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音乐才子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出此曲的感情和意义,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伯牙悲痛欲绝。
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惋惜。
扩展资料
原文: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
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伯牙弹琴的时候,钟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弹奏时意在高山,钟子期说:“弹得太好了!琴声就像巍峨的高山。”伯牙意在流水,钟子期赞叹道:弹得真好!
琴声就像水势浩荡的江河。”不论伯牙(弹奏时)想什么,钟子期总是能准确地说出他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俞伯牙的人,他很擅长弹琴,琴声优美动听,但是能够听懂其中韵味的人很少,几乎是没有。有一年他乘坐着小船外出游玩,船行驶到一座山下的时候,天空突然下起了雨。俞伯牙就将小船停靠在山脚下,然后坐在船舱中弹起琴来。
俞伯牙沉浸在琴声中时,突然看到江边有一位樵夫,心中一惊,把一根琴弦弹断了。这位樵夫就是钟子期,不管俞伯牙演奏什么样的曲子,他都可以听出其中的意境。就这样俞伯牙找到了自己的知音,并请钟子期喝酒,两人相互约定来年还要在这里聚会。
次年俞伯牙如期赴约,他在江边一直弹奏着曲子,但钟子期没有出现。他四处打听后知道钟子期在不久前得病去世了,在去世前,钟子期让家人将其葬在江边,他还想听俞伯牙弹奏。俞伯牙感到十分悲痛,来到钟子期墓前弹奏了一曲《高山流水》,之后就把琴摔碎了,一直到去世他都没有再弹琴。
表达知己难寻的诗词
1. 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2. 酒逢知己千杯少。
3.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 赤心用尽为知己,黄金不惜栽桃李。
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 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