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多少米
青藏高原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
青藏高原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
青藏高原的自然历史发育极其年轻,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形成了全世界最高、最年轻而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紧密结合的自然地理单元。高原腹地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大片地区最暖月平均温度也不足10℃。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流发源地;高原上湖泊众多,有纳木措、青海湖等。
气候分区
青藏高原可分为喜马拉雅山南翼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地区、喜马拉雅山南翼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区、藏东南温带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地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即三江河谷、喜马拉雅山南翼部分地区)温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地区。
藏南温带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地区、那曲亚寒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地区、羌塘亚寒带半干旱高原气候地区、阿里温带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地区、阿里亚寒带干旱气候地区及昆仑寒带干旱高原气候地区等10个气候区。
青藏高原海拔多少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为3000-5000米之间,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众多大河流的发源地,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而且高原之上分布着很多湖泊,比如青海湖、纳木措湖等,这里光照和地热资源丰富,冻土广布,植被以天然草原为主。
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
大约在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开始向亚洲板块移动、挤压,使得亚洲板块的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隆生为陆地。随后,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同时推动洋壳不断发生断裂;到了距今8000万年前,印度板块再次向北漂移,引起又一次构造运动。
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部推进,并一次次向亚洲板块下方插入,使得青藏高原在上升阶段中形成。它的抬升过程比较漫长,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均速运动,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时期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得以让高原地貌向前演进。如今的青藏高原以风化为主,抬升部位为边缘地带。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为日照时数长、辐射强烈、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着高度和维度的升高而降低,气温日较差很大,而且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温凉多雨,东南地区的平均气温为20℃,向西北地区逐渐递减至零下6℃以下,降水量由2000毫米递减到50毫米以下,干湿季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