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迟是什么意思
凌迟的意思:
1.(书)(形)衰落;衰败:社稷~。
2.(名)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分割犯人的肢体。
3.斜平不陡。
4.折磨。
引证:
沉采 《千金记·延访》:“告元帅,拿这李左车 ,不知是要粗凌迟碎凌迟他。”
《老残游记》第十六回:“六千金买得凌迟罪,一封书驱走丧门星。”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隔膜》:“运命大概很悲惨,不是凌迟,灭族,便是立刻杀头,或者‘斩监候’,也仍然活不出。”
近义词:
一、衰败 [shuāi bài]
释义:衰落败坏。
引证:巴金 《秋》十五:“我活一天就不忍看着 高 家衰败。”
二、剐刑[guǎ xíng]
释义:凌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凌迟用于古代死刑犯,指处死人时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是一种肢解的惩罚,即包含身体四肢的切割、分离。肢解后的尸体残骸放入篓子里,头颅则公开示众,期限不定,这是清朝末年的做法。
三、千刀万剐 [qiān dāo wàn guǎ]
释义:
剐:割肉离骨。一刀一刀将罪犯身上的肉割下处死。形容罪恶重大,死也不能抵罪。
引证:谁敢再有二心,俺便拿送辕门,听元帅千刀万剐。 ◎清·孔尚任《桃花扇·誓师》
出处:元·无名氏《玎玎珰珰盆儿鬼》第四折:“当堂判个斩字;即日押赶市曹;将他万剐千刀;凌迟处死。”
例句:小王正要买鞋,可钱包被偷走,他气得骂起来:“这个~的贼,不得好死。”
凌迟是什么意思
凌迟就是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主要是用于古代死刑犯,指的是处死人时把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是受刑人慢慢痛苦的死去,这是中国刑罚系统中最典型的惩罚。虽然凌迟这一词最早出现在第十世纪,但直到十三或者十四世纪才正式编入刑律。
凌迟的处刑方式十分残忍,一般记述是说将人身上的肉一块块割下来。但是历代行刑方法也是有所区别的,通常是切八刀,先切头面,然后是手足,再是胸腹,最后为枭首。实际上比八刀要多,清朝就出现了二十四刀、三十六刀、七十二刀和一百二十刀的几类。
凌迟的案例
南北朝时期,东魏元帅高澄攻打梁朝,将徐州总督兰钦子京活抓,强迫其做首席厨师,但是兰钦子京不堪忍受打骂,觉得十分屈辱,就将高澄杀死了。后来被高澄的弟弟高洋知道这件事情后,他将兰钦子京“轻刀割”,头颅还做成一套精美的酒具。
明朝太监刘瑾在明孝宗在位时侍奉太子朱厚照,等到朱厚照成为武宗皇帝后,刘瑾就变为了权倾朝野的人物,他背着皇帝做了很多坏事。按照其罪行,他被判凌迟3357刀,而且,要分三天割完。第一天割357刀,第二天10刀一歇,割了数十刀后,刘瑾终于熬不住,气绝身亡。但是按照刑律,犯人死后也要继续执行刑罚,刘瑾被割足了3357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