求。
怀念萧珊是谁写的?
巴金所写。《怀念萧珊》是巴金散文集《随想录》中的一篇,是为悼念其妻子萧珊而作。这篇散文,记述了妻子在“文革”中因自己而受到牵连,身患绝症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连诀别的话也没留下一句就离开人世的悲惨遭遇,描写了夫妻俩在那段日子里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以及互相鼓励着希望摆脱厄运的深切愿望。在此文中,巴金先生用饱含血泪的笔墨,记录了萧珊和他在文革期间一同受难,互相扶持,最后萧珊因为长期遭受病痛折磨而离去的经历,同时,巴金先生还回忆了两人相识相爱,一路走来的艰辛和温暖,进而从更深层次表达巴金先生对爱妻离去的悲伤,读来催人泪下,肝肠寸断。在《怀念萧珊》的最后,巴金先生又写了萧珊和他相识相爱的过程。萧珊是巴金的学生,因为羡慕巴金的人品和才学,和巴金在八年爱情长跑后终成连理。那时正是抗战的艰难岁月,结婚时没有一桌酒席,连一个简单的婚礼也没有,婚后二人曾寓居在重庆七八平方米的小屋,曾一起从广东逃难到广西,再从广西逃难到温州……巴金对这段岁月刻骨铭心,曾专门写下《旅途通讯》来怀念这段艰难的岁月。为了巴金,萧珊一生无怨无悔,纵然吃苦受累,纵然遭受折磨,却始终没有动过一丝放弃或逃离的念头。读《怀念萧珊》,我们感受到人间最深的情,最真的爱。这种带着悲痛、触及灵魂的感觉,让我们在催人泪下的悲伤中,消去爱的浮靡和自私,在自己的人生中,更懂得感动和珍惜。
怀念萧珊是谁写的
怀念萧珊是巴金写的。《怀念萧珊》是巴金散文集《随想录》中的一篇,是为悼念其妻子萧珊而作。这篇散文,记述了妻子在“文革”中因自己而受到牵连,身患绝症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连诀别的话也没留下一句就离开人世的悲惨遭遇,描写了夫妻俩在那段日子里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以及互相鼓励着希望摆脱厄运的深切愿望。《怀念萧珊》内容部分简介:今天是萧珊逝世的六周年纪念日。六年前的光景还非常鲜明地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天我从火葬场回到家中,一切都是乱糟糟的,过了两三天我渐渐地安静下来了,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想写一篇纪念她的文章。在五十年前我就有了这样一种习惯:有感情无处倾吐时我经常求助于纸笔。可是一九七二年八月里那几天,我每天坐三四个小时望着面前摊开的稿纸,却写不出一句话。我痛苦地想,难道给关了几年的“牛棚”,真的就变成“牛”了?头上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思想好像冻结了一样。我索性放下笔,什么也不写了。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怀念萧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