赊刀人最新预言

时间:2023-06-22 16:54:55编辑:奇闻君

“赊刀人”,究竟有多么神秘?他又留下了哪些预言呢?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职业多如牛毛,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多不胜数。就拿“九流”来说,有“上九流”、“下九流”、“中九流”,却有一个神秘的职业“赊刀人”,一连跨了上、中、下三流。

159年前的“赊刀人”

根据《申报》记载:咸丰辛西年间,即清朝咸丰皇帝在位第11年,公元1861年,在浙江奉化有人载了一船的厨刀在岸边摆摊,刀不是用来卖的,是用来赊的。摊主说了一句话:今日米贵,每升至八十文,待降至十八文再来收钱。

这就是“赊刀人”,非常神秘和特殊的职业,把厨刀赊给别人,约定一个条件,或者是对未来做出预言,一旦条件成立或者预言成真,将会以10倍的价格来收账。这一职业其实不局限于“厨刀”,还有其它的锅饭瓢盆。

“赊刀人”的职业很古老,据说可以追溯到宋朝,他们自称是鬼谷子的传人,独特的交易方式被称为“卜卖”,约定的条件、预言被称为“谶语”。因为是封建社会,信息闭塞,加之民间信仰,所以很多人就抱着好奇的心态“赊刀”。

赊刀人一语成箴

咸丰辛酉年“赊刀人”的预言最后是成真了,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光绪小皇帝登基以后,大米的价格跌到了每升18文,可是当年的“赊刀人”已经不知所踪,也没有去浙江奉化收账。

咸丰辛酉年的“预言”之所以成真,很有可能是“赊刀人”打了个信息差。光绪初年米价下跌,实际上就是缺米了,钱贬值了;原因是光绪初年,公元1875年,丁戊奇荒,粮食不够,据说受灾人数达到千万人。

类似的事情还很多,比如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赊刀人”就做出了这样的预言:“羊过千,牛过万,玉米以一斤一块钱。”以当时的物价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白白将刀具赊了出去,“赊刀人”的行为是很“愚蠢”的。

反观现在,一只羊的价格的确是过千元,牛的价格更不用说,“某师傅一年只杀一头牛”,有很多的预言都已成真。而数十年过去了,那些赊刀人却不见了踪影,很多人都很疑惑,他们究竟是什么来头?

赊刀人究竟是什么来头

从时间上来看,这群“赊刀人”是商人,发源于宋朝。宋朝虽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羸弱的王朝,偏安东南,算不得正统,但是文化和经济却是第一,凭借着这两点,不是正统也是正统,日本人就很推崇宋朝。

当时的商业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业区和居住区没有明显的界限,白天、晚上都可以做生意,这样的商业环境自然会催生出“赊刀人”这样聪明的商人。

赊刀人经常“走江湖”,见多识广,自然懂得“包装”自己,推销商品,弄出一套鬼谷子的说辞,是“营销大师”。从这些“赊刀人”的预言中,可以看出他们都是从价格入手,对于市场规律和市场信息的捕捉是敏锐的。

四川赊刀人最新预言

四川赊刀人也是房子相关的,说这个房子无人居住。不过呢,这也是分两种情况。一个呢是说这个农村的房子没人住了。这这个说法主要是在湖北地区。另一种情况呢说这个城里的房子没人住了,刚说的是农村没人住,这个呢,说的是城里没人住。他们的这个表达的呢都比较夸张。比如说说满街的大楼都是没人住的。十里长街一盏灯,万里高楼无一人等等这类似的说法。

赊刀人最新预言:灾难

这是有关房子的第四个类型。然后第五个类型说的是一些灾难和饥荒。这个饥荒的预言涉及的省份就比较多了。像是湖南、湖北、山东、河北甚至北京这片地方都有过这样的说法。而且说的也都比较夸张啊。说这三个人共吃一个馒头了,一个馒头换俩媳妇儿、3袋玉米换一栋楼、一栋楼换一袋面,你都不干!等等,就是类似这样的预言,这是第五个预言。说的是饥荒粮食少了。

赊刀人最新预言:逆城市化

然后第六个类型的说的是逆城市化,说人们开始由城里向农村迁移。这个大概是在我国的这个中部,比如四川有这样的说法,说搬到老林里面去住。再比如湖南,湖南有流传着说高楼大厦全变茅草屋。在比如说湖北说城里人都到乡下盖房子去了。有这样的这个预言。

上一篇:双眼无神

下一篇:未婚生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