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心勃勃的陶建幸希望在55岁退休的时候,春兰能够跨入世界著名公司之列。按照他的标准,必须一半以上的营业额由海外业务产生,必须有一到两个业务在世界同行中名列前茅,还有总营业额必须能够在世界500强里排上号。
对于1953年出生的这位春兰集团缔造者来说,时间已经不多了。他希望在本世纪前10年到20年成为中国的GE,“有数个或十数个业务成为支柱产业,同时公司保持良好运行质态”。
1994年春兰开始战略转折。当年,在成为中国空调业的老大之后。春兰开始了多元化扩张,将产业的触角延伸到冰箱、摩托车、卡车、高能电池甚至液晶显示器上。他的观察是,家电的附加值低,“再大规模投入家电就是笑话。”[3]
工作经历
1977年任泰州林机厂技术员。
1989年6月任江苏春兰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199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94年荣获“全国十大杰出职工”称号。
1997年当选为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2002年当选为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泰州春兰集团总经理、南京大学董事会名誉董事。
现任春兰(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2]
陶建幸照片
投资原则高风险高投入产业的生命周期是5年,毛利率最好达到200%,一般要到100%,太低了赚不回来。而在其它领域则选取少人问津的细分市场,比如冰箱,他瞄准的是无氟冰箱的空档、摩托车他抓住的是大功率和小马力电喷市场,卡车则是当时其他汽车公司忽视的豪华卡车。[3]
春兰的发展春兰,一度蹿红的空调品牌就快被市场遗忘了。春兰股份(现为*ST春兰(6.43,0.02,0.31%)),中国股市曾经的“三驾马车”因连续三年亏损停牌长达十八个月之久,直到近日才又重回到投资者视野之中。2009年11月9日,*ST春兰对外宣布,已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通知,公司股票于2009年11月13日恢复交易。
陶建幸,一度喜欢镁光灯的春兰集团董事长如今也变得低调而隐忍。据说,在2009年春天北京“两会”间隙,他曾躲在宾馆房间,任由记者在外敲门而始终不开。陶建幸的这种隐忍,显然与春兰股份目前遭遇的困局深有关联。这个春兰集团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因连续三年亏损,被暂停上市,这几乎让春兰集团矮了其他同行一头。
分析认为,是陶建幸一手推行的多元化战略拖累了春兰。在十多年前,陶建幸就主张,当企业获取稳定利润时,要开始寻找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他还曾预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单一化的家电企业将很难生存。资料显示,1994年,春兰股份持股35%与母公司春兰集团合资生产摩托车;1998年,春兰股份开始掌控江苏春兰洗涤机械公司75%股份;至2005年,春兰股份又先后介入摩托车、洗衣机、冰箱、汽车底盘和压缩机等项目。但以上业务的经营并不尽如人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春兰的发展。
最终,多元化发展的春兰在主业空调上跌了跟头。2005年,春兰空调业务开始下滑,逐渐跌出行业前十名。到2008年,春兰股份已经跌至6元。2008年停牌前,*ST春兰连续三年共亏损超过5亿元。
*ST春兰为保住上市公司席位展开了诸多自救行动,并制订了详细的重组方案。其中,比较引人关注的是,2009年9月,用6.56亿元的应收账款以及旗下3家子公司股权置换了母公司春兰集团拥有的泰州电厂10%股权、泰州星威房地产公司60%股权和15.55万平方米土地等资产,并开展房地产业务。通过与春兰集团资产重组,春兰股份主营由空调生产销售转变为房地产,*ST春兰也由家电股逐渐转变为房地产股。
对于最早主导春兰集团多元化的陶建幸来说,上市公司*ST春兰被冠上房地产股之名,恐非他的初衷。
点评
春兰变身房产股,是不得已之举。毕竟眼下保壳任务重。依靠府财补贴而实现盈利,公司恐怕不行了,所以公司才采取了资产置换的办法,目的就为了保持2009年盈利,是为保壳而做的铺垫。
昔日家电名牌变身地产股是有点可惜,但如果是顺应市场的,并且能将春兰拖出泥潭,这样的变身就是有价值的。况且目前,春兰想东山再起并跻身主流品牌行列的困难很大,原因有两个:首先,空调行业整体环境并不是很好;第二,主流品牌过于强势,弱势品牌很难有翻身的机会。
分析认为导致春兰衰落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多元化战略的拖累,再就是改制的失败。除了上述两个原因,到今天,我们可能还得再问一个问题,陶建幸还能带领春兰走多远?
诚然,没有陶建幸就没有春兰当年的辉煌。但是,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掌门人。今天的春兰需要怎样的领导人,能带领它走出困境并迎来新的发展?
企业家如何交接换代实现企业平稳过渡?这是包括海尔、春兰等一大批中国企业正面临的一大考题。
陶建幸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