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上一句是什么
不耻下问上一句是:敏而好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发音】mǐn ér hào xué,bù chǐxià wèn
【释义】敏:勤勉;好:喜好。耻:羞耻,奇耻大辱。
【出处】
《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旁核,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
“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释义:天性聪敏的人大多不爱学习,地位高的人又多以下问为耻。因此谥法中将”勤学好问“谥为文,这大概就是人们携氏的困难之处吧。孔圉能够谥为文,也就是因为这样而已。)
【用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运隐掘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反义词】好为人师、骄傲自满。
【示例】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演变】现常指”聪明且好学习,不耻于向不如自己的人来问。“但这是一个错误的解释。
不耻下问的上一句
“不耻下问”的上一句是“敏而好学”,其出自《论语·公冶长》,原句为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其中“不耻下问”指的是向身份地位低下、学识平平、声名狼藉等人群请教问题时,不将它当做一件可耻的事情。
“不耻下问”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谦虚、好学,是一个褒义词,若是放在句子内,可以充当三种成分,即主语、谓语、宾语,另外“敏而好学”指的是天资聪慧且勤奋好学的人,在句子中只能充当两种成分,即谓语和定语,不可充当主语或者宾语。
不耻下问的名言名句
1.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2.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
3.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朱熹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5.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钟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名
6.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7.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
8.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王充
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10.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刘开
11.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
14.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