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的油画你怎么理解的?
伦勃朗对光线有独特的驾驭能力,自由地把光分散、集中或作模糊处理,使笔下的光色诉说成为一幅幅油画经典。……
莱顿时期(约1625~1631)作品采取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代表作《圣斯蒂芬被石块击毙》(藏里昂美术馆),通过捕捉面部表情,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了塑造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他毕生研究相学,其探索的成果是他绘画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阿姆斯特丹时期(1632~1648)从1632年定居阿姆斯特丹到1640年,是其创作的成熟阶段。成名作《蒂尔普教授的解剖课》(藏海牙莫里斯皇家绘画陈列馆),突破团体肖像画呆板的程式,在构图和人物神情上处理得逼真而又生动。这时期的大量宗教画,均表现世俗内容,具有巴洛克画风。1636年所作《参孙被弄瞎眼睛》,因表情刻画细腻而复杂,被评论家形容为相当于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夫人。类似的杰作还有《家和他的妻子》、《怀抱萨斯基亚的自画像》(藏德累斯顿画廊)等。1640~1648年,个人生活的不幸和折磨,使他更深刻地去观察和理解社会,艺术创作也进入一个深化的阶段。1642年儿子去世使他悲痛万分,而《夜巡》(藏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的问世,一开始又不被人理解,这幅带有风俗画和历史画性质,可以使回忆起往昔荷兰人民反抗异族统治斗争的史诗性杰作,因其进一步突破了传统画法,开始不被订画者接收,一度形成僵局。此时期他的其他作品,也像《夜巡》一样采用更加接近舞台效果的表现手法,含蓄地描绘画面上的主要人物,因而不像30年代那样受到上层社会人士的欢迎,以致生活越来越困难。
晚年(1648~1669)伦勃朗晚年生活困难,家产被拍卖,油画作品买主不多,只有宗教题材的蚀刻版画还有人订制。其中一幅取名《100荷币版画》的作品,就是依其售价而定名的。这时期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描绘荷兰古代英雄C.西菲利斯反抗罗马暴政的《西菲利斯的密谋》和《呢商同业公会理事》(藏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的团体肖像。前一幅具有纪念碑式气魄,可惜现只存一块残片,藏于斯德哥尔摩国立博物馆;后一幅因表现了因人而异的外貌性格特征,成为他的不朽之作。家庭的不幸和一系列折磨并未摧毁这位倔强的老人,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方法,直至逝世前还画出了《浪子回头》、《扫罗与大卫》等名画。据20世纪60年代统计,他一生留存的作品有油画600幅,蚀刻版画350幅,素描1500幅,70年代以后还陆续有新的发现。
伦勃朗的油画技法有哪些
铅黄是伦勃朗的重要颜料
《夜巡》这幅画,通过纯粹的绘画方法,以明暗对比塑造物体的立体感已达到逼真的极限。不透明颜料塑造的亮色块,用透明的深色来对比(此深色是涂在浅灰色和不透明中间色调之上的)最大限度地获得了物质的实体效果。
光线效果的统一,亮色块和暗色块的结合,以及各不相同的颜色都从属于一个主要色调,是伦勃朗作画的指导原则。主题始终与艺术形式相结合。他用纯粹绘画的方法作画,创造了一种空前绝后的半暗效果,他不再像达·芬奇那样去寻求形体的美,而是寻求形体的个性。
他对光的处理方式及其富有魅力的色彩技法,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手段。他的技法是:交替运用最不透明的颜色和半透明的覆盖色,以及最透明的颜色。他的画绝不轻率绘制,即使在某些可以马虎的情况下,他也总是极力预先考虑好所需的准备和底色。在底色上.他用许多中间涂层来展现他的构思,这样,所有的涂层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其作品的最后效果。
伦勃朗主要使用淡灰的浅色底子,并在其上用微带赭石的暖色画出具有金色效果的素描。他在这种类似略图的底色层上,涂以半覆盖色和透明色,从而产生一种视觉灰色,创造性地丰富了这种金色效果。用许多层次的黄色和褐色,如灰黄、红黄、红褐等,稍微调进其他更不透明的颜色涂于亮部,暗部加上发红的暖色,就产生了如他的学生所说的那种“亲密的”色彩的适当搭配与和谐。但他又谨慎地画上一些冷的对比色如灰蓝、灰绿等,这些对比色很少加强到纯蓝,甚至还渗透了温暖的调和色(因为它们是趁湿地画上或抹上的)。
他仅仅用几种透明的罩染色,与搀人白色的同类颜色的淡灰效果相对比,并在某种意义上完全使其形成有丰富变化的主导色调。这样,他就从黄赭到棕褐和棕红等“亲密的”色彩中创造出了壮丽的色彩和谐。我们知道,马莱同样是用最少和最简单的颜料使他的作品具有很好的效果,提香更是这样。这三位大师许多作品中的质感魅力,在其学生的作品中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尽管他们通过仔细观察,也许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然而,最优秀的技艺精华是不可模仿的。对艺术精华的敏感是珍贵的,最高的技艺智能只在很少的人身上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