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是哪三彩?
唐三彩是以黄、绿、白三色为主的三彩。
制作唐三彩,是先经过舂捣、淘洗等加工的白色粘土捏制成一定形状,再修整、晾干后,放入窑内经1000℃烧制,待冷却后,上釉挂彩,再入窑焙烧至800℃即可。
唐三彩始见于唐高宗时,开元年间极为盛行,器物造型多样,色彩绚丽,到天宝以后数量逐渐减少。
唐三彩在唐代时期作为随葬品使用,用于殉葬。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们对唐三彩的关注增多,以及唐三彩复原工艺的发展,人们热衷于文房陈设,是馈赠亲友的良品。
唐三彩不仅在唐代国内风行一时,而且畅销海外。还在印度、日本、朝鲜、伊朗、伊拉克、埃及、意大利等十多个国家发现唐三彩。
扩展资料: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白、绿三色为主。
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用于随葬,作为冥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唐三彩是哪三彩
唐三彩虽然名为“唐三彩”,但是远远不止三种颜色,其中包括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因为以黄色、绿色和白色三种颜色为主色调,所以人们习惯将其称之为唐三彩。洛阳是出土唐三彩最多且最早的地区,有“洛阳唐三彩”之称,在这里曾经发现过一批唐代墓葬,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唐三彩。
唐三彩兴起的原因
1.制瓷业的发展:唐三彩在唐代兴起有它的历史渊源。首先是因为唐代的制瓷业飞速发展,建筑、雕塑的水平在不断提升,促使它们之间不断融合、发展,这个时期的人物、动物以及生活用品均能在唐三彩上体现出来。唐三彩从侧面反映出了唐王朝的政治、文化和生活,形成了唐朝文化的旋律。
2.厚葬民风的形成:在贞观之治之后,唐朝的国力逐渐变强,百业俱兴,同时导致高官生活的腐化,开始盛行厚葬之风,唐三彩在当时作为一种冥器,曾经被列入官府的明文规定中,但达官显贵们并不满足于这些规定,反而在葬礼中使用比官府规定要增加很多倍的唐三彩,实行厚葬仪式,使其能够迅速在中原地区兴起。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先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磨具做成胎,再入窑烧制,首先在窑内经过1000-1100℃的素烧,冷却后再把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加入其中,进行二次烧制,烧成温度约800℃,并使用各种氧化金属作为呈色剂,使其出现各种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