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人员全身心地投入这“打七”之中,一片肃静。一个个禅僧鼻对口,眼观心,如泥塑木雕般端坐在座位上。打七是佛教主要修行方式之一。“七”指时间,以“七天”为一周期,也有延长七个“七天”,共四十九天,也有延长至十个七天,共七十天。
一个个禅僧鼻对口,眼观心,如泥塑木雕般端坐在座位上。这是“打禅七”的主要形式,叫“坐禅”。
每打“一七”的开始称为“起七”,结束称为“解七”,各有规定的仪式。当禅堂对面的韦驮龛前挂出“起七”、“护七”、“监香”的牌示时,意味着进入“打七”的运作过程,等住持穿着便衣、草鞋,将“香板”掷在地上,叫一声“起”,标示“打七”开始。
因为要用燃香计算时间,也叫“坐香”;要比平时多坐两次,故而又叫“加香”。只有监香师手持“香板”,悄无声息地监视着“坐香”;凡不合规矩的,开小差的,心不在焉的,都会冷不丁地挨上一香板。一支香后,又开始“跑香”,跑错圈,撞了人,踩草鞋,也免不了要挨上一香板。直到第七日,韦驮龛前挂出“解七”牌示,这第一周“打七”才算告一段落。
小憩一下,又要进入第二轮……“打七”期间,每日的早晚课停止,也不出寺劳动,全寺上下都围绕“打七”转,直到期满。“打七”期间,身体虽是不动的,而脑子却是一个劲儿地“参话头,求开悟”。能否“克期取证”并有所收获,就是对你“打七”的成果的检验。
“打禅七”源自于释迦牟尼成佛以前,他在菩提树下打坐、冥思,发誓“不成正觉,不起此座”。然后在第七天凌晨,他看到启明星冉冉升起的时候,终于悟道了。再后来就有了七日成佛的说法。在禅宗与净土宗盛行以后才流行的。禅宗讲究专心参究,而净土宗倡导持名念佛,他们都提倡在一段集中的时间内专心参究或持名念佛,克期取证。对“打七”的称呼,禅宗叫“打禅七”,净土宗称“打佛七”或“打净七”。?禅宗的“打禅七”极为隆重,每年“冬安居”都要举行“打禅七”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