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镛

时间:2023-04-27 16:38:05编辑:奇闻君

陆更夫(1906~1932),又名梗夫,四川省叙永县人。童年时代在叙永城读私塾、小学,再转到永宁中学读书,因家贫中途辍学。靠叔父陆俊鸢支持,民国11年(1922)到成都市高师附中读书,受高师校长吴玉章、教员恽代英的思想影响,于1923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他与“学行励进会”骨干张子玉创办《红涛周刊》,宣传革命道理。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考进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向上,于1926年夏提前分配到叶挺独立团搞政治工作,后任连长,参加北伐战争。在攻打汀泗桥、贺胜桥的战斗中,英勇顽强,荣立战功,受到嘉奖。

1927年2月,陆更夫调往中央政治学校武汉分校任政治部宣传科长兼《革命生活》日刊的编辑工作。曾撰写《斥蒋介石》、《再斥蒋介石》等文章,揭露蒋的反动面目。“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与陈赓、蒋先云等建立“黄埔各届学生讨蒋筹备委员会”,积极开展声讨蒋介石罪行的活动。5月16日,中央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特别党部成立,陆更夫当选为常委。“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蒋汪合流,武汉军校被解散,一大批学生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陆更夫任三连连长。教导团在叶剑英的率领下经江西入粤,最后到达广州,准备参加广州起义。同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担任教导团一营一连连长的陆更夫,率部攻打广州市公安局和保卫长堤,然后回到公安局,负责保卫新生的广州苏维埃政权。广州起义失败后,陆更夫随部队撤到花县整编为红四师,任十二团党代表,开向海陆丰与红二师及彭湃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会合,巩固和扩大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1928年1月,红四师进行改组,陆更夫任师政治部主任。同年夏,陆更夫奉命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12月回国,在北方局领导下的内蒙地区搞地下工作。1931年7月调往上海临时中央军委会工作,同年10月,改任中共中央巡视员,赴两广检查军运工作。12月,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章汉夫被捕后,陆更夫继任广东省委书记,从香港潜回广州指导工作。1932年3月,省委机关遭破坏,陆更夫等16人被捕。经过党组织营救出狱后,于5月6日在赴上海的轮船上,又遭敌人逮捕,押解回广州,于1932年7月15日壮烈牺牲。

1922年入成都高师附中读书

1923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年与“学行厉进会”骨干张子玉创办《红涛周刊》,宣传革命道理。

1925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8月进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

1926年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团部搞政治工作后任连长

1927年2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兼校刊主编

1927年5月16日成立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特别党部当选为常委

1927年12月11日担任教导团第一营第一连连长

1927年12月17日,担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12团党代表

1928年1月4日任师政治部主任

1928年夏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30年12月回国在内蒙古进行地下工作

1931年7月调上海在中共中央军委会工作

1932年3月16日被捕

1932年5月6日被押回广州

1932年7月15日壮烈牺牲于广州东部。

陆更夫生在一个贫困教师家庭。

1922年,入成都高师附中读书,接受校长吴玉章、教师恽代英的教诲,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积极追求进步。

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参与创办文艺刊物《心波》及《红涛周刊》,宣传新思想。

1924年,他与“学行厉进会”骨干张子玉创办《红涛周刊》,宣传革命道理。

1925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离开四川,进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由于北伐战争的需要,于1926年提前离校,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团部搞政治工作,后任连长。参加了攻打天险汀泗桥和贺胜桥的战役,荣立战功,受到嘉奖。

1926年9月,独立团一营在攻打武昌的战斗中,大部分将士牺牲,补充了大量新兵。他抓紧时间对新兵进行思想教育和作战训练,提高了新兵的政治素质和作战能力。是年冬,叶挺独立团改编为第四军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他在该团任连长。

1927年2月,国民政府决定在武汉建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被调到该校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兼校刊主编。他和共产党员袁澈一起,编辑《革命生活》日刊。该刊主要发表反帝反封建文章,他曾写了《斥蒋介石》、《再斥蒋介石》等反蒋檄文,揭露蒋介石的反动面目。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与蒋先云、陈赓筹建立了“黄埔各届学生讨蒋筹备委员会”,任该会委员。4月23日,他与军校全体人员,参加了武汉30万群众在阅马场举行讨蒋大会。当天,在《讨蒋特刊》上,他发表了《在讨蒋大会里枪毙杨引之》(注:杨引之是蒋介石的忠实走狗)一文,义正词严地痛斥蒋介石背叛革命的罪行。5月16日,武汉军校成立了以中国共产党人为骨干的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特别党部,他与叶镛、袁澈等当选为常委。当蒋介石在全国各地屠杀工农群众,武汉也出现攻击工农运动的逆流时,他在军校《五四纪念特刊》中发表文章,对反动派的倒行逆施进行了抨击。汪精卫继蒋介石之后在武汉进行反革命政变。武汉军校被解散,3000多名学生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被任命为该团第三连连长。在叶剑英率领下,他随教导团经江西入粤,到达广州,准备参加广州起义。负责阻击白鹅潭帝国主义军舰和保卫起义指挥部的警卫工作,战绩显著。

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担任教导团第一营第一连连长,带领该连参加攻打广州市公安局的战斗。随后奉命率领全连参加保卫长堤,阻击帝国主义军舰和反动军队袭击的战斗。后来又调回起义总指挥部,担负保卫工作。敌第四、第五军等反动武装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疯狂向广州反扑。12月17日,他奉命率领所属部队,随其他起义武装撤至花县进行改编,建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师,担任该师第12团党代表,与团长饶寿柏率领全团官兵奔向海陆丰,与彭湃率领的工农武装及红二师会师,扩大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1928年1月4日,红四师进行改组,叶镛任师长、袁裕任师党委书记,徐向前任师参谋长,他任师政治部主任。不久,军阀陈炯明残部钟秀南、海陆丰保安队主任陈耀寰等潜回惠来县葵潭圩,纠集反动武装洗劫村庄,杀死革命干部100余人。红四师闻讯后,他和其他领导人指挥部队迅速奔赴陆丰,击溃匪徒,收复了陆丰县城。不久,又歼灭了突然袭击海丰赤石的反动武装蔡腾辉部。

1928年2月下旬,广东军阀调大批军队围攻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由于敌众我寡,海陆丰相继失守。4月8日,红四师在叶镛、徐向前和他的指挥下,经过辗转战斗,回到海丰的公平、梅陇、白木洋附近地区。

1928年6月17日,敌军袭击白木洋,叶镛被捕后牺牲,徐向前继任红四师师长,他按师部部署,率红四师部分战士去农村战斗。敌人穷追不舍,扫荡频繁,红军连盐都吃不上,战士普遍患肠胃病和疟疾、疥疮、浮肿等病。在生活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他耐心地做战士的思想工作,鼓励大家咬紧牙关,战胜困难,坚定革命信心。

1928年夏,党组织调他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12月回国。在北方局领导的内蒙古进行地下工作。

1931年7月,调上海在中共中央军委会工作。同年10月,任中共中央巡视员,赴两广检查军委和兵运工作。那时,白色恐怖异常严重,省委多次遭到破坏。

1928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章汉夫被捕。同月,党中央任命他为中共两广省委书记。为了指导革命斗争,他常常不顾个人安危,从香港秘密地到广州等地了解情况,部署开展反击反动派的斗争。

1932年3月16日,两广省委在香港召开常委会。由于省委常委、香港特派员廖亦通叛变,他与省委其他同志共16人被捕。他化名为张清泉,被关在陈昌利监房。后经党中央、省委千方百计营救,通过香港互助会花了一批款项,将其保释出狱。5月6日从香港乘轮船赴上海,不料港英当局早已和国民党反动派串通,派特务随船钉梢。船到上海后,再次被捕,被押回广州,1932年7月15日,壮烈牺牲于广州东部。[1]

1923年,由刘竹贤介绍,陆更夫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改称共青团)。翌年,他与岳凤高主编文艺杂志《心波》,宣专革命道理。不久,他又与张子玉主办《红涛周刊》。张子玉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学行历进会领导人之一。更夫受张子玉革命思想影,积极撰写短文,在该刊发表,传播革命思潮。

1925年陆更夫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7月间,他与共产党员彭寿炽离开天府之国,经党组织介绍并考试合格,进入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读书。926年春,该校易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在军校学习期间,根据共产党组织的指示,为巩固和发展首次国共合作,他也加入国民党,既在中共黄埔特别支部过组织生活,也在中国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特别党部过组织生活。他曾先后听过国民政府顾问鲍罗廷、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中共两广(广东)区委军事部长、前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军校政治部主任教官恽代英等作报告或讲课,受到深刻的教育,进一步认识到学好军事理论,掌握军事本领的重要性。他在校内,一方面努力学习军事知识,另一方面又刻苦钻研革命理论。他深知自己是政治科学生,对政治理论愈加注重学习。他看了孙中山在《陆军军官学校开学演说》后,深深感到:孙中山虽然已经逝世了,但是孙中山确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必须坚持。为此,他既学习新三民主义理论,又学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

陆更夫在军校时还昕到对学生提出“十不怕”,即要做到“不怕死、不怕穷、不怕冻、不怕热、不怕痛、不怕饥、不怕疲、不怕远,不怕重、不怕险。”他认为一个革命军人必须做到这“十不怕”,才能保卫祖国,为此决心按这些要求勉励自己,磨练革命意志。

因革命战争的紧急需要,陆更夫于1926年夏,没等到毕业,就提前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团部从事政治工作。在北伐战争中,他切实加强团内的政治思想工作,激励官兵在.“不拉夫、不捐饷、不住民房、不增加群众负担”的情况下,要发扬“不怕难、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英勇作战,为打败反动军阀,统一祖国而奔上疆场。他曾与部分官兵到前沿阵地打仗,后提升任连长,曾先后参加攻打汀泗桥、贺

胜桥和攻占武汉的战斗,立下战功,受到叶挺表扬。

1927年2月,陆更夫在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部任宣传科科长,兼任校刊主编。他与共产党员袁澈编辑出版《革命生活》日刊,发表了许多有新观点的文章、诗词,逢重大节日或大事又出特刊,把该刊办得很有特色。他撰写的《斥蒋介石》、《再斥蒋介石》等有战斗性的论文在该刊发表,严词痛斥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接着,他与蒋先云、陈赓等在武汉建立“黄埔各届学生讨蒋筹备委员会”。他当选为委员。4月23日,他与军校师生到市内阅马场出席了有三十万工农商学兵群众参加的反对蒋介石的大会。他在这一天的《讨蒋特刊》上还发表了《在讨蒋大会里枪毙杨引之》一文,公开喊出“枪毙蒋介石”的口号。

这时,湖北形势严峻。叛军夏斗寅部阴谋颠覆武汉国民政府。在此关键时刻,中国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特别党部于5月16日成立,陆更夫与叶镛、袁澈等当选为常委。他和军校师生一起参加了平定夏斗寅叛乱的战斗。随后,他在《五四纪念特刊》上发表文章,鼓励革命学生与工农结合,走 革命道路。

大革命失败后,陆更夫在第二方面军第四军教导团任第三连连长,在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率领下南下抵广州,准备参加广州起义。12月上旬,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兼广州起义总指挥张太雷召集教导团内二百多名共产党员开会。陆更夫等出席了会议,听张太雷作报告后,明确了起义的重要意义及所负责的任务。

这一年l2月ll日,广州起义爆发了。陆更夫担任教导团第一营一连连长,率领士兵,与该团官兵一起,同广州工人赤卫队密切配合,攻打广州公安局及其对面的保安队,经过短时间激战,歼灭了敌人,占领了公安局,迅即释放在押的政治犯,稍后到长堤,击退横渡珠江的敌第五军,保卫了沿江阵地,不久又阻击了帝国主义军舰和增援之敌,然后回到广卅苏维埃政府,担负警卫任务。

由于敌人源源增兵,进攻广州,起义主力由广卅撤出。陆更夫率领所部,转移到花县,与其他起义武装改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师,以叶铺为师长,袁裕为党代表,陆更夫为该师党委委员兼第十二团党代表,奔赴海陆丰。1928年1月,部队到达海丰,陆更夫改任红四师政治部主任,协助师长叶镛、师参谋长徐向前率领部队,歼灭白旗队殷匪,获得大捷,收复陆丰县城。

1月下旬,“海陆丰守备司令”蔡腾辉纠集反动武装600余人占领海丰赤石。陆更夫协助叶镛、徐向前部署革命武装,趁敌人在春节饮酒狂欢之际,突然出击,消灭一批敌人,随后又在公子帽山,悉数歼灭敌人,2月,又消灭大恶霸庄大泉的反动武装,占领和尚寮,在大南山三坑略作休整,随即与惠来、陆丰农军,攻占重要据点葵潭,收缴到一批武器,促使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扩大到有海丰、陆丰、惠阳、紫金等七个县。3月,陆更夫又协助师长指挥军队在农军配合下,攻占惠来县城,建立革命政权。6月,叶镛被敌逮捕。徐向前继任红四师师长。陆更夫协助徐向前,带领部队转到农村战斗,有时吃不到饭就吃生番薯度日,在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坚持游击战。

陆更夫子1928年下半年离开广东,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成绩优良。学习期间,他与黄火青的胞妹黄海明结婚。1930年冬,陆更夫回国,在中共北方局从事地下工作,曾到外蒙古工作六个月。1931年7月,他到上海,在周恩来领导下,在中共中央军委工作。lO月,他到广东、广西检查兵运开展情况,住在中共两广省委机关所在地香港,任中央巡视员。12月,他任中共两广省委书记,曾在香港主持两广省委会议,通过了《关于切实建立组织工作的决议》第十一号通告等文件。在此期间,他曾多次到广州,指导开展革命斗争。1932年3月16日,他在香港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由于省委常委、香港特派员廖亦通叛变,向反动派告密,陆更夫和省委常委五人,被香港警察逮捕。当时,他改名为张清泉,与其余五人被关押在陈昌利监房。在铁窗里,他们均用化名,立场坚定,不变节。反动派找不到证据。经中共中央和省委大力营救,并由香港互济会以4000元白洋送给有关部门,陆更夫等获担保释放。5月6日,他坐意大利邮轮离开香港赴上海。由于香港当局与国民党反动派勾结,把陆更夫等乘坐的轮船名称、启航日期,陆更夫等人的相片转到沿岸码头,并分配特务跟踪。陆更夫等刚上上海杨树浦码头,立即再被逮捕,关在龙华监狱,后被广州市公安局特别侦缉处引渡返广州。他受酷刑折磨,始终不屈。

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坚持斗争。向同室难友立誓说:"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可灭!为共产主义事业而死,虽死犹荣!"

上一篇:弄璋弄瓦

下一篇:运江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