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因地制宜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成语: 因地制宜 成语简解 来自《国语辞典》的讲解: 编号 : 838 成语 : 因地制宜 注音 : |ㄣ ㄉ|ˋ ㄓˋ |ˊ 汉语拼音 : yīn dì zhì yí 反义 : 生搬硬套 , 刻舟求剑, 墨守成规, 胶柱鼓瑟 近义 : 相机行事 , 随机应变 释义 : 根据不同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语出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因时制宜」、「 因事制宜 」 Emoji符号 : 因制宜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因地制宜”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据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伍子胥本为春秋楚国大臣,后因楚王听信谗言,杀了他的父亲及兄长,于是逃往吴国。他逃到吴国后,为替父兄报仇雪恨,便辅助吴王阖闾伐楚称霸,并因而受到重用。有一次,阖闾向伍子胥请教治国之道,伍子胥建议他要先修筑城墙,加强战备,充实粮仓,添制武器,阖闾听了点头称是道:「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意思是说:修筑城墙,充实粮仓等这些事情,都可以依照我国的实际条件去执行。后来「因地制宜 」被用来指根据不同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 典源 :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阖闾元年,始任贤使能,施恩行惠,以仁义闻于诸侯。仁未施,恩未行,恐国人不就,诸侯不信,乃举伍子胥为行人,以客礼事之,而与谋国政。……阖闾曰:「非夫子,寡人不免于絷御之使。今幸奉一言之教,乃至于斯,何为中道生进退耶?」子胥曰:「臣闻谋议之臣,何足处于危亡之地?然忧除事定,必不为君主所亲。」阖闾曰:「不然,寡人非子,无所尽议,何得让乎?吾国僻远,顾在东南之地,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君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为之奈何?」子胥良久对曰:「臣闻治国之道,安君理民,是其上者。」阖闾曰:「安君治民,其术奈何?」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从近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斯则其术也。」阖闾曰:「善。夫筑城郭1>,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2>,以威3>邻国者乎?」子胥曰:「有。」阖闾曰:「寡人委计于子。」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法地之八聪。筑小城,周十里,陵门三。不开东面者,欲以绝越明也。 〔注解〕 (1)城郭:城墙。 (2)天气之数:天时地利等自然征兆。 (3)威:震慑、威吓。 书证 : 01.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源) 02.《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你们既不博古,焉得通今?这可就要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道理了。」 03.《清史稿.卷一三三.兵志四》:「于是民心不固,盗贼横行,所过州县村庄,动遭劫掠,是又地方官不能因地制宜举行团练之所致,因噎废食,贻误殊多。」 04.《清史稿.卷一三七.兵志八》:「乃增设同知一员,移临元之都司营兵驻防个旧,调原驻开化游击移守白马关,……为因地制宜之计。」 05.《清史稿.卷四二一.朱嶟列传》:「惟各省情形不一,因地制宜,随时变通。」 用法说明 : 【语义说明】根据不同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 【使用类别】用在「依势行事」的表述上。 【例 句】 农民常因地制宜,种植适合当地风土的作物。 不同的城乡均应因地制宜,发展最适合的产业。 政策拟订应该因地制宜,不可一味沿用国外的制度。 推行任何法令之前,都应该考虑到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工程师根据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采取最适合的施工方案。 为了保留这棵大树,屋主将建筑物围著树来盖,真是因地制宜的好办法。 这里原本是片荒废的山坡地,我们因地制宜地将它开发成学生体力训练场。 淡水渔人码头原本只是个老旧渔港,当地 *** 因地制宜地将它规划成观光码头,结果相当成功。 成语接龙 “因”字结尾的成语 “因”字开头的成语 “宜”字结尾的成语 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因地制宜。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因地制宜。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因地制宜”分成的单字详解: 因, 地, 制, 宜。
成语因地制宜的意思
导语:我们总是说制定什么政策制度要因地制宜,那么因地制宜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跟大家一起来学习。 因地制宜_成语解释 【拼音】:yīn dì zhì yí 【释义】: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例句】:我们应~;不能求简单化一。 因地制宜造句 1、推行任何法令之前,都应该考虑到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能盲目发展。 3、这里原本是片荒废的山坡地,我们因地制宜地将它开发成学生体力训练场。 4、不同的城乡均应因地制宜,发展最适合的产业。 5、要遵循循序渐进的道路,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 6、垃圾收集站的设计各有不同,为能因地制宜,配合实际需要。 7、发展养殖业就好比种庄稼一样,得因地制宜,千万不能想过去那样一竿子打下水,搞一刀切,还得尊重主人的意愿。 8、政策拟订应该因地制宜,不可一味沿用国外的制度。 因地制宜的因是什么意思 因:根据 制:发展 宜:适合的 因时制宜:根据时间的不同发展适合的(生产) 因物制宜:根据物品的不同发展适合的'(生产) 因事制宜:根据事情的不同发展适合的(生产) 因地制宜: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发展适合的(生产) 因地制宜近义词: 因时制宜,量体裁衣,随机应变 随机应变suíjīyìngbiàn [释义] 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时机;情况;应:应付;变:变化。 [语出] 《旧唐书·郭孝恪传》:“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请固武牢;屯军汜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 [正音] 应;不能读作“yīnɡ”。 [辨形] 机;不能写作“急”。 [近义] 见风使舵 见机行事 [反义] 一成不变 刻舟求剑 [用法] 用作褒义。形容能够应付情况变化。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量体裁衣liàngtǐcáiyī [释义] 量:计量。根据自己的身体长短来裁衣服。比喻按具体情况办事。 [语出] 卧闲草堂本《儒林外史》评:“非子长之才长于写秦汉;短于写三代;正是其量体裁衣;相题立格;有不得不如此者耳。” [正音] 量;不能读作“liánɡ”。 [辨形] 裁;不能写作“栽”。 [近义] 量力而行 量入为出 实事求是 [反义] 力不从心 不自量力 力所不及 [用法] 含褒义。多用于人做事。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