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灭绝

时间:2023-07-07 16:16:06编辑:奇闻君

功能性灭绝什么意思 是怎么解释的

1、功能性灭绝(英:Functional extinction/ Functionally extinct)是生物学术语,指某个或某类生物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减少到无法维持繁衍的状态;换言之,功能性灭绝指某物种在宏观上已经灭绝,但尚未确认最后的个体已经死亡的状态。功能性灭绝是物种灭绝的前兆,当一个物种停止繁殖后,最终灭绝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功能性灭绝的物种被称作“僵尸物种”,其残存的最后若干个体被称作“活着的死者”,即无法产生后代而不可避免地使种群走向灭绝,甚至连其自身也无法维持生存。
2、对应 IUCN 濒危等级,功能性灭绝的物种均为极危(CR),而极危物种不一定功能性灭绝,功能性灭绝的物种比一般的极危物种更接近灭绝,是介于极危和灭绝之间的“准灭绝”。相对于直接宣告某物种灭绝,功能性灭绝是一个更加客观的描述,更能真实地反映某物种的现状。较为知名的功能性灭绝物种有斑鳖、白鱀豚、北白犀和野生华南虎,3种与中国关系密切。导致物种功能性灭绝的因素包括气候或环境变化,人类捕杀,人类占据、破坏其生境等。
3、2006 年多国学者在长江发起大规模的科考行动结束后,宣布白鱀豚功能性灭绝,该术语自此广为人知,但却常被误用,澳大利亚考拉基金会宣布考拉功能性灭绝,同年6月8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有关代表宣布中华穿山甲在中国大陆地区功能性灭绝,均引起极大争议。

功能性灭绝什么意思

2014年,蒋志刚和马克平两位老师曾在《保护生物学原理》一书中,对功能性灭绝做出来阐述,简单来说就是从繁殖能力或者生态功能方面,某个或者某类生物在自然条件,种群数量锐减,且少到无法维持正常的繁衍状态,是宏观意义上的已经灭绝。

但并不是说该物种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且无法在发现这种物种,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功能性灭绝是物种灭绝的前兆,毕竟当一个物种开始停止繁衍后,灭绝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此外功能性灭绝的物种被称作“僵尸物种”,残存的个体也被叫做“活着的死者”。

功能性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1、白鲟

白鲟又名中国剑鱼,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类,因吻部外形酷似象鼻而被称为象鱼,属于中国特产稀有珍贵动物之一,也是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有着水中大熊猫的称呼,不过白鲟在2019年12月23日被宣布灭绝,此外白鲟为半溯河洄游性鱼类,性情较为凶猛,主要以鱼虾等动物为食。

2、斑鳖

斑鳖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数量不仅仅为稀少,而且地位也很珍贵,是龟类中最濒危物种之一,因为目前全球已知存活仅3只,而且2019年,唯一一只雌性斑鳖在苏州动物园人工受精时死亡,所以斑鳖无奈了成为了功能性灭绝的物种之一。

3、白暨豚

白暨豚是一种水深哺乳动物,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淡水鲸鱼,身体呈现纺锤形,体长在1.5-.25米之间,体重为230千克,主要生活在中国长江中下游以及周边水域附近,另外该物种于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

上一篇:香奈儿coco香水

下一篇:五更是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