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州市

时间:2023-04-28 07:41:58编辑:奇闻君
地方简史

光州古为光国,《光州志·点校本》记载:“黄帝之子二十五人,为姓一十有二,其结姓分国,见之于古籍者,一曰光。”《国名纪》云:“《春秋图》有光国,今光州是也。”《禹贡》载:“为扬州之域,三代因之,春秋时为黄国。”

春秋

时期,光州东北区域(潢川)为黄国、西南区域(光山)为弦国。

战国

时期,光州属楚国:“鲁僖公十二年(公元前648年),楚灭黄,黄地入楚”。

代,光州属九江郡。

西汉,置弋阳县(今潢川)、西阳县(今光山西),隶属汝南郡;东汉,公元26年改弋阳县为弋阳侯国,隶属汝南郡。

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分汝南、江夏两郡地置弋阳郡,郡治弋阳县,辖弋阳、期思、轪(dài)和西阳四县,隶豫州。

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分汝南、弋阳郡地置汝阴郡,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分弋阳郡置西阳郡。

南北朝时期,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年)弋阳郡辖弋阳、期思、安丰三县,隶南豫州;文帝元嘉二十五年(448年)以豫部蛮民居地立茹由、乐安、光城、雩(yú)娄、边城、史水、开化七县,均隶弋阳郡;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分弋阳郡立光城左郡,八年(464年)省光城左郡为县,仍隶弋阳郡;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弋阳郡领弋阳、期思、南新息、上蔡、平舆五县;武帝永明十三年(495年)弋阳郡属北魏,只领弋阳一县;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在南光城郡置光州,治光城县(今光山县);简文帝大宝元年(550年)弋阳县归属北齐;北齐武平元年(570年)省北弋阳入南弋阳,更名定城县(治今潢川南城);陈宣帝十一年(579年)北周攻占定城,改弋阳郡为淮南郡,省定城为郡治。

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废淮南郡,复置定城县,仍隶弋阳郡;开皇三年(583年)光城县并入乐安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析置光山县。

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弋阳郡为光州,以定城为弦州,领定城县;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废弦州复光州,属淮南道,领定城、殷城、光山、乐安、固始五县;睿宗太极元年(712年)光州州治由光山迁至定城,州辖定城、光山、固始、仙居、殷城五县,隶淮南道;弦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光州为弋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光州,隶淮南西道。

五代十国

时期,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年)光州归后梁,乾化二年(912年)属吴国;后晋高祖天福二年(937年)隶南唐;后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年)归后周。

代,太宗至道二年(997年)光州领定城、光山、仙居、固始四县;仁宗皇佑三年(1051年)光州隶淮南西路;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光州升为光州军,领属如故;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为避太子光瑛讳,改光州为蒋州;理宗嘉熙元年(1237年)兵乱,光州徙治金刚台。

代,世祖至元十年(1273年)置光州招讨司,十二年光州属蕲(qí)黄宣慰司,二十三年划归淮西宣慰司,三十年光州改为汝宁府,领定城、光山、固始三县。

代,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省定城为光州治,四年光州改属中都临濠(háo)府(治 今安徽声凤阳县),十三年仍属汝宁府,光州领三县:固始、光山、息县(七年来属);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年)析固始置商城,隶光州。

代,初期光州领属沿袭明治,雍正二年(1724年)升光州为直隶州,直隶河南布政使司,仍领光山、固始、息县、商城四县。

民国

二年(1913年),废州立县,光州改名潢川县,属豫南道(1914年改豫南道为汝阳道);1928年5月,河南省境划为14个行政区,潢川为第十三行政区治所,辖潢川、息县、光山、固始、商城、罗山、新蔡、正阳八县;1932年8月成立河南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署治潢川,辖潢川、光山、固始、商城、息县、罗山、信阳、经扶(10月设,今河南省新县)八县,11月新设立煌县来属(第二年3月改归安徽省)。1934年4月署治曾迁至经扶(今新县),旋即返潢。

当代大事记

1949年1月31日潢川解放,潢川县人民民主政府和鄂豫区二专署同迁县城设治,5月撤消鄂豫区所辖一、二专署,合并为潢川专署,属河南省人民政府,辖潢川、光山、固始、息县、商城、罗山、新县等七县,潢川县人民民主政府改为潢川县人民政府。

1952年10月,信阳、潢川两专署合并,潢川县、光山县隶属信阳专署;1998年6月,信阳撤地设市,潢川县、光山县隶属地级信阳市管辖至今。

1994年,在潢川城东设立潢川经济开发区;1997年,潢川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5年,经国家发改委审核更名为“河南潢川经济开发区”。

2006年,《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潢光一体化”;2016年,《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正式提出:“加快推进潢川、光山两县一体化发展,构建市域副中心城市,支持撤县改市,到 2020年,潢川县城常住人口达到50万,光山县城常住人口达到30万,两县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1]《潢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提出:“着眼交通一体、产业同构、资源共享、功能集合,优化空间功能布局,加快推进我县与光山县组团式、一体式发展。积极申报撤县设市,重塑历史光州的区域地位和城市风采,成为引领大别山扶贫片区的领头羊城市。”[2]

光州市辖6个街道、16个镇、18个乡,设有1个功能区和1个农场。

街道

:春申街道,定城街道,老城街道,弋阳街道,紫水街道,弦山街道;

功能区

:国家级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潢开片区,何奚片区,官渡片区,空港片区,花埠港片区);

:傅店镇,马畈镇,白雀园镇,十里镇,卜塔集镇,双柳树镇,桃林铺镇,寨河镇,踅孜镇,伞陂镇,黄寺岗镇,仁和镇,江家集镇,泼陂河镇,孙铁铺镇,砖桥镇;

:隆古乡、白店乡、魏岗乡、谈店乡、槐店乡、斛山乡、北向店乡、文殊乡、来龙乡、上油岗乡、张集乡、传流店乡、晏河乡、罗陈乡、殷棚乡、南向店乡、仙居乡、凉亭乡。

农场

:国营黄湖农场。

行政区沿革

光州[河南省拟建组团型城市]

2005年,

潢川县调整乡镇行政区划

:撤销城关镇,分设春申、定城、老城、弋阳四个街道;撤销小吕店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谈店乡管辖,谈店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彭家店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白店乡管辖,白店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牛岗镇,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魏岗乡管辖,魏岗乡政府驻地不变。

光山县调整乡镇行政区划

:撤销城关镇,分设弦山、紫水两个街道;撤销河棚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晏河乡管辖,晏河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卧龙台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孙铁铺镇管辖,孙铁铺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雷堂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白雀园镇管辖,白雀园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长兴镇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仙居乡管辖,仙居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蔡桥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斛山乡管辖,斛山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南王岗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文殊乡管辖,文殊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杨墩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弦山街道管辖。同时,保留了殷棚、十里、砖桥、凉亭、罗陈等5个人口不足3万、面积不足100平方千米,但经济发展势头好,区域、资源等条件较为特殊的乡镇。

2011年,潢川城区实施“村改居”,其中弋阳街道撤销建国村,设建国社区;春申街道撤销五里村,设五里社区;产业集聚区撤销奚店村,设奚店社区;老城街道撤销爱国村,设爱国社区;定城街道撤销先锋村,设先锋社区。2013年,春申街道增设中信、天驹社区;定城街道增设新生社区。2014年,春申街道增设潢纺社区。

镇域经济发展方面,马畈镇是全国重点镇、河南十佳名镇、省级重点镇、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双柳树镇、白雀园是全国重点镇,泼陂河镇是地市级试点镇。

功能区沿革

1994年,信阳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潢川经济开发区,潢川经济开发区隶属于潢川县人民政府;

199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潢川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潢川经济开发区隶属于信阳市人民政府,管委会调整为信阳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

2005年,国家发改委审核更名潢川经济开发区为“河南潢川经济开发区”;

2013年,信阳市政协提议,拟将潢川经济开发区与潢川县产业集聚区整合为“河南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筹建国家级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提出“实现潢川县和开发区融合发展,应对潢川县和开发区的干部实行一体化配备,潢川县和开发区领导交叉任职,形成合力,强力推进开发区建设;将一期发展区范围内的乡镇或行政村划归开发区管辖,设立办事处,保证开发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开发区内设机构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

组团型城市

光州市是典型的组团型城市,拥有潢川、光山两个城区,两城沿潢河而建,呈西南-东北走向。按照“潢光一体化”概念规划,光州市在潢光交界地带拟建光源新城。

潢川城区

位于潢河下游,河水穿城而过,将潢川城分为春申、弋阳南北二城。潢川城围绕建设“水城花乡、秀美潢川”的总体思路,实施“一河两线三水四团”的发展战略,以潢河为中心,以312、106国道为轴线,以饮水、洪水、污水治理为抓手,逐步形成北部行政区、西部产业集聚区、南部生态区、东部商贸物流区四区并举的空间结构。潢川城建成区及规划区域包括定城、春申、老城、弋阳等四个街道、潢川县产业集聚区、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付店、伞陂寺、隆古、白店等周边乡镇。[2]

光山城区

位于潢川中游,宋《太平寰宇记》:“俯映长淮,每有光耀,因名光山。”“光山”由此得名。光山城秉承“改造老城、完善东城、建设南城”的思路。光山城建成区及规划区包括弦山、紫水等两个街道、官渡河产业集聚区和十里镇。

光源新城

,又名潢光新城,位于潢川、光山两城之间,为潢光一体化前期主要工程,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其中潢川24平方公里、光山76平方公里。新城沿潢光大道、潢光滨河大道、智慧大道等骨干道路分布,其供水需求源自“引泼入潢”工程。潢光新城规划区包括十里镇东部、卜塔集镇。

区域中心镇

依照潢川、光山县经济协作区域划分,光州市设有2个区域中心镇:

马畈镇(光山西南协作区),双柳树镇(潢川南部协作区)。

地貌与气候

光州地处大别山侧洪积扇向淮北平原过渡地带,属合肥-潢川盆地。光州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潢川地区地形分为南部低山丘陵(面积占11.4%)、中北部垄岗(面积占65.7%)、沿河平原(面积占22.9%)地貌,属剥蚀侵蚀类型;境内自西向东依次纵列排列着淮凤岗、七里岗、黄寺岗三条带状垄岗,寨河、潢河、白露河、春河四条河流相间分布,淮河沿境北东流。光山地区南部为浅山区,中部为丘岗区,沿河为平畈区。

光州处于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江淮小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骤冷骤热,常有低温连阴雨,春雨绵绵不断,降雨天数在四季中是最长;夏季初期易旱,中期常暴雨成灾,降水量在四季中最多;秋季气温陡降,深秋旱涝不定;冬季不甚寒冷,雨水明显减少。年平均气温15.7℃。1月平均气温2.5℃,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6℃;7月平均气温28℃,极端最高气温40℃。年无霜期平均239天,最长达268天,最短为207天。年平均日照1914.9小时,年总辐射量111.27千卡/平方厘米。年均降水量1043.4毫米,平均降水日112.5天,最多年份149天,最少年份84天;降水集中在每年的5~8月,7月最多。

位置与交通

光州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东连固始县、西靠罗山县、南接商城县和新县、北与息县和淮滨县隔淮河相望,是为豫东南之中心。

光州是集京九铁路、宁西铁路、濮潢铁路、京九客运专线、宁西客运专线、大广高速公路、沪陕高速公路、312国道、106国道、210省道、214省道、226省道、337省道、338省道、536省道和潢川机场于一身的陆空立体交通枢纽。

光州[河南省拟建组团型城市]

航空方面

。潢川机场位于光州市东部桃林铺镇,等级为4C级,定位为货运为主、客运为辅的支线机场。

铁路方面

。光州市拥有2条国家干线铁路、2条国家客运专线铁路和1条地方铁路。潢川站,位于潢川城东,是二等客货运综合车站,是京九铁路、宁西铁路、濮潢铁路和京九客运专线、宁西客运专线的交汇枢纽;光山站,位于光山城东南,是京九铁路线上的三等客货运综合车站;潢川北站,位于潢川城北,是宁西铁路线上的货运车站。此外,光州市域还有4个区间站:吕店站、泼河站,传店站,江集站。

公路方面

。大广高速公路、沪陕高速公路交汇于光州市十里镇,312国道、106国道交汇于潢川城区。

潢川汽车站

,位于潢川城中,按照一级客运站标准建设,日发班次600余个,进站车辆400多部,日发送旅客6000多人次,有发往河南、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份共131个城市的1107条长途线路和本埠各乡镇短途线路;

光州市长途汽车东站

(潢川火车站汽运枢纽),位于潢川火车站广场,有发往豫南九县及周边乡镇班车,现拟与潢川火车站一并改造,新址拟建于潢川火车站地下二层;

光山汽车站

,位于光山城北,有发往省内外多个城市的长途线路和本埠各乡镇短途线路;

光州市长途汽车站

(潢川客运西站),位于潢川城西,目前尚在筹建中;

光州市长途汽车南站

(光山客运西站),位于光山城西,目前尚在筹建中。

水路方面

。《潢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提出:“利用国家淮河干流通航的有利时机,建设淮河(花埠、踅孜)两个港口。”

矿产资源

2010年6月河南省地矿局属第三地质调查队在光山县晏河乡河棚村千鹅冲发现一特大钼矿床,钼金属量约60万吨,潜在经济价值超过2000亿元。据了解,千鹅冲钼矿单个矿体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

目前,千鹅冲钼矿共圈定3个主要钼矿体,除已探明的60万吨特大型钼矿体外,还有两个矿体正在勘探中。

农业资源

光州是省级农产品主产区,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丰裕,四季分明,盛产水稻、小麦、油菜、红麻、水产、畜禽、花卉、茶叶等,承担着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重要任务。

特色农业甲鱼年产35万公斤,有“甲鱼王国”之称;樱桃谷鸭养殖量达2400万只,居世界第—;花卉面积5万多亩,有200多个属类,是全国花木示范基地县和国家授牌的“花木之乡”。主要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有鸭、花、鳖、猪、羽毛、水产和优质粮油等,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潢川糯米粉占据全国市场近半壁江山。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潢川“中国优质糯米之乡”称号。潢川是全国优质糯稻产区之一,糯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2万亩以上,年产量近20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县级前三位。年加工工业用糯米粉4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40%。潢川《汤圆用水磨白糯米粉全国行业标准》成为全国统一适用的标准。

潢川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花木生产基地县、全国肉类产量百强县、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县、全省畜牧重点县、全省渔业重点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生猪出口基地县;光山是全国粮油基地、茶叶之乡。

光州已初步形成了畜禽、水产、粮油、糯米粉、饮品五大食品产业集群竞相发展的格局,拥有1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级研究所,2个产品研发中心,企业创新能力居河南省前列,华英和黄国产品成功创建中国驰名商标。

糯米粉产业集群。

围绕糯米粉行业拉长产业链,从农业订单开始向研发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保健终端食品延伸,展示潢川无公害、绿色原料基地的特点,做大做强水稻产业,引领农民种植优质糯稻的积极性,建立90万亩优质糯稻生产基地,带领农民致富。

花木集群。

以万亩花木精品博览园和莱新园林万亩生态园为核心,依托河南莱新农林科研有限公司、盛世园林有限公司和花卉农民专业联合社,通过卜集、白店、付店、魏岗等种植基地带动周边乡镇,扩大花木种植面积,积极创建“中国桂花之乡”。加快推进建设潢川万博国际花都和潢川花木产业园两个花卉苗木交易市场。加强名优花木引进、驯化、繁育,建设花卉重点试验室、花卉生产技术研发基地,培育一批名优花卉品种。实施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促进花木产业向高端化、园区化、规模化发展,提升潢川花卉知名度,影响力。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完备花木展示、物流配送、信息服务、网上营销等相关功能,形成种苗培育、花木种植、栽植管护、园林设计和大型绿化工程、销售运输、信息服务等完整的产业链,使潢川成为全国著名的花木之乡。

樱桃谷鸭产业集群。

以华英养殖专业合作总社、联合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辅助,以华英工业园为核心,辐射带动魏岗、桃林、谈店、付店等乡镇及周边六县开展标准化养殖,加快建设无禽流感生物案例隔离区,加强精深加工项目和国家级出口鸭肉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和农民工就业。

生猪产业集群。

以适度规模、合适群体、区域化发展为原则,以建立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场(户)为重点,在仁和、白店、魏岗、谈店、伞陂、桃林、黄岗、黄湖等乡镇建立瘦肉型生产基地,提升规模养猪的比重,控制生猪数量,到2020年,全县规模化养猪占85%以上。

食用菌产业集群。

以九龙春天为示范,带动伞陂等乡镇农户种植各种珍稀菌类,促进农业增收。发挥其示范效用,带动相关企业和周边乡镇开展食用菌种植,争取5年内形成万亩食用菌产业集聚区。延长产业链,向终端菌类休闲食品发展,形成菌类特色产品加工产业链。

水产品产业集群。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水产品品种结构,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业、积极推进技术、资金密集型工厂化养殖,发展休闲渔业,建成生态潢川甲鱼、淡水小龙虾、商品鱼、南美白对虾和休闲渔业“五大”渔业基地。[2]

动物资源

光州动植物资源丰富。共有脊椎动物4类30目295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3种,分别是红腹锦鸡、鹈鹕、天鹅、红脚隼、黄爪隼、红隼、燕隼、水獭、黄嘴白鹭、鸳鸯、白冠长尾雉、鸦鹃、虎纹蛙;省重点保护动物18种。另有非脊椎动物多种,仅适于药用的有3类6纲47科65种,主要农作物害虫天敌2纲8目18科103种。境内有高等植物284科1959种,另有低等植物多种,仅适于药用的就有4类17科27种。

潢川特色产业闻名遐迩,是中国花木生产基地,花卉种植面积达18万亩,卜塔集镇被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华英集团被誉称为“中国鸭王”,年生产加工樱桃谷鸭7000万只,产品畅销韩、日、中东、俄罗斯和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华鳖为正宗原产地,年产生态中华鳖36万公斤,被誉为“甲鱼王国”。

水资源

光州境内最大河流为潢河,该河发源于新县万支山,至西南向东北流向,至踅孜两河口汇入淮河,系淮河上游重要支流。潢河全长140km,流域面积2400k㎡。潢河流经光山城区段又称“官渡河”,流经潢川城区段将该城分为春申、弋阳两城。民国二年,光州更名,潢川一名便是源自潢河。

潢川水资源年均总量73.47亿立方米,地表径流占7.9%、地下水占1.3%、过境水占87.9%。境内河道属淮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淮河、潢河、白露河、紫泥河、春河、寨河,河道总长210公里;

光山现有大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137座,总蓄水量5.8亿立方米。

清代时,光州城(今潢川)是河南省三大城市(光州、开封、周家口)之一,人口10万以上。作为豫东南文化中心,潢川地区以“三黄文化”为弘扬主题,光山地区以“智慧文化”为弘扬主题。

黄姓文化

潢川是中华黄姓的发源地,上海城市之父春申君黄歇故里。

追根溯源,自有黄国,方形成“以国为氏”的黄姓。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篡》云:“黄,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为楚所灭,以国为氏。”宋郑樵所著《通志·氏族略》载:“黄氏蠃姓,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黄国故城,在楚与国也,僖公十二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北宋江夏黄氏族谱序中亦称:“考我黄氏,始于神农、黄帝、少昊、颛顼高阳氏曾孙陆终之后有南陆公,兄弟三人,公居其二,食邑于黄,遂因地而赐姓焉,黄地在光州十二里,有黄城。”北京、湖南、山西等地出版的姓氏专著以及出自广东、福建、河南等地的黄氏族谱,均有类似的记载。大量史实证明,黄姓源于黄国,根在光州。黄氏家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历经沧桑,几度兴衰,不断繁衍壮大,逐渐形成黄姓望族。

公元前648年,黄国为楚灭后,国亡家破的黄国臣民,纷纷离乡背井,但他们不论走到哪里都仍是以国为姓,其中大部分流散到当时的楚国腹地,于是就有了因黄氏迁居而得名的黄冈、黄陂、黄安、黄石、黄梅等地。还有一部分被“浮诸江南,以实海滨”于是就形成了南方诸多黄氏家族和黄洞蛮壮族的黄姓。

楚灭黄三百年后,在黄国故址出现了一位伟大的黄姓人物,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申君黄歇。宋代邓世明所著《古今姓氏书辩证》中载:“黄为楚灭后,其族仕楚,春申君即其后。”这位留居黄国故址遗民的后代,为复兴黄氏家族,委身仕楚,为相二十五载,政绩卓著,赐以淮北十二县,成为战国著名四君子之一,从而给黄氏家族带来了第一次中兴。公元前238年,春申君黄歇在宫廷内讧中遇害,其子孙受株连而被迫流散各地,致使黄氏家族再度中衰。但黄氏家族并没未因此而沉沦,他们分别与原来流散各地的黄氏族人汇合,顽强奋进,不仅渡过了危难,且先后在许多地方形成了望族。据有关史料和姓氏通书证实,黄歇长子黄尚一支,形成了后来的淮阳黄氏和江夏黄氏;次子黄俊一支,形成了后来中原阳夏黄氏;五子黄堂一支,形成了后来的东吴黄氏。继之而起的金华、邵武黄氏望族,皆是江夏黄氏繁衍的分支,今天在海外的黄氏族人,大多是从上述各地先后南迁的。纵观黄姓的播迁过程,其发展脉络清晰可见,即由黄国——黄歇,发展至淮阳、江夏黄氏,进而播衍出金华、邵武等黄氏望族等分支旁系,然后播迁出海外异域黄姓,他们源出一脉,同根同祖。

历朝累代,黄姓人才辈出,各领风骚,对中原文化向南传播及一系列的社会变革,都起过重要作用。继黄歇之后,西汉著名丞相黄霸被誉称为当朝第一循吏;东汉黄香以孝道楷模而流芳千古;后唐黄峭山教子有方且颇具开拓精神,带来了邵武黄族的繁荣;北宋的大书法家、大诗人黄庭坚,元代的女纺织家黄道婆,近代的民国第二开国元勋黄兴等等,其名臣名人之多,枚不胜举。如今,黄姓儿女更是遍布海内外,其中许多佼佼者活跃于国际国内的社会舞台,分别在政界、侨界、商界、文化界、外交界、金融界崭露头角,他们的事业举世瞩目,他们的名字四海传扬,充分显示了黄氏家族的兴旺发达和勃勃生机。

黄国文化

光州[河南省拟建组团型城市]

据《竹书记年》文献载,黄国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为夏启所封,历经夏、商、周三代王朝。春秋时期,楚国称霸,黄国不服,借地域优势,近与江、道、柏、弦乃至随国结盟,远与齐、宋、郑、卫、鲁等修好,曾一度与楚抗衡,至公元前648年为楚所灭,存在一千四百余年。

黄国故城位于潢川城区西北6公里隆古乡境内,遗址至今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椐考古专家考证,黄国故城最迟在西周时期已经形成规模。城呈长方形,周长6720米,总面积为2.8平方公里。现存城墙系用黄土夯筑而成,城墙高处为7—8米,低处为4—5米,基宽59米,上宽10—25米,如今尚存三处城门豁口,其墙之厚、路之阔、基之固,均可见当年之巍峨。如今在故城遗址内,仍遍布着陶片、瓦当和多处青铜器作坊遗址,从这里曾铸造出许多精美作品,仅在潢川、光山等当年黄国疆域内出土的黄国青铜器就有800余件,其中有铭文的为38件,现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黄太子伯克盘、黄父盘、黄君簋、叔单鼎4件青铜器,均出土于潢川,被郭沫若收录入其所著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1978年,考古工作者又在潢川李老店磨盘山收集到一批青铜器,其中的铜镭肩部有“黄孙须子亚伯”铭文。铭文中所提“黄孙”就是黄国贵族;“须子”即须颈子,是亚伯臣的称号,由此又证明黄国在潢川。

如今,潢川已将修复开发黄国故城亦被列为全县“三重”工作之中,已聘请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规划出黄国故城景区开发建设项目、黄氏创业园区,并绘制出黄氏祖庙效果图。

闽台祖地

光州地处江淮地区西部,是中原地区至江南过渡性地带。西汉,武帝曾三迁徙闽中庶民处于江淮间,沟通江淮地区与闽地的南北民徙路线。两汉之末及三国,长安与洛阳两京一旦遭乱,京畿士族、百姓便逃徙而南,光州农业生产条件优越,适合士家大族耕读生活,有些择居于光州。西晋末年,宗室“八王之乱”,河洛士族先徙光州,再徙闽地。唐代,因奉诏戍边和举义,光州士民两次大批徙居闽地,遂为闽人。宋元中原每遭战乱,光州士民仍然南向徙闽。明清之际,闽地光州后裔迁徙中国台湾和东南亚等地,故今闽台许多大姓氏族视光州为祖根之地。

唐朝

士族入闽。

(一)唐初陈氏将军率府兵与眷属入闽。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岭南泉州、潮州之间“蛮獠啸乱”。高宗诏归德将军光州人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事,率府兵3600名、将校自副将许天正以下123员,前往南绥安县地,镇抚“蛮獠啸乱”。初战获胜,后因蛮獠势炽,进攻失利,加之将士不服水土,退守九龙山(今漳州市南),奏请朝廷派兵增援。朝廷遂诏陈政兄陈敏、陈敷再领府兵“五十八姓”与部分眷属5000多人增援,陈政母魏氏、子陈元光随行。军队行至浙闽交界处,陈敏、陈敷皆染病卒,其母魏氏,率军前行,与陈政会合。陈政初平“蛮獠啸乱”,军屯故绥安县云霄镇。仪凤二年(677年),陈政卒,其子陈元光代父领兵,平定“蛮獠啸乱”,屯垦建宅,治水兴农,主商兴教。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朝廷准建置漳州,诏授陈元光首任刺史,主要将领诏为漳州及属县官员。两次入闽的府兵与眷属8000多人,落户为漳州及属县居民。(二)唐末“三王”率乡民义军入闽。唐朝末期,黄巢起义风潮遍及中原,寿州王绪义军占领光州,胁迫固始县佐史王潮与弟王审邽、王审知带领乡民5000多人起义,从光州王绪。农民义军各部不能协调,僖宗光启元年(885年)王绪军南走,转战途中王潮更代王绪率军选向入闽,拥众万人,除暴安民,受闽民拥戴。昭宗景福二年(893年),王潮诏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副使,王审邽为泉州刺史。光化元年(898年),王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后梁开平三年(909年),梁太祖封王审知为闽王。随“三王”入闽的5000多光州及附近乡民,在闽地安家落户。

宋代士民入闽。

因唐代光州士民大批入闽成为闽人,北宋时期也有士民投亲依旧循入闽地。尤其是两宋之末,金兵袭入淮南,淮南西路的光州又有较多士民徙入闽地。元马祖常撰中言:“靖康南渡,衣冠文物荡然一空。” “江淮之交,风磷霄明,戌鬼昼悲。乃若斯邑,南穷山,北尽淮,陆可骑,水可航,田亩之躏磔者无虑十八九。虎豹之所宫,狐狸之所号,故老遗人谈之尚可掩袂也。”宋代入闽姓氏已见于族谱与家祠记载者有郑、梁、刘、王、林、陈、施、邵、孙、杨、隋、侯、沈、薛、叶、朱等16姓氏。

入闽氏族繁衍。

唐初,有陈氏将军领府兵将士3600名、援兵与眷属5000余人,镇抚“蛮獠啸乱”,定居今漳州、潮州地区。《新唐书·地理志》记载:乾元二年(759年),漳州5846户,17940人。这些户籍人口,大半是唐初由光州入闽的氏族后裔。唐末,又有王审知三兄弟带领光州籍乡众5000多人起义入闽,居于泉州与福州地区。《宋史·地理五》记载,北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年~1106年),福州领12县,211552户;泉州领7县,201460户;漳州领4县,100469户;三州总户数为513481户。这些户籍人口,从姓氏族谱反映他们有相当部分是由光州入闽的唐人后裔。至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福建籍户增至815527户,人口增至3916806人。闽地人口的增长,自是含有历代光州士民入闽后裔的繁衍。其中也有部分入闽士民进入闽西、赣南地区,成为客家先民。

入闽后裔徙台。

南宋,于澎湖设置戍防,岛境为泉州属地。此期已有光州士民入闽后裔入澎湖开发。赵汝适著《诸番志》记载:南宋时澎湖隶属泉州晋江县。元代,福建省府曾治泉州,“距瑠求(台湾)为近”,台湾收附。《元史》“瑠求”与“三屿”记载:元成宗元贞三年(1291年)九月,福建省都镇抚张浩、福州新军万户张进收复台湾,澎湖(三屿)早附。其后,福建沿海泉州、漳州居民陆续开发台湾,垦植、经商,至明代末年居台人数已达10万。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明末将领民族英雄郑成功带领军队漳泉民众2.50万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驱逐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台湾,沿海漳州泉州居民随之大批徙居台湾。连横撰《台湾通史》记载:“郑经弃金厦,沿海人民航海而至者十数万人。”郑经居台,不归清廷。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领军漳泉民众2万人,收复台湾,又有漳泉二州居民数十万徙居台湾。郑成功、施琅皆祖籍光州,所带领民众也多祖籍光州。雍正年间(1723年~1735年),台湾中原士族后裔居民在60万以上。乾隆二十年(1755年),全台户口将及100万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全台200万人。光绪十三年(1887年),台湾建省,人口320余万。台湾省现有2300万人口,其中有80%以上是明清时期福建省及广东省移民后裔;他们大多数又是晋唐及宋代来自光州的先民后裔。1979年台湾人口统计公布:全台1740万人,其中汉族民众1700万人,占全台人口的82.75%;1700万汉族人口,广东客家姓族20%,福建姓氏族占80%。1953年台湾人口统计,从户口与姓氏表明:台湾共有82.90万户,737个姓氏,有63姓族谱记载先祖自光州府迁入福建,再由福建迁入台湾。63姓的总户数为67万,其人口占台湾总人口的81%。这63姓族谱大多数都明确记载先祖来自光州。

光州古城

光州[河南省拟建组团型城市]

潢河把光州城分作“吕”字形南北二城,沿河绿地,北岸中央依河而立的是一幢三层的老式楼阁,青砖红瓦,弧窗拱门,前后各有小亭配楼映衬,潇潇雾雨中很是儒雅文气的样子。及至近旁,果见“汲古”、“崇文”等额匾题字,再望过河上弃用的旧断桥,苔痕黛绿,流水清涟,让人颇觉嗅到了些许北春申南弋阳之光州古城的韵致。

光州北城有城门五座、南城有城门六座,城门上各建有楼橹。光州北城城垣高一丈五六尺不等,周围计长一千一百二十五丈六尺,共有垜口一千九百三十六个。城正北门叫迎恩门,上有楼三间;城正西门叫来远门,上有楼一间,门外建有小月城、岳王庙。城西正南门叫龙门,奎星阁在此城门之上。城东正南门叫大顺门,上有楼三间,廊庑俱全。城东门叫承和门,上有楼三间,东门外有子城一座,该子城有三个城门,东门叫万福门,北门叫永康门,南门叫挽澜门。光州南城城垣高一丈五尺不等,周围计长八百五十九丈八尺八寸,共有垜口一千五百八十四个。城东门叫东门,上有楼三间,廊庑俱全,贡有三官像,门外建有小月城、关帝庙。城西门叫西门,上有楼三间,往南有火帝庙三间。城西正南门叫大南门,上有楼三间,廊庑俱全,贡有玉皇大帝像。城东正南门叫小南门,上有楼一间。城东正北门叫康济门,上有楼一间。城西正北门叫凝安门,上有楼一间。

当前,潢川正围绕建设“水城花乡、秀美潢川”的总体思路,结合地域生态和文化优势,用“水”、“花”、“古”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城市个性。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围绕“一河秀两岸”目标,强力推进潢河后期综合治理,完成路桥建设,打造潢河两岸核心城市景观区。进一步实施城市绿化工程,打造城区靓丽景观带。利用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古迹众多优势,改造提升弋阳古城、小南海“五教共存”、南城“古街风貌”等景点,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保护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历史建筑,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展现潢川古城风貌。[2]

光州十景

光州十景

1982年7月在原文庙遗址发现《光州十景》石刻一块,由县文化馆收藏。宽88厘米,长30厘米,厚12厘米,为青石雕刻。书写工整,刀工秀丽。光州十景即弋山西峙、淮水东环、七里清泉、五龙乔阜、萧山故庙、霸王荒台、伯伦石冢、春申遗宅、聚仙邃阁、文笔层峦。每景有七律诗1首。诗为光州训导何兆渤据志书所载名胜的咏景之作。“十景”多洇沉不彰,但尚可诗中见画,窥见当时光州名胜古景的概貌。

光州十景

何兆渤①

(一)弋 山 西 峙

平芜千里古黄城,西峙峰峦景色清。

遥指浮光来远脉,近瞻淠水发长泓。

岩疆久作中原障,茂岭先传上郡名。

每欲登临倾北斗,那能长醉学刘伶。

潢川

(二)淮 水 东 环

界别南条万壑通,长淮一泻抱天中。

雄州襟带联吴下,野渡涛声达海东。

每见风帆冲晓雾,顿思雨笠驾烟艟。

行人莫谓浑闲事,桐柏山前纪禹功。

(三)七 里 清 泉

翠铺平林灿晚霞,一泓澄碧路渠斜。

贫如颜子堪资饮,闲似玉川可供茶。

飞鸟过时眩欲坠,淡云停处静无哗。

寻源须要穷根底,濂洛清风到水涯。

(四)五 龙 乔 阜

依廓阿谁建此台,五龙风雨乘时来。

蜿蜓应逐潢流曲,腾跃知从碧汉回。

高接烟云迷画桷,平临星斗远尘埃。

鲰生岂爱泥蟠好,恐负为霖养钝材。

(五)肖 王 故 庙

干戈扰扰动中原,新市平林各自尊。

炎德有灵兴冀北,杰刘得地首东宛。

江黄此日留遗庙,赵燕当年未御轩。

疑是肖梁传失据,土人直作汉屏藩。

(六)霸 王 荒 台

肖条路柳色苍苍,此日登台恨转长。

光州十景石刻

雁阵排空成壁垒,云屯拥树列旗枪。

拔山力尽沉淮甸,盖世风靡失楚疆。

自古英雄奇数定,樵渔收去话斜阳。

(七)伯 论 古 冢

羡君好饮变常经,谁向坟头奠醁醽。

天地有情长许醉,山川改面莫须醒。

竹林夜月鸟啼遍,淮山秋烟暮雨零。

荷锸苦心人未识,临风凭吊看云停。

(八)春 申 遗 宅

淮甸风和两袖轻,春申遗址向柴荆。

盈门珠履今何在?列座琼裙未足名。

频见饥鸟啼蔓草,时闻鸽鹆话山城。

潢川

早知富贵难长久,不羡连云甲第荣。

(九)聚 仙 邃 阁

凌霄危阁壮名州,聚饮群仙向此游。

芹水澄光摇碧彩,弋云凝翠霭清幽。

由来玉署青云客,尽是瀛州白羽流。

益信文昌开造化,联翩多士上螭头。

(十)文 笔 野 峦

秀列层峦驾水滨,龙门瑞色霭秋旻。

潢流叠浪成文绮,奎阁重檐绕汉津。

灵气自为黉序结,笔峰恰与泮宫邻。

渐余苜蓿斋中老,强作木天染翰人。

注:

①何兆渤,字扶鲸,洛阳人,雍正八年(1730年)由贡生任光州训导。

②弋山,即弋阳山,又名浮光山。西峙,指弋山耸立在古黄城(今潢川隆古集)西。

③七里泉,在光州西北,今潢川城郊老龙埂一带。④五龙,光州有五龙宫,在州城东北。为天旱求雨的祠庙,地处高丘,故称乔阜。

⑤霸王台在今潢川张集乡。

黄湖文化

黄湖人文形成于新中国初期,以团中央“五七干校”旧址、胡耀邦旧居为主题。

胡耀邦旧居。

位于潢川县城东北35公里处的黄湖农场“五七干校”旧址隔壁。1969年4月,团中央直属机构的1970人来到这里,其中有当时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胡耀邦。他们共划分为11个连队,胡耀邦作为团中央行政人员被编入一连,住室3间,在一连连部办公室隔壁,与农场职工孙志福、吕洪志住在一起,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后来,连部办公室被作为“五七干校”旧址保留了下来。来到“五七干校”后,胡耀邦与其他同志一起立即投入到干校的规划建设之中,他参加修水库、筑大堤,到40公里外的大别山拉石头修建跃进桥;插秧、种菜、养猪、养鱼,是插秧能手之一。在十分艰苦的自然环境和严峻的政治形势下,胡耀邦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并保持了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他在经历了白天繁重的体力劳动后,仍未放松对马列主义的学习。因为怕影响别人休息,他常常用被子将马灯遮住趴在床上学习。后来,胡耀邦在接见黄湖“五七干校”的同志时深情地回忆:其系统研读马列著作就是在黄湖“五七干校”时完成的。他还勉励胡启立、伍绍祖等年轻干部,一定要加强学习。1972年年底,胡耀邦返回北京,先后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总书记等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胡耀邦旧居系砖瓦结构的平房,共3间,占地50平方米,室内陈列胡耀邦在干校时使用过的桌、椅、床、被、茶瓶、茶杯、马灯等生活用品20余件,铁锨、泥刀等劳动用品10余件。物品摆放整齐,部分珍贵物品存入了专门的展柜。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耀邦旧居与邻近的黄湖千亩莲籽基地、千亩生态公益林、科技观光农业生态旅游连成一片。与位于潢川县城南10公里处的卜塔集花木生态游、潢川革命旧址游、潢川县城西5公里处黄国故城名胜古迹游等旅游景点,形成了一系列旅游热点。目前潢川县政府正在推进整合干校文化资源,建设黄湖农场团中央“五·七干校”纪念馆。

光州民俗

潢川民间舞蹈“火淋子”和民间音乐“十八番”已被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会唱民歌会跳民间舞蹈的人几乎每个村民组都有。逢年过节,家有喜事都会听到看到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但是会唱民歌和会跳民间舞蹈的艺人大都四十岁以上,亟待发展新生力量传承下去。而象山歌、夯歌、秧歌、车水歌现在基本上无人演唱了。

光山皮影戏因其浓郁的本地特色,接近湖广语系,唱腔、道白亦成一格,被称之为西路皮影。光山皮影以水牛皮为原料,经制作加工后,呈透明状,彩绘各种人物、动物图像,由操纵杆操纵。表演时,利用灯光或月光照射皮影,影像显现在面帐上。影子的活动由演员操纵完成,边操纵边配音,有乐队伴奏。

花鼓戏是泼陂河镇广大农村流行很广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戏。这种戏的唱腔、表演形式以及演出的传统节目,与湖北花鼓戏有相似之处,很可能它们之间有曲艺上的亲缘关系。花鼓戏的服装、道具都很简单,锣鼓是主要乐器。演唱时多用方言,往往不等前台演员的台词唱完,后台演员齐声和音,间以锣鼓伴奏,场面热烈,气氛紧凑。这种戏盛行于清末和民国;解放初,亦盛行一时。

光州美食

光州不仅有北方的饮食风格,更主要的是南方特有的饮食文化。特有的食品有光州贡面、三股油条、高桩馍、潢川胡辣汤、潢川粉皮、绿豆丸子、绿豆糍粑、神仙饺、碗儿糕、黄岗鱼汤、潢川高桩馍。

潢川职业技术学院

潢川职院属于筹建中的高等专科类院校。《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整合潢川幼儿师范学校和信阳工业学校教育资源,组建潢川职业技术学院”。[1]《潢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依托潢川幼儿师范学校、信阳工业学校,整合为潢川职业技术学院,占地面积500亩,规划投资2.5亿元”。[2]

潢川幼儿师范学校

创建于1907年,时称光州师范传习所,1943年改名河南省九区联立师范,1949年改名省立潢川师范学校,2002年由普通中等师范学校转为幼儿师范学校,目前是河南省9所幼儿师范学校之一。学校现开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英语教育等专业,在校学生3000多人。从2011年开始,与信阳师范学院联合招收五年制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校与黄淮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现在册学生800多人。承担有信阳地区中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学校现有教职工20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6人,具有中级职称的70人。有12人获得硕士学位,60多人接受了研究生课程进修。有省特级教师3名,省学术带头人10名,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名。学校发展思路是:坚持办学特色,一心一意办好师范教育。以学前教育为骨干专业,综合发展初等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英语教育、计算机教育等专业,集中精力办好五年一贯制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练好内功,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抢抓机遇,拓宽发展空间,改善办学条件,力争把学校建成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信阳工业学校

的前身是信阳农业机械化学校,创建于1978年。学校设置有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会计电算化、汽车运用与维修、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等十几个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农副产品加工专业为市级重点专业。学校有在职教职工127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33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44人,省级学科带头人6人、省级骨干教师6人、“双师型”教师35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潢川广播电视大学

潢川电大位于潢川北城,始创于一九八二年。一九八八年建立“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潢川县管理站”;一九九六年成立“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潢川分校”;二〇〇六年成为“潢川广播电视大学”。目前,潢川广播电视大学已形成以校本部为中心,周边县市办学点为主干,覆盖豫东南地区的教育网络。学校现有在校学员千余人,先后举办了成招生教育、注册视听生教育、开放教育。大专学历教育开设了汉语言文学、文秘、工业企业管理、商业企业管理、财会电算化、金融、机械制造、计算机应用、法律、英语、音乐、美术、小学师资、法学十四个专业,中专学历教育开设了十一个专业,培养各类层次的中高级实用人才6000余人,培养中专层次毕业生3000余人。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从经济发展需要出发,灵活办学,非学历教育也形成规模。先后举办了继续教育、专业证书教育、岗位培训、农材实用技术培训等十余个教育项目,培训达百万人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潢川广播电视大学占地669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324万元,建成了一个包含远程双向实时教学,学生学习和实验,内部办公的综合性校园网,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语音室、地面卫星接收系统、图书资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实现了与省电大、市级电大、网络学院的专线联接。全校专职教师21人,中级职称7人,11人,中级职称6名技术人员,高级职称5人。潢川广播电视大学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是:围绕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硬件建设,以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可靠的教学质量,将潢川广播电视大学办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大学,积极与名牌高校联合,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构建能够体现终身教育思想的现代远程教育中心,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潢川高中

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位于潢川北城。学校始创于1905年,是豫东南地区最负盛名的学校,素有“豫南文化和革命的摇篮”之称。光绪三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公历1905年1月2日),在弋阳书院原址,创立了官立光州中学堂.是豫东南创办最早的公办中学。辛亥革命后,废州立县,校名改为潢川中学校;1913年归省教育司直辖,为河南省立潢川中学;1921年校名改为河南省立第七中学;1927年始招高中班;1933年改为河南省立潢川初级中学;1941年复招高中班,恢复河南省立潢川中学校名。解放后延用原来校名,1954年高初中分校,高中迁至卢家大田,校名为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1972年迁现址。目前,学校总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94万平方米,现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园林单位。校园绿化面积达21300平方米,生均7.08平方米。整个校园宽敞靓丽,高楼林立,枚槐小园,菊花小园,桅子花园,池中荷花,四季鲜花盛开;樟树林,松树林,柏树园,荷塘垂柳,年年绿树成阴。校园道路纵横,广场优雅自如,自然和人文融和,古典与现代辉映。学校秉承“育人为本,以质立校”的办学理念;传承“博学、笃行、敬业、爱生”的教风和“厚积、有恒、善思、求精”的学风,铭记“诚、爱、勤、朴”的校训,弘扬“团结、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学校校师资力量雄厚,在岗教师422人,省级及其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师70余人。教育教学成绩优异。近十年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录取的已经超过300人,有3000多人出国留学,有近2000位毕业生获得了博士学位。尤其是近些年,学校加大教学管理,强化培养措施,一本上线人数年年走高,本科进线率超过85%。[3]

光山第二高级中学

河南省光山第二高级中学位于光山城区,1978年建校,80年代跻身地区重点高中“五虎上将”之列,90年代荣鹰三强美称,2000年重点高中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名列全省第三,2002年以全市第一被命名为市级示范性高中,2004年以全省第七、县城高中第一的成绩通过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验收。光山县第二高中占地面积104亩,总建筑面积43994m2,绿化面积27747m2,共有6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300人。

潢川第一中学

河南省潢川第一中学是河南省示范性高中。学校创建于1939年春,前身为私立“弋阳中学”,1949年转为公办并更为现名。1978年被评为信阳市首批重点高中。1984年学校重新开设初中部,成为一所完全中学。2005年10月,被评定为河南省示范性高中。全体教职工712人,现有特级教师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省级骨干教师18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近50人,9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目前,学校共有四个校区,分别是校本部(老城校区)、新校区(弋阳校区)、紫竹苑校区和振华学校。初中部、高中部共100多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一万多人。

公祖句兹——固始人,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在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七年(739)赐封为“期思伯”,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九年(1530)又敕封为“先贤公祖子”。

息夫人——春秋时期,息国(今息县)夫人,贤良淑德,深受后世景仰。

战国四公子——春申君

春申君——光州(潢川)人,为战国时期楚国令尹(丞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为江南一带的人文始祖,上海世 博会申办成功的庆祝演出中,开场就演唱了一曲《告慰春申君》来纪念他。

卢丘子——光州(潢川)人,楚国丞相(令尹),为官刚正清廉,任人唯贤。

孙叔敖——楚国期思(原属固始,今属淮滨县期思镇)人,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楚国名相。

陈元光——固始人,曾率5000弟子开发闽南,把中原文明传播到福建、台湾等地,被历代皇帝追封为“豹韬镇国大将军”、“颍川候”、“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昭烈候”,后被乾隆皇帝封为“开漳圣王”。

王审知——固始人,五代时期闽国创建者,梁开平三年(909年),封王审知为闽王。

司马光——光山人,为宋朝著名宰相,著有《资治通鉴》,对中国的史学界有极大之贡献。

马祖常——光州(潢川)人,元朝礼部尚书、枢密副使。擅长于诗文,有《缫丝行》、《踏水车行》、《河湟书事二首》、《上京输苑书怀》、《室妇叹》、《石田山居八首》传世。

李若星——息县人,明万历年进士,大理寺少卿。曾向皇帝揭发时弊与魏忠贤,朝野尽惧其刚直。

苏昆生——固始人,明末著名歌唱家,人称“南曲天下第一”。

郑成功——族谱记载,其祖籍光州固始,有收复台湾的不世之功,为中华之民族英雄。

胡煦——光山人,清朝大臣,为《明史》总裁之一。历任兵部侍郎知贡举、礼部右侍郎,入直尚书房。其一生著述甚多,最具代表的是《周易函书》,至今仍具有学术研究价值。胡季堂——字升夫,号云坡,光山县人,乾隆四十四年任刑部尚书,嘉庆三年(1798年),授直隶总督,赐孔雀翎。翌年,加封为太子太保。

祝庆藩——固始人,清朝嘉庆十九年殿试一甲二名(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礼部尚书。

吴其浚——固始人,清嘉庆二十二年状元。历任翰林院修纂,江西、湖北学政,兵部侍郎,写成《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为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

蒋艮——商城人,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十年(1884年)入直上书房,为皇族子弟溥伦、溥侗之师。

熊晋阁——商城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士,任礼部主事,曾与张之洞是同榜进士,后任襄阳道尹。曾创办《鄂北公报》。

周祖培

——

商城人,清末大臣,历任吏部、刑部尚书之职。

张鸿烈——字幼山,固始人,1910年冬在开封加入同盟会。1911年武昌首义后,转赴宁、汉,加入革命军北伐。先后曾任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校长、省立中州大学校长、河南教育厅厅长。

张式彝——光山人,曾任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庭长、司法院大法官。

裴其动——光山人,曾任北洋政府吉林吉长镇守史,北洋将军府谦威将军。

任文斌——固始人,曾任北洋政府河南实业厅厅长。

方贞——商城人,曾任北洋政府肃政厅肃政史。

林伯襄——商城人,是河南大学的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的创始人、第一任校长。

金振中——固始人,抗日英雄。1936年春,奉命接替宛平城和芦沟桥防务。任29军219团第三营营长,打响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枪。

王实味——潢川人,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写下《政治家,艺术家》和《野百合花》两篇文章之后的第二年,被康生下令逮捕、枪决,是中国文学史上又一起冤假错案。

徐立德——商城人,爱国台胞,1990年任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1993年2月任台湾地区行政机构次要负责人,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资深顾问。

文圣常——光山人,曾任山东海洋学院院长。现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我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涂又光——光山人,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楚国哲学史》、《中国高等教育史论》、《文明本土化与大学》。

徐庶之——光山人,中国著名画家,新疆画院名誉院长,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顾问,陕西省国画院顾问,中国少林书画研究会特邀名誉会长。

张宗子——光山人,著名旅美作家,作品散见于国内、港台及海外报刊及多种海外作家选集,并有大量翻译作品发表。2004年出版散文集《垂钓于时间之河》,2007年出版《书时光》。

魏青刚——固始人,多次下水救人,为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杨晓民——固始人,现任中央电视台人事办公室主任,中央新影集团党委书记,代表作品有《河之南》、散文集《江南》、《徽州》等。其中诗集《羞涩》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尤太忠(上将)——光山人,原成都军区政治委员、内蒙古军区司令员。

马炳芝(中将)——固始县人,海军航空兵司令员。

张祖谅(中将)——商城人,原成都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川西军区司令员。

钱钧(中将)——光山人,原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吴杰明(少将)——潢川人,国防大学教研部副部长。

◇上海市静安区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安徽省广德县

上一篇:尼哥底母

下一篇:列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