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演论》讲什么内容?
《天演论》主要讲述了宇宙过程中的自然力量与伦理过程中的人为力量相互激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根本问题。
《天演论》的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生物不是万古不变,而是不断进化的;进化的原因在于“物竞天择”,“物竞”就是生存竞争,“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不过人类文明愈发展,适于生存的人们就愈是那些伦理上最优秀的人。
进化论学说的基础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奠定的,赫胥黎坚持并发挥了这一思想。《天演论》是严复最著名的译作。《天演论》分导言和正文两个部分,正文是赫胥黎1893年在一次学术讲座上的讲稿,导言是1894年他在讲稿付印前添写的,较正文还长些。
扩展资料:
《天演论》的广泛传播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胡汉民在《侯官严氏最近政见书》中称:“自严氏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而中国民气为之一变。”《天演论》传播的进化论解构了中国传统的历史循环论,对“公羊三世”为核心的历史进化论也是有力的冲击。
严复诠释的进化论蕴含强烈的生存竞争思想,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相契合,这从1902年杨度为《游学译编》所作发刊词可窥见一二:“大忧乎今日之中国,方为世界竞争之中心点,优胜劣败之公例,必为天演所淘汰”。
“天下无无主之物,己不能有,必以与人,此亦物竞天择之公理也。我国国民又将谁尤?”《天演论》风靡全国后,国人纷纷用进化及竞争的目光,为近代社会寻找出路。诸如1897年孙宝瑄称:“杏孙为余道严又陵天演学宗旨,谓圣人治天下,如园夫治园,天行而物竞,治法出焉。”
无论是从方法论,还是就思维方式而言,《天演论》的传播在国人的思想启蒙历程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天演论
自清代以来,我国一直处于闭关锁国政策之中,每一位皇帝都在做着天朝上国的梦,以为自己的大清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谁也比不上谁,但鸦片战争撞开了我国封闭的国门,我国一些思想家、教育家正确地认识到,如果不改变中国人民的思想境界,中华民族就难以保全,因此,严复译的天演论正式推出,让中国人感受到西方文学的魅力。
第一,天演论的中心思想
事实上,天演论直接否定了人是由神创造的,人是经过长期演化的,地球上的物种也同样是不断进化产生的,但在进化的过程中,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只有那些有能力的人才能在竞争中获胜,最后成功地生存下来,如果一个人只知道享乐,不知道突破自己的极限,勇敢地与世界上的困难抗争,那他就终将被社会淘汰。
第二,天演论的进步意义何在。
天启二年(1621年),天启帝的进步,直接说明了弱肉强食的道理,当时中国处于危难的边缘,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强大势力的侵略,但当时的领袖们仍然是我行我素,不知道如何战胜困难,只有把中国拖到灭亡的边缘,才能使中国人的思想受到封建压迫,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辉煌文化,最终会被毁灭。
第三,天演论对中国人的启示。
自严复翻译《天演论》以来,西方文学不断与中国社会融为一体,中国人民不再只是孔夫子的儒学读物,一些具有进步科学意义的西方书刊,也成为许多中国人的读物,中国人民的科学进步思想得到了明显体现,中国人民开始走出国门,与世界接轨。
中国人要进步,就要敢于竞争,要有低技能,不懂得竞争,就一定会被社会淘汰,到清朝末,所有的中国人都处在进步的最边缘,如果不学习西方,就一定会被西方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