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是什么意思
谚语是一个汉语词语,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跟成语一样都是汉语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是长期流传下来的寓意丰富、文词固定简练的古训、俗语,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有关气象的谚语:
1、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2、日落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3、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有关学习的谚语:
1、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2、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谚语的意思和含义:
谚语就是民间长期流传下来的寓意丰富、文词固定简炼的古训、俗语,也是一种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
谚语详细介绍:
第一、多数谚语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第二、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汉语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第三、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第四、于2011年5月23日,谚语(沪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14年11月11日,谚语(陕北民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