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刀具发展史
中国(阳江)刀剑文化 中国-阳江 刀剪历史悠久,驰名中外。阳江制刀历史可溯至1400多年前。公元557年,民族英雄冼夫人屯兵两阳,在阳江地区制作兵器,清《冯代族谱》 载:“冯大将军生平所用八十二斤峨眉宣锦大刀纳于家中”。冯大将军即冼夫人的孙子冯盎,曾任宋康令,公元646年葬于阳江北山。这“峨眉宣锦 大刀”即阳江俗称的“大杀刀”。其后,制刀工艺传至民间,生产各种民用刀。
清初,阳江县城形成了大规模的制刀坊,其生产地点即现在江城区打铁巷。这个时候的代表作是何传利铁匠制作的“文武 刀”,当时国内著名酒楼都在何传利作坊制菜刀。城郊那洛村村民开始制造小刀。二十世纪30年代,县城昌记是生产和销售小刀的专业店,同一时期,梁季芙创制 独具一格的“季芙小刀”同这种小刀锋利、耐用、美观,可刮胡须,此在全国小刀评比中获奖,并送世界博览会参展。从此,阳江小刀闻名海内外。
建国前,阳江从事小刀生产的有300多人。1955年,生产小刀的个体户组成4个生产社,1956年组建国营小刀 厂,这是阳江县规模最大的小刀厂,也是国内行业中产值、产量、品种、创汇最多的企业之一,被列为国家机电产品出基地企业。1966,又先后成立了一批小刀 集体企业,主要产品有小刀、怀剪、民用剪及餐具等。
改革开放后,阳江刀剪业蓬勃发展,出口规模不断扩大,采用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使刀剪产品始终保持优良品质,获国家级多项殊荣,享誉海内外,产品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值和出口值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的60%和80%。
阳江出三宝:“豆豉、漆器、刀”。阳江刀历史悠久,远负 盛名,并以其锋利、美观、耐用等特点而行销全国各地,远销到亚、非、拉、欧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广东阳江传统名牌产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阳江十八子:国内刀剪龙头企业
“十八子”在阳江发芽、生根直至今天,与阳江的制刀历史是有渊源的。时在1400年前的隋朝,民族英雄冼夫人屯兵阳江造剑制刀,奠定了阳江刀的悠久历史地位。解放前后,阳江老名刀匠梁季芙将阳江刀声名远播。阳江十八子集团公司创始人,集团董事长李良辉耳濡目染,一脉相承,专业制刀五十多年,制刀手艺炉火纯青。李良辉靠着一个“造一把中国最好的刀”的纯朴而又远大的志向,从二十一年前一间只有8名员工不足200平方米的小作坊出发,洒下汗水,融入智慧,铸造辉煌。品牌依托于产品的品质。在企业发展的初期,十八子人就立志、立意要让产品走出阳江,一边一丝不苟地制刀,一边走南闯北,参加各种展销促销会,背着沉甸甸的刀具产品寻找买家。十八子人在备尝艰辛的同时,也因此了解了市场,跨出飞速发展的第一步。从此,生产的产品从单一的菜刀扩大到剪刀、西餐刀。并组织销售队伍四处出击,在全国各地有了一定的市场。想创立良好的品牌,必须有过硬产品质量作为坚实的品牌质量保证。十八子人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严格把关,绝不在市场上销售不合格的产品,以保证良好的品牌形象。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十八子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进行全面科技改造,率先实行机械化生产刀具,首创我国第一台磨刀机,第一把具有斩切功能的文武刀,掀起了中国刀具行业的技术革命。十八子还设计出我国第一条“双层自动气动热处理生产线”;首创开发应用特殊不锈钢“7Cr17Mo”高档刀具钢材,填补国内空白;首创全国远红外线刀具干燥生产线;首创特殊钢刀具多功能刀刃;首创并应用国内爆炸复合钢材料制作刀具;首家刀具热处理(硬度)超过国际标准;世界首创炼钢、制刀、技术一体化模式……。对于传统产品,十八子人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不变,已向市场推出300多个品种2000多个规格的刀具产品。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奠定了十八子刀具卓越品质的基础,也极大推进了中国刀剪行业的发展,为创立十八子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阳江十八子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出口产品、中国刀剪十大知名品牌、广东省优秀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更被中国日用五金技术开发中心授予“中国菜刀中心”。据中国五金信息中心统计:十八子产品在同行业连续八年产销量全国第一。与此同时,阳江十八子在中国同行业率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获得了进军国际市场的“入场券”。俗说话:墙里开花墙外香。十八子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花香墙外,墙内也香。随着十八子产品在外省以及国外的名声鹊起,十八子人仍然根植于阳江的沃土,收获喜悦,奉献爱心。进入阳江市境内,一幅幅巨型广告宣传画展示着十八子的辉煌,随处可见的十八子标志遍及到每个角落,集团公司旗下的分公司,专卖店引人注目,在这个时候“阳江十八子”是“阳江”代名词的说法让人毋庸置疑。十八子人执著地认为:用户的宣传力量是任何媒体都无可比拟的,只有人的传播才是最真实的,阳江人对阳江十八子的认同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阳江十八子在阳江有着良好的口碑。在阳江人的口碑中,当然不乏对十八子产品本身的肯定:辉叔(人们对公司董事长李良辉的尊称)是老行尊,人家造刀谁能比;十八子刀质量就是好,给外地的朋友送礼我们都选十八子…… 而十八子集团真诚回报社会,积极参与赞助公益事业的“善事义举”更让阳江人民津津乐道:十八子为阳江市水利建设捐款;赞助全国翻波板锦标赛暨全国帆板冠军赛;赞助阳江代表队参加广东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协办2002年全国男子篮球俱乐部联赛总决赛;参加阳东荔枝王拍卖并以12.8万元竞投得到的荔枝全部赠送全市孤寡老人;资助陈苗、陈潘两姐妹完成学业;为政府分忧解难,主动吸收320多名下岗人员就业,安排近20名残疾人就业…… 十八子的社会形象在人的传播中家喻户晓,十八子产品的品牌效应在人的传播中日益加强。她已不仅是产品质量的保证,还成为阳江刀文化的浓缩,成为真善美的载体。利用社会资源,推动十八子的品牌传播,不能不说是创立品牌的一个创新和发展。历经二十多年的淬炼磨砺,阳江十八子现已成为中国刀剪行业龙头企业,产品远销海内外,深受消费者信赖。人们不会忘记,早在1997年,为保障消费者利益,让消费者放心使用“十八子”产品,十八子人在全国刀剪行业第一次向用户推出售后服务承诺:在正常使用下,如属质量问题(断钢、卷口、断柄等)刀具,三个月内可退换,三年之内保证使用,如有其他损坏,免费为之修复,邮资由本公司支付。一时间,消费者深切感受到十八子人的服务态度,真切地感受到十八子产品的卓越品质。十八子人冲破了利器行业不实行质量保证的禁忌,开创了行业先河,使广大消费者不得不对十八子另眼相看。建设全球性销售网络系统,是十八子人在新世纪之初的又一重大举措。
天下名刀聚阳江: 21世纪的第一个金秋,国家权威机构把“中国刀剪之都”的殊荣授给了我省阳江市。阳江的刀剪企业占全国的五成。占六成,出口占八成。 “若论品牌,声名显赫的有北京的‘王麻子’,杭州的‘张小泉’。若论产业积聚基地,则非阳江莫属了。”国家日用五金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秘书长林加平等一批国内刀剪业权威,煮酒论英雄时都作如是说。阳江刀剪,凭什么技压群雄,夺得“霸主”地位?请看数字:阳江市现有五金刀剪企业1200多家,占全国总数2300家的一半多;年产值5 0亿元左右,占全国的60%;年出口值2亿美元,占全国的80%;近年来,阳江刀剪行业产值一直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10多年间,阳江刀剪创出了“十八子”、“宏鹰”、“广东三人”、“盛达”等一批名牌,真可谓既有星星也有月亮。所以,去年11月,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国家日用五金技术开发中心,郑重地把“中国刀剪之都”的命名授与了阳江。
在继承和创新中造就特色产业集聚后来居上,成就“中国刀剪之都”从广州驱车南行,穿过珠三角西翼的佛山、江门市,进入阳江市境后,只见刀剪工厂一家连着一家,刀剪商店频频映入眼帘,琳琅满目的刀、剪、剑和引人注目的刀剪广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热烈氛围。阳江是我省传统手工业四大基地之一,150多年前,即清朝同治年间,“阳江刀”已为外地客商所识。后来,阳江出了个著名老刀匠梁季芙,“阳江刀”就更是声名远播了,阳江制刀业的发展势头更加迅猛,自此畅销海内外。到新中国成立后,“阳江刀”仍是雄风犹在,阳江的地方国营小刀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小刀厂之一。深厚的产业历史渊源,是“阳江刀”后来大发展的土壤。
当然,历史上的“阳江刀”与“王麻子”、“张小泉”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但事物都在发展变化当中,后来居上者并不少见。在传统名牌刀剪中,阳江刀剪的继承和创新最见功力,做大做强这篇“文章”写得最是淋漓尽致,终于从“王麻子”和“张小泉”的光环下,脱颖而出闪亮登场。
如今,阳江刀剪以高品质的产量第一、销量第一、出口第一、创新能力第一,成为国内同行业的“大哥大”,这就是今日阳江刀剪业的写照。阳江最著名的两家刀剪企业——阳江十八子厨业有限公司、广东宏鹰集团有限公司,几年前就从国家行业权威机构领回了“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两块“金字招牌”,担负起行业发展规划、技术研发、人才培训等重任。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中国刀剪之都”这块最重的“金字招牌”终于落户阳江,这既是国家行业权威机构对阳江刀剪的莫大肯定,也包含了对阳江刀剪的莫大期望。
市场经济擦亮“天下第一刀”的锋芒
民营竞争,杀出“中国第一刀”
正因为有了阳江刀剪业的雄厚产业背景,有人把“阳江刀”的杰出代表——“十八子”,称之为“中国第一刀”。这“第一刀”的威风是怎样杀出来的呢?
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成为阳江刀剪业的主力,大大带动了阳江刀剪的创新发展。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阳江就率先全国,相继涌现一批民营刀剪厂,在市场竞争中悄然成长。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民营刀剪企业更如雨后春笋,势不可挡。1997年,阳江地方国营小刀厂破产倒闭,但师出名门的师傅徒弟“开枝散叶”,纷纷自立办厂。正是这批充满活力的民营刀剪企业,努力发挥机制灵活的特点,面向市场,紧追潮流,大胆扬弃一些落后的传统工艺,在产品研发、创新方面狠下功夫,并引入现代管理手段,创立了新的品牌。
据了解,现在已经成为行业名牌企业的阳江十八子厨业有限公司创立1 9年来,紧紧盯住市场消费需求,追赶世界最新科技和工艺,大力进行技术创新,填补了国内制刀史上10多个空白,累计获得60多项专利。一把菜刀,外表看来简简单单,但“十八子”运用多项高新技术,造出了300多个品种,做出了极致;它的生产开发、技术创新、管理机制、人才培养等,都引领国内刀剪企业的潮流。“十八子”正由一家家族式企业,大步迈向现代企业。广东宏鹰集团主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流程,全面实施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管理,产品畅销世界各地,成为阳江刀剪外向发展的一个典型。
正是激烈的民营竞争,铸造了阳江刀剪业新的辉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市场经济的“磨砺”,擦亮了“天下第一刀”的锋芒!
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指示,阳江正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大批企业组成“刀剪联合舰队”冲向国际市场。
合力推动,增创入世新优势
阳江市委、市政府全力营造有利于刀剪企业发展的综合社会环境。阳江市委书记林华景、市长江泓向记者介绍说,近年来,阳江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大力扶持和引导刀剪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大胆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
2001年12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在阳江市委书记林华景陪同下,参观阳江刀剪产品。
会展搭台,天下名刀聚阳江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把中国的企业推到风口浪尖上。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各类刀具市场贸易总额在32亿美元左右浮动,作为人们生活必需品的刀剪类商品市场,将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获利空间;目前中国刀类出口额仅占世界总进口额的5.3%,剪刀类出口额仅占1.2%;发达国家的刀剪产业,特别是低档刀剪生产,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说明,未来中国刀剪业发展的空间很大,尤其是对于产业集聚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阳江刀剪来说,一个冲出国门的历史性机遇,正在降临。为了鼓励阳江企业冲出国门,阳江将于6月举办中国(阳江)国际刀剪博览会。据了解,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国家主办过日用刀剪专业博览会。透过阳江市密锣紧鼓的部署,记者发现,已经在国内刀剪市场取得“龙头”地位的阳江,正在雄心勃勃地实施自己不但是国内、而且是国际“刀剪之都”的梦想!
请看:在阳江,一个与国际规则接轨的五金刀剪行业协会正在抓紧完善和运作;与国内外同行有密切联系的五金刀剪技术开发中心和五金刀剪产品检测中心,正抓紧建设;一个“无形的市场”——为打造“刀剪物流、信息中心”的中国五金刀剪中心网站,正在与国家权威部门协力兴建;一个“有形的市场”——奠定中国五金刀剪区域中心市场地位的中国(阳江)刀具城已经建成,它将为把阳江建设成国内乃至世界的刀剪产品集散地提供一个坚实的阵地。
一个中国刀剪业的生产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展览中心、物流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已经初步在阳江形成,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这样说,“中国名刀聚阳江”已经成为现实。展望未来,阳江企业正在大举进军国际市场,国际同行的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也意图通过阳江市场而进入中国市场,可以预见,阳江将成为国际刀剪业一颗最耀眼的“明星”,而焕发无穷魅力,真正实现“天下名刀聚阳江”!
中国冶铁技术的发展 使用打磨钢是一种很好的保养刀具的方法,尤其对厨刀等使用频繁的直柄刀具而言是这样的。经常使用可以保持刀刃锋利。
专家们建议,应该在频繁使用刀具的时期经常打磨,至少在你每次使用前后打磨一次。事实上,打磨钢并不是真的将刀刃磨利,而是校正和清理刀具的刃缘。
一个最基本的打磨钢是一根带柄的金属杆,上面分布着直条的细沟。而更好的打磨钢经过磁化处理,能吸引刀具的分子使之重新排列成一条直线。刀具和打磨钢摩擦后,可以得到矫正,并能够去掉一些细微的划痕。未经磁化的陶瓷打磨钢同样有此功效。而钻石打磨钢也正作为一种新的潮流在厨具界流行起来,其表面覆盖着一层单晶体钻石,它具有和传统打磨钢同样好的效果,但比传统打磨钢更加耐用,更加轻便,打磨速度也更快。
使用打磨钢时,将刀锋以20度角接触打磨钢的顶端,然后轻轻地将整个刀锋沿划过整条打磨钢至底部,就好象正用刀切下一片打磨钢似的。每次正、反各一次交替打磨,使刀锋两面能被打磨均匀。一种简单方法可以判断是否已打磨好刀具:用拇指分别沿着刀锋两面轻轻摸过,如果两面的感觉是一样的,则说明你已经打磨好了。如果某一面摸上去比另一面略为粗糙,那么轻轻地将这一面再打磨,每打磨一次在对比,直到两面感觉一样为止。
用天然磨石打磨刀具
首先我们列出可以用于打磨的天然磨石种类以及它们的粒度当量(研磨能力):
瓦仕塔石(Washita Stone) - 外观象大理石,其粒度当量为300-350。很好的起始打磨石,可以去处小划痕,并形成斜面轮廓。
硬阿肯色石(Hard Arkansas) - 白色或浅灰色,其粒度当量为500-600。用于打磨最后时使边缘完美。
黑硬阿肯色石(Black Hard Arkansas) - 黑色或暗灰色,其粒度当量通常为800-1000. 非常好的磨光石,可以用来打磨如剃刀般锋利的刀锋。多年以来,这种石材几乎被采掘殆尽,只有很少些地方还出产这种石材。一般磨刀并不需要这种石材,最初只有使用折叠剃刀的人才爱用它来磨刀。一般来说,我们选择一块瓦仕塔石和一块硬阿肯色石来作天然磨石,磨石的尺寸取决于刀锋的长度。例如:
便携刀—— 3-5 长的磨石
猎刀—— 4-8 长的磨石
厨刀—— 6-8 长的磨石
使用磨刀油可以防止细小的金属屑嵌入磨石中,不要使用普通的润滑油,它会堵塞磨石的凹孔。磨刀时刀刃与磨石接触的角度是最不易掌握的部分。将刀平放在磨刀石上,然后慢慢抬起刀背,直到刀刃的斜面与磨刀石表面平行,如果抬得太高会磨钝刀锋,而太低则打磨不到刀锋,可以尝试一下以20度角度来打磨。打磨时,应该在磨石上覆盖大量的磨刀油,不能干磨,因为金属屑会被刮下嵌入磨石表面,损害磨石和刀锋。
用瓦仕塔磨石开始粗打磨,将刀锋向着磨石表面,而刀背面向你自己,并使刀面与磨石表面成20度角,然后向前推动刀,好象你正想从磨石前端削下一小片一样。重复从下到上这个动作2-3次,然后反转刀使刀锋面向你自己,再以刀面与磨石表面成20度角,打磨相同的次数。要注意两面打磨的次数应该相同。当这个打磨过程完成后,就可以获得一条清晰的斜面线,这样就准备进入最后的精细打磨过程了。我们用硬阿肯色磨石来进行精细打磨,同样地,需要在磨石表面涂上大量的磨刀油,重复粗打磨的动作,直到你得到你所期望的锋利程度,这样打磨就完成了。
请注意,每次打磨后都要将磨石用布擦干净,而每一年,你都应该用特殊的溶液和钢丝刷彻底清洗一次磨石,使石上的凹穴畅通清洁。切记:钝刀更危险!事实上一把刀锋完美锋利的刀比钝刀更加安全,因为它切割容易,不需要你使出大力或工作时看上去笨手笨脚,也更加有效率。无论多么昂贵精美的刀具都不可能自行保持锋利,所以你必须周期性地打磨和保养刀锋使其始终在最佳状态。
用DMT钻石磨刀器(DMT Diamond whetstone)打磨刀具
首先在磨刀器钻石面上涂一点水,将刀背面向自己,刀锋以20°角接触磨刀器表面,从磨刀器一端向另一端推动刀,例如,将刀锋一面从磨刀器底段推倒顶端,然后反转刀,将刀锋另一面从磨刀器顶端又推回底端。这样交替动作可以使刀锋两面得到均匀打磨。将一把刀打磨至锋利的次数取决于其刀锋钝的程度,刃材和所用的力量。
使用便携式的磨刀器时,为了安全,应将刀锋始终保持背对手指持着磨刀器的方向,以20°角交替打磨两面,打磨方法与大型磨刀器是一样的。
刀剑基础知识
战斗刀
纵观历史,战斗可能发生在沙漠、丛林甚至城市等不同环境。战斗刀必须据有某些特征才能满足需要。据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兵的观点,直柄刀是一个战士的首选刀具,而其他类型的刀出问题的几率则要大的多。一把战斗刀由刀刃、护手、手柄和刀鞘构成。在战斗中,刀的主要用途是武器,同时也兼具工具用途。
刀刃
战斗刀的刀刃不能太小,否则不能作为工具用。但另一方面,它也不能够太长。长度最好在5.5英寸到7.5英寸之间。厚度最好在3/16英寸,如果不嫌重的话,1/4英寸也可以。表面处理非常重要,一定不能反光。珠光或者深色打光都可以。但是,你可以使用PVD(处理蒸汽沉积),镀蓝或其他方法减少反光。有的刀只开单刃,因为如果开双刃的话,就失去了一部分作为工具使用的机会。
刀刃增加锯齿是不错的主意,但是锯齿也会减少它作为工具使用的机会。刀刃的重量较大可以使某些场合下用起刀来更轻松,但是正确的切削技巧能够使较薄、较小的刀刃取得同样的效果。例如即使不用大刀砍大木头,也可以用小刀或使用凿子技巧性的完成同样任务。
当巡逻的时候,你应该携带没有任何特殊标记的刀,这样,即使刀在战斗中丢失,敌人也不能从刀上判断出是谁或者是什么样的人在这里活动。
护手
最好用不锈钢做刀的护手,因为它够坚强。护手也可以是和手柄合成在一起的。和刀刃一样,护手不能反光。这点更加重要,因为大多数时间刀在刀鞘里,如果有护手露在外面,珠光或者其他办法可以解决这问题。不管是软垫还是滑片,都应该是双面焊接或者铆合。保养不当会使结合处生锈,使刀的整体稳固性降低。完整的双面护手不太合适,因为太重,跟好的方式是单面或者一边只有一半。单边护手让你从刀鞘拔刀不容易受阻,如果你认为顶部保护也很重要,那么就装前部的一半长度。这样既增加保护,又保持平衡。
手柄
手柄材料一定不能吸水或者其他任何种类的液体,不能膨胀,也不能缩小。手柄应该能够吸收不断的砍、削带来的冲击。理想的手柄资料是G-10或者亚麻胶木。深色和不反光表面最适合战斗刀。确保刀和你的手掌能够紧密吻合,即使弄湿了也不打滑。如果手柄太短,你会觉得手太紧,就不能把它当榔头用。所以手柄应该足够长,让你必要时可以变换握刀的方式。如果是全钢打造的刀的话,确保制造者使用螺钉和螺栓在不少于五个位置将手柄和刀身固定在一起。有的人更喜欢龙骨不外露,因为龙骨完全被手柄保护起来,手柄会吸收大部分震动,皮带孔是个好主意,你可以把绳穿过去,将刀绑到腰带上。这样保证它不会掉下来。另外,将手柄所有部分都打磨圆滑可以保证长期舒服的使用。
刀鞘
把刀鞘固定在身上,当你运动时,它不应该发出任何声音。同时,它不因该妨挨你的动作。刀鞘不能吸水,膨胀或者缩水。它也不能反光、拔刀时也不能发出任何声音。最好的战斗刀鞘材料是KYDEX和尼龙,都很结实,不会让刀刃生锈。最理想的方法是在尼龙套里插入KYDEX刀鞘。既透气又不吸水,当然,刀鞘应该有排水孔,保证内部干燥、清洁。
用法
美军讲究持刀时,将刀柄横在张开的手掌上,拇指和食指近挨刀柄护手,中指包住刀柄中部握住刀柄。这样握刀即可使刀向任何方向转动,当刀接触敌人身体时则用全部手指紧握刀柄。美军专用格斗教材《一招致敌》中讲授了用刀攻击人体某部为可在数秒钟之内致敌死亡,某部为将使敌在15秒内失去知觉等。这些都是总结实战经验得出的。
铸剑术和相剑术 《考工记·叙》说:“攻金之工六。”这六种冶铜工匠分别是:筑氏,制削刀;冶氏,制箭镞、戈、戟;凫氏,铸钟;栗氏,制量器;段氏,制镈器(泛指农具);桃氏,铸剑。铸剑而专列为一门工种,可见其重要性,这是与当时中原铜剑的兴盛密切相关的。那么,铸剑术的基本情况如何,有哪些主要的程序和工艺,在战国时期,中原铸剑术取得了什么突出成就?
硬度 目前全世界刀具行业业界有一个重要指标:硬度.
最常用的指标有三种:维氏硬度,布氏硬度与洛氏硬度!
洛氏硬度的定义:用"HRC"来表示。在规定的外加载荷下,将钢球或金刚石压头垂直压入试件表面,产生压痕,测试压痕深度,利用洛氏硬度计算公式HR=(K-H)/C便可计算出洛氏硬度。简单说就是压痕越浅,HR值越大,材料硬度越高。比如HRC60,即代表在试验载荷为150kg下,使用顶角为120度的金刚石圆锥压头时,试件的压痕深度为0.08mm。
布氏硬度定义:用“HB”来表示,用一定直径的淬硬钢球,在一定的载荷(p)作用下,压入试件表面,停留一定时间后,然后去除载荷,测量压痕的面积,压痕面积越大则表示抵抗塑性变形能力小,压痕面积越小则表示硬度越小。
维氏硬度的定义:是利用顶角为136度的金刚石四方角锥体作压头,在一定的载荷下压入试件表面,留下方形压痕,根据对角线的长度,即可查出硬度值,用“HV”来表示。一般都是用洛氏硬度来衡量刀刃的硬度,也就是HRC值,通常一把好刀的刀刃硬度应在洛氏威尔硬度50s以上,60s以下,简而言之,硬度越高,抗磨损能力越高,但脆性也越大!
大冶铸金、巧夺神工
制作铜剑的基本方法是铸造,铸造一件铜剑大体上有五道工序。
(一)制范 即制作供浇铸用的型范。剑范多用泥塑造,然后放入窑中经火烘干,再加修整,质地似陶,故称泥范或陶范。制范以铜剑的器形设计为依据,而铜剑器形是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规整而谐调、匀称而美观,则决定于制范是否精细。制范还要为以后的装饰打下基础,如剑体上铸出的花纹和名文,都必须预先在剑范的内壁上刻镂出阴阳相反的纹路。实际上,铜剑装饰的第一步是范型上进行的。
(二)调剂 铸剑的材料是青铜,青铜是铜和锡或铜和锡、铅的合金。剂即剂量,指青铜合金中各成分的比例,古时写作“齐”。熔炼青铜之前,须根据合理的配比规律,对铜、锡或铜、锡、铅等原料进行调配,称作调剂。这是决定铜剑性能的关键环节。在一定范围内,青铜中含锡量提高,能够相应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但含锡量超过合量的界限,就会使青铜合金变得非常脆弱,易于断折。在青铜合金中加入少量的铅,可调节金属的铸造和加工性能,但铅含量过高,也会降低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因此,只有按照合理的比例对各成分进行调配,才能得到适于充作剑材的既坚且韧的青铜。
对于铜剑合金的成分配比,春秋战国之际已经认识到了其中的规律。《考工记·攻金之工》所记“金有六齐”,标明了六类铜器的成分比例,其中第四类为:大刃即剑;叁分其金而锡居一,指青铜合金作四等分,铜(金)占三分(百分之七十五),锡占一分(百分之二十五)。
近年来,冶金史研究者陆续分析检测了一些春秋晚期和战时期的中原铜剑实,发现其合金成分中,铜的含量与“大刃之齐”很接近,大致在百分之七十五上下;但锡的含量相差较多,实际含量只有百分之十六左右,较高的也只有百分之二十多一些。这种差别可能因为,《考工记》“六齐”只标明了青铜合金中最主要的两种万分——铜和锡,而铜实物中常含有少量铅及其他一些元素(铁、锌等),因之,六齐的铜锡配比法大概是一般性地代表了青铜合金中铜和其他非铜元素的比例,如此,则青铜剑实际成分中其他非铜元素的总量也就大致接近百分之二十五了。
撇开文献和实物的上述差别不管,有两点是明确的。一是《考工记》关于“大刃之齐”的记载说明在春秋战国之际,中原匠师对于铜剑合金万分的配比规律已经有所认识,有所总结,并以之指导铸剑;二是铜百分之七十五上下和锡百分之十六左右的实际合金比例是合理的,一些研究者对如此配比的铜剑作了机械性能和硬度试验,证明其具有很好的强度和硬度。
古人铸剑既无先进的熔炼设备、纯洁的原材料,又无精确的测试手段,匠师们在这种情况睛经过长期实践,摸索总结出了青铜合金的配比规律,并具有很强的规律,铸出的铜剑的合金比便也会不尽相同,而呈现在配比常数上下浮动的现象。
(三)熔炼 原料调配停当后,将之装入坩锅炼。熔炼的目的是将铜、锡、铅等原料熔液体,同时也进一步去除原料中含有的杂质,如附着于原料上的木炭,以及原料中含有的氧化物、硫化物和铁等其他金属元素,使合金精纯。
熔炼的关键是观察火候,判断是否熔炼成熟。《考工记》对此有较详记述: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黑浊气是原料上附着的木炭、树枝等碳氢化合物燃烧产生的。黄白气主要是熔点低的锡先熔化而产生的,同时,原料中含有的氧化物,、硫化物和其他元素挥发出来也形成不同颜色的烟气;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温度升高,铜熔化的青焰色有几分混入,故现青白气;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温度再高,铜全熔化,铜量大于锡量度,一进只有青气了。而且,焰色纯净,表明原料中的杂质太多气化跑掉了,剩下残渣可予以去除;然后可铸也。销炼成熟,可以浇铸了。
上述次序,也是古代匠师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后来人们用“炉火纯青”喻功夫纯熟,就源于这里。为了提高青铜合金的质量,工匠们还对铜锡进行多次熔炼,以进一步去除杂质。《考工记·栗氏》所记“改煎金锡”,就是指更番,重复煎炼。
(四)浇铸 将熔炼成熟的青铜液体浇灌入剑范,俟其冷却、凝固,铜剑就成形了。
(五)铸后加工 范铸出来的铜剑仅是一个坯件,表面精糙,故卸去铸范后,还须进行如下的修治加工:----刮削琢磨,使其表面平整光滑; ----装饰,如在铸成的花纹沟槽中镶嵌琉璃、绿松石,或嵌错红铜丝、金丝、银丝,甚至进一步在器表刻镂花纹。嵌错是当时很常见的装饰工艺,它是在铜器表面铸出或刻镂出花纹,再嵌以金、银、铜丝(或片),用错石将表面磨光,即显出色彩鲜明、线条清晰的生动形象;----装置附件,配齐剑具;----砥砺开刃。
这样,铜剑的制作就最终完成了。但在使用过程中,剑器还要时常修治砥砺,故当时可能有一类工匠专门从事这项工作。汉代称这类工匠为“削厉(砺)工”,其技艺又称“洒削”之技。削砺就是刮削砥砺的意思;洒削,指磨刀以水洒之,泛指修治刀剑。
西汉景帝时,大臣袁盎被刺,尸体上弃有凶器,是一柄新修治过的剑,官府就在长安的削砺工中访查,一工匠说:这把剑是梁王的某位郎官来修治的。由此便查出了主使人梁孝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战国晚期大学者荀子的一段话来概括铸造铜剑的整个过程:
刑(型)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剂)得,剖刑而莫邪已。然而不剥脱,不砥厉,则不可以断绳;剥脱之,砥厉之,则劙盘盂,刎牛马忽然耳。
黄白杂则坚且牣
战国相剑术士曾说:白所以为坚也,黄所以为牣(韧)也,黄白杂则坚且牣,良剑也。
这种精良之剑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复合剑。战国时期,铜剑应用臻于极盛。在此背景下,铸剑术不断发展进步,出现了一些科学先进的工艺,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其中尤以铸造复合剑的技术最为突出。
所谓复合剑,是指剑脊和剑刃用不同成分配比的青铜合金分别浇铸的青铜剑。其剑脊采用含锡量较低的青铜合金,韧性强,不易断折;剑刃采用含锡量较高的青铜合金,硬度高,特别锋利。因而刚柔相济,是古代铜剑的精品。其铸造方法也与普通铜剑有别。普通剑之剑身系一次浇铸完毕,复合剑则是二次浇铸:先以专门的剑脊范浇铸剑脊,在剑脊两侧预留出嵌合的沟槽;再把铸成的剑脊置于另一范中浇铸剑刃,剑刃和剑脊相嵌合构成整剑。
从冶金史研究者检测的一些复合剑实物得知,剑脊的含铜量要高于一般铜剑,含锡量则低于一般铜剑;刃部的情况相反,含铜量低于一般铜剑,含锡量高于一般铜剑。如果单以脊部或刃部的材料制作整剑,势必过于柔软或过于刚脆,但以之分别制作剑脊和剑刃,就获得了超过一般铜剑的更为优秀的性能。这是创造性地运用青铜合金成分配比规律的高超工艺,体现了古代匠师对铜剑合金成分比例的控制达到了极高境界。
复合剑的脊部含铜多,故呈黄色;刃部含锡多,故泛白色。剑脊和剑刃判然异色,正如相剑术士所言,所以有人称之为“两色剑”。又由于这种剑表面看起来,剑脊像是镶嵌上去的,故也有人称之为“铜镶剑”或“插心剑”,这些都不是科学的名称。
器表之谜
近年来,许多冶金史研究者注意到中原地区出土的一些战国铜剑,表面呈深绿色或灰黑色,虽在地上埋没两千多年,仍光亮而不锈蚀。对这些剑所作检测揭示,其表层硬度要比深层高出许多,而且远远超出普通铜剑的表层硬度。因此学者们推测,这些剑铸成后,可能进行过特殊的表面处理,使器表生成一个覆盖层,异常坚硬而不锈蚀,既显著提高性能,又起到防腐蚀的作用。有学者对一些铜剑的检测分析揭示,其表层组织中含铬,是三价铬化物Cr2O3,因此他们认为剑的表面经过了铬化处理。又有学者对另一些铜剑的检测分析揭示,其表面是一层土漆和二氧化硅所形成的高聚物涂层,即生漆漆膜。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刚开了一个头,要彻底揭开战国铜剑表层组织之谜,还有待于更全面,深入的检测和分析。
见若狐甲而利钝识《淮南子·氾论训》记:薛烛庸子,见若狐甲于剑而利钝识矣。
意思是说,齐国薛邑有一位烛庸子,只要见到剑身上指甲盖那么在原一块,就能够鉴别出这把剑是利还是钝。看来,烛庸子精于相剑,并因此而闻名。
所谓相剑,即通过观察器身外表(包括器形、文理、颜色、光泽、铭文、装饰等),来鉴别剑器的优劣和名剑的真伪。战国社会上专门有一类术士以此为务,被称为“相剑者”。《吕氏春秋·疑似》称:“使人大迷惑者,患剑似吴干者。”可见,即使是相剑术士,对于一般铜剑之貌似名剑也很头痛,要予以鉴别,就必须精通铸剑之术,能够识别优劣。故相剑术又以铸剑术为基础。《吕氏春秋·别类》记:“相剑者曰:白所以为坚也,黄所以为牣(韧)也,黄白杂则坚且牣,良剑也。”这句话大概出自相剑术士的相剑经,它就是以铸剑术为依据,结合铜剑的形貌特征和流传使用情况等,即今之所谓掌故,这样才能够最终鉴别名剑的真伪。《吴越春秋》记有薛烛为越王允常相剑的故事,他事先并不知情,仅凭观察,判明了各剑的名称、优劣,并历数其特征、来历和流传始末。这虽是后人编造的传说,但大致反映了相剑的情形。
《韩非子·说林上》也记有一则与相剑有关的故事:曾从子是一位善相剑之人,客游卫国。卫君怨吴王,曾从子就说:吴王好剑,我是相剑者,请大王让我去为吴王相剑,乘机将他刺死。卫君却说:“你这样做并非缘于义,而是为了利。吴国富强,卫国贫弱,你如果真去了,恐怕反会为吴王用之于我。于是就将曾从子逐走了。这个故事来看,春秋晚期似已有相剑术。尽管《说林》中的故事都是为游说而编集的事例,有些来源于传说,有些是韩非自己杜撰的,不一定真有其事;但说相剑术大约初起于春秋晚期,却完全有可能,因为古代铜剑正是在这个时期趋于成熟兴盛,并在战争和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剑之所以能够流行而形成为了一门方术,与贵族中盛行的带剑、好剑之风有着密切关系。由于社会上有这么一个显赫阶层,不仅盛行佩剑,而且喜好精良华美的宝剑,于是就出现 了一些以相剑为务的术士,他们出入豪门,专为权贵鉴别刀剑。曾从子、薛烛之流,可谓典型。
刀具术语专解 热处理(Heat Treatment) - 是利用加热和冷却以改变金属物理性质 的方法。热处理能改善钢的显微结构, 使达到所需的物理要求。韧 性, 硬度 和耐磨性 是通过热处理而获得的特性中的几种。要获得 这些特性, 需使用热处理中的淬硬, 回火, 退火和表面淬硬等操作。
淬硬(Hardening, 又称淬火) - 是将金属均匀地加热至适当温度, 然後迅速浸入水或油中急冷, 或在空气中或冷冻区中冷却, 使金属 获得所需要的硬度。
回火——钢件淬硬後会变脆, 同时由淬火急冷而引致的应力, 可使钢 件受到轻击而断裂。要消除脆性, 可用回火处理法。回火就是将 钢件重新加热至适当的温度或颜色, 然後予以急冷。回火虽然使钢 的硬度略为减少, 但可增加钢的韧性而降低其脆性。
退火——退火是消除钢件的内在应力和勒化钢件的方法。退火法是 将钢件加热至高於临界温度, 然後放入乾灰, 石灰, 石棉或封闭在 炉内, 令它慢慢冷却。
洛克威尔硬度(Rockwell Hardnes) - 是材料抵抗外物刺入的一种能 力。试验钢铁硬度的最普通方法是用锉刀在工件边缘上锉擦, 由其 表面所呈现的擦痕深浅以判定其硬度的高低。这种方法称为锉试 法 这种方法不太科学。用硬度试验器来试验极为准确, 是现代试 验硬度常用的方法。最常用的试验法有洛氏硬度试验 洛氏硬度试 验机利用钻石冲入金属的深度来测定金属的硬度, 冲入深度愈大, 硬度愈小。钻石冲入金属的深度, 可从指针指出正确的数字, 该数 字称为洛氏硬度数。通常一把好刀的刀刃硬度应在落克威尔硬度50S 以上,60S以下。简而言之,硬度越高,抗磨损能力越高,但脆性也约大. 非钢合金,象钨铬钴合金等硬度都较低,只有大约40S,但它们的抗 磨损能力也很高。
锻造——是用锤击使金属成为一定形状 的方法, 当钢件加热达到锻造温度时, 可以从事锻造, 弯屈, 抽拉, 成型等操作。大多 数钢材加热至鲜明樱红色时都很易锻造。
脆性——表示金属容易破裂的性质, 铸铁的脆性大, 甚至跌落地上亦会破裂。脆性与硬度有密切关系, 硬度高的材料通常脆性亦大。
延性——(又称柔软性) 是金属受外力永久变形而不碎裂的性质, 延性的金属可抽拉成细线。
弹性——是金属受外力变形, 当外力消除之後又恢复其原有形状的一 种性质。弹簧钢是极富弹性的一种材料。
硬度——是金属抵抗外物刺入或切削的一种能增加钢材硬度常用的方 法是淬火。
展性——又称可锻性, 是金属延性或柔软性的另一种表示法。展性是金属接受锤锻或滚轧而变形时不致破裂的一种性质。
韧性——是金属抵受震动或冲击的能力。韧性与脆性刚好相反
刀剑保养小知识 每一个负责和爱惜刀具的使用者(指我们所有人!)应该懂得保养刀具的基本方法。一把保养得好的刀是你有用的伙伴。术语"刀照料"当然不仅仅是磨刀,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重点谈到刀具保养的几个要点,把这些建议和提示与你已有的磨刀知识结合起来,可以帮助你把你的刀具始终保持在最佳状况。
刀锋:不生锈!
刀具最大的敌人就是生锈,即使厂商使用不锈钢来制造刀刃,你也不要傻到以为你的刀永不可能生锈。只要条件合适,锈斑会毫不犹豫地出现在不锈钢面上。尤其是在沿海环境中使用刀具时,更加要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海边的空气比其他地方潮湿,并混合有盐份。因此在刀锋表面涂上一层润滑油来保护刀刃的钢面不直接接触含盐份的潮湿空气侵蚀。任何一款润滑油都可以起到这个作用。我用的是“三合一”(3 In-One)的牌子的润滑油,你可以在附近的五金店或家居中心买到它。另外,它还可以用来作为折刀润滑油,但是,在你这样用它之前,我建议你最好先读后面关于折刀润滑油的部分。WD-40也非常有效,但我不太愿意用它,因为当你用刀的时候,油的味道会沾到手上。如果刀直接沾到海水,你应该在用完后立刻用净水冲洗,然后上油。
给很受欢迎的“蝴蝶”Benchmade 电镀表面很容易生锈。这种生锈被我称为表面锈,它不会渗入钢材内部。我曾亲身经历过这种情况,那是在一个又炎热有潮湿的夏天,我一连好几天把我的CC7 970S别在腰带上,汗水在刀刃上凝干后,留下了淡褐色的锈迹。我一发现,就滴了几滴3 In-One油在有锈斑的地方,并用布轻轻地揩拭,很容易就把锈斑去掉了,后来我常常记得上油,刀也没有再生锈。折刀润滑油——很重要的章节
保养折刀的另一个要点是注意折刀的枢轴部分的润滑,3 In-One润滑油同样很有用,只要几滴就足够了。在用过不同润滑剂之后,我很高兴告诉大家我终于找到了完美的折刀润滑油。它叫?uot;;;;;Dri-Lube",是美洲的首位枪品牌厂商,雷明顿(Remington)出品的。它用的是喷雾头(不含CFC,可以放心使用!),含有特氟隆。我一直用这种润滑油,质感润滑,很棒!
建议用Dri-Lube来作折刀润滑油的几个理由是:
1、它不含水分,喷后只留下薄层,不沾染,不会形成凝结状水迹,总之不会弄脏刀身;
2、这个薄层不会吸附纤维和灰尘,不知是什么原因,折刀很容易吸附微层和纤维;
3、只要喷一点就行了,它不会被冲洗掉或脱落,因此很少一点都可以重复使用,是"很少一点起很大作用的"那类东西。
售价是6美金一罐,一罐4盎斯,应该够用了,我是说如果你只用于折刀的话(不过我保证你会忍不住把它用在其他东西的枢轴润滑上!)。在喷口中有一根细管,方便很精确地喷用。请注意使用时要很小心,尤其是用在黑色刀刃的战术折刀上的时候,因为润滑油在黑色电镀材料上干了以后会留下一个反光亮斑,如果不小心沾上了,只要用肥皂和水洗掉就行了。雷明顿Dri-lube润滑油在美国的任何武器商店都可以买到。
有了润滑油是一回事,而知道把它用在哪是另一回事,象Dri-Lube这样的喷雾润滑油最好用在线锁刀上。将喷头细管口对准刀具枢轴部分喷上即可,然后再开、关刀几次,如果需要就再多喷一点。对背锁式和滑动联结式的刀来说,技巧有点不同。将喷头对准刀刃和刀柄交界处的空隙上油就行了。最好的做法是,打开刀刃与刀柄成90度垂直,然后上油,再反复开关刀多次,使润滑油完全渗进去。定期地作好这个工作,确保你的折刀始终在最佳状态。
最后,刀是我们每天生活中的不可缺少伙伴和工具,也是一种投资,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来保养好我们的刀。精心保养的好刀更好用,也用得更久,能陪伴我们更长时间。以上的心得是建立在我多年收集和使用刀具的经验的基础上的,除此之外,你还应该查阅制造商随刀具一起销售的保养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