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
高校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介绍如下: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核心是人才培养,高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去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为此,张政文表示,建设“双一流”大学,要有“中国的立场、世界的眼光”。他总结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办学经验,培养高起点人才,要从本科生抓起,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400个本科生,就由180位博士生导师来带。每个本科生都有自己的导师,并在导师督导下每学期阅读5本书,从本科阶段就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同时,我国高校还要与世界接轨,一个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联合办学等各种方式,深入国际化办学,给学生机会到牛津等世界一流大学去学习。这样提高学生的水平,人格的水平,和知识、能力的水平,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核心最后还要落在人才培养上。张政文认为,在人才培养规格上,中国的大学培养人才有几个方面,从理工科来讲,学校培养的是专业技术人才;从文科来讲,学校更多培养的是学者,是各方面的管理人才,这是我国高等教育近百年积累出来的经验和培养的规格。
学科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实验室,重点学科,设备等),学科管理等六个要素。
学科建设状态及指标是体现一个学校在国内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外大学排名的主要依据。它包含三个要素:一、构成科学学术体系的各个分支;二、在一定研究领域生成的专门知识;三、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专门的人员队伍和设施。
学科发展规划怎么写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十五发展规划的框架,本着理清思路,正确定位,大胆创新,稳步发展的指导思想,经过充分的讨论,拟定我院的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建设目标
动员全院教职工,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作用,经过3-5年的艰苦努力,力争2005年使本学科的部分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并行计算等)达到国内一流,再经过5-10年的建设,实现本学科的整体水平进入国内一流行列的目标。
1.学科点建设
(1)重点建设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继续建好已有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计算机软件及理论”两个硕士点。
“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的建设重点是抓质量,“计算机软件和理论”硕士点的发展要注重联合学校相近专业的力量,共同建设。
(3)2002年申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博士点,这是学院近两年内工作的重心。
1在上次申报基础上调整、充实已有的四个学科方同,梯队结构,以倒计时方式,给每个学科带头人落实任务和进度(包括项目、成果、专著、论文等)。
2争取近一、两年内引进1-2名高层次的(尤其获奖成果多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带头人加盟计算机学院。
3对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加快培养步伐,争取尽快有一批博士生、硕士生,充实科研、教学第一线,增加教师队伍高学历比例。制定院内教师博士学位培养计划。
4借助本校相近专业的优势,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其他学科(如材料、机电、结构等)交叉,通过项目合作、研究生培养,形成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的1-2个支撑方向。
5利用学术交流、项目评估,兼职教授等方式,扩大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大学与科研院所的交往,提高理工大计算机学院知名度。借举办DCABES国际交流等机会,分两次请有关专家来本院指导 。
(4)十五期间增加一个“系统结构硕士点”,2003年申报立项。
(5)2005-2010年着手软件及理论博士点的建设。
2.科学研究与科研基地建设
(1)2001-2005年全院科技研究纵向课题40项,横向课题50项,每年科研和科技开发经费300-400万,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重大科技成果5-10项,被SCI、EI和ISIP等著名检索系统引用的科技论文40-50篇,出版5-10部专著。
(2)建立和大型企业集团共建的软件基地1个,为增办软件学院打下基础。
3.师资队伍建设
(1)全院教师计划2005年增加到15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达到20%,硕士学位的占70%。正高与副高的比例达到1:3。
(2)引进优秀的知名学者4-5人。
(3)重点培养10名左右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4.人才培养
计算机学院现仅有一个本科专业,2003年前新增一个本科专业。
拟定2001年底申报“软件工程”本科专业。
全院本科生的规模保持在2500人左右。
全院硕士研究生在2005年力争达到600人,博士生达到20人左右。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达到4:1。
英语四级通过率累计达到90%,六级通过率达到35%,双语教学课程力争达到15%。
5、教学改革与教学基地建设
教学改革应贯穿教学工作的始终,教材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革尤为重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每年要求更新教材、更新授课内容达到20%。十五期间,出版教材20部,承担教改和教学科研项目每年5—6项,获奖1~2项。建设一个图形图像省级重点实验室。
学科建设规划如何写?
一、构成科学学术体系的各个分支;二、在一定研究领域生成的专门知识;三、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专门的人员队伍和设施。学科建设一般是指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学术相对独立,它既是学术分类的名称,又是教学科目设置的基础。学科建设方法:成立完善的领导体系、制定好三年规划,明确阶段任务和目标。扩展资料长期以来学科和专业的概念经常被混淆,专业被等同于 二级学科。在这种观念指导下,高校中必然出现分化过于综合的局面,造成学科之间各自独立分割,资源不能共享。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近代以来,特别是在实行学科课程的条件下,教学计划主要是学科的计划,或只是学科表。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教育结构不断发生变革,现代教育和教学理论主张对教学计划的结构实行改革。除了教学以外,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发展体力和增进健康的活动、艺术活动和社会活动等也应列入教学计划。
甘肃省十四五高校设置
提出支持少量办学历史悠久、质量优质、效益明显,区域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发展急需的师范、医学、公安类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2021年8月3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印发《关于开展“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教发司〔2021〕76号,以下简称《通知》),提出 “十三五”规划未完成的事项,经重新评估后优先支持编入规划。拟升格的师范、医学、公安高等专科学校,须为2006年及以前审批设立,原则上每个类型每省(区、市)不超过1所。此外还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独立学院转设,把独立学院转设作为高校设置工作的重要任务,转设事项优先纳入规划,确保校园独立、财务独立、师资独立。且满足基本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可适当放宽生均土地、校舍面积及生师比要求先行转设,并设两年办学条件提升期继续完善办学条件。提升期结束后,按办学条件重新核定招生规模。《意见》指出,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新建、分立、资源整合等方式,设置质量高、特色强、规模适度的普通本科高校;积极探索以捐资、设立基金会等方式举办普通本科高校;避免贪大求全、盲目扩张,严格把握“学院”更名“大学”的条件,从严控制同层次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