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斯坦福监狱实验及结论?
在这场实验当中,无论是警察的扮演者还是囚徒的扮演者,甚至说实验的组织者,大学教授们也深深地陷入到了各自的角色当中,通过这个实验,均巴多教授验证了人类在环境当中性格的逐渐改变,在情境当中人类性格的即刻改变。
这也就是著名的鲁西法效应,指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之下,可以变得面目全非,一个好人可以变成嗜血狂魔,一个坏人也可以变成一个好人。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指的1971年在斯坦福大学,由菲利浦津巴多教授组织的一次关于人性的心理学实验。
他们在斯坦福大学地下实验室组织了一个模拟的监狱,并征召了24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将这24名志愿者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担任警察的角色,一部分担任囚徒的角色,并且严格按照真实的监狱来执行。
在实验结束后,津巴多写了一本书《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路西法曾经是上帝最宠爱的天使,担任天使长的职务,但是后来他举起反旗,被赶出天堂堕落成了撒旦。
津巴多的结论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和诱因下,好人也会犯下暴行,善恶之间的界限并非不可逾越,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魔鬼。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个实验的真正意义在于揭示了人们会因为环境赋予他们的期望而做出相应的举动,从而与外界对自身的期望保持一致。
斯坦福监狱实验
1971年的夏天,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和他的同事们在大学的地下室里搭建了一个模拟的监狱,并且还征集了24名心智正常、身体健康的人当做志愿者,每天每人可以获得15元的报酬,但是必须协同做完14天的实验。志愿者被随机分为两部分,12个人充当警察的角色,另外12人则是囚犯的角色。
该实验中的监狱模拟了真实的监狱环境,以迅速让志愿者进入自己的角色,囚犯在进入监狱环境后就不能进行自由活动,而充当看守的志愿者并没有被告知如何做狱警,只是被告知可以做维持监狱秩序和法律允许的事情。在实验开始的第一个晚上,看守就在半夜起来吹哨,让囚犯起来排队,以验证自己的权威是否在囚犯志愿者心中。
在此之后,看守不断的利用自己的职权乘惩罚囚犯,后来囚犯们就开始抗议,于是把监狱小隔断打通,用床堵住不让看守进来,看守看到后很生气,就用灭火器喷射他们,还做出了一系列过激的行为。在此期间,有一个囚犯的精神面临崩溃,教授不得不将其释放,但却传出这个人会帮助其余囚犯越狱的传言,于是教授和看守们不得不制定一系列的计划阻止事件的发生。
在后面很长一段时间里,实验中的所有人都被深深卷入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无法自拔,不管是虐待者还是受虐者,甚至于连主持实验的教授也被卷入其中,成了维护该监狱秩序的法官形象。这个实验充分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而情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