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鱼,能吃吗?
粉红色的鲶鱼吃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但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建议不要食用。
目前网上对于粉红色的鲶鱼有以下几种判断。
受污染变异而成。有专家猜测这些鲶鱼很可能是受污染而变异的。
白化所致。白化简单的说就是这个鲶鱼也得了白化病,造成了粉红色的形态。
生物入侵。有报道称洞庭湖出现类似的鱼,引起洞庭湖方面的关注,为此他们派鱼类专家专门进行考察,经过几个月的仔细研究,专家得出结论,这种鲶鱼是一种入侵物种。它的原产地是美国,和我国长江的鮰鱼属于同一品种。至于为什么他会出现在洞庭湖里?很可能是由人们大量放生所致。
不管是哪种说法,个人判断还是不要食用为妙,特别是野生的鱼类,因为对于水体不是很清楚,食用类似的鱼会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胡子鲶又叫塘鲺、塘角鱼,鲶鱼确实是一种比较好吃的鱼类,目前国内常见两个品种:本地塘鲺(胡子鲶),埃及塘鲺(革胡子鲶、埃及胡子鲶),一般通体黑色。
变异鲶鱼
变异鲶鱼指的是鲶鱼在特定的环境中,因为不同的DNA链断裂和产生的DNA片段交换重组,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新的分子过程就是基因突变,目前变异鲶鱼常见出现的原因是核辐射,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鲶鱼发生变异的概率非常小,几乎不会出现遗传类的后果。
变异鲶鱼背景介绍
负责监测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美国马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成员肯.比塞勒,他在2012年2月21日透露福岛核事故的扩散检测从2011年6月开始,虽然过去一年,但核泄漏造成的辐射并没有停止,而在距离日本30-640公里的海域中检测到辐射物质是正超值的10-1000倍,辐射物质会影响整片海域中的海洋生物。
核辐射的主要影响
2011年核辐射泄露后第四周开始,日本潜水摄影家键井靖章冒着核污染的危险,多次潜入海底拍摄震区的海底世界,照片中的汽车在海底变形,照片中游弋生活的鱼类失去了曾经的模样,变成长相怪异的生物,这一组照片在网上公布之后引起大众的讨论。
从肯.比塞勒发表的结果中,表明水中检测到底铯-137的水平比通常被认为会造成伤害的程度要低,并说出这一物质不会威胁海洋生物的安全,也不会影响人类使用的海产品,而变异鲶鱼的出现让人们对这一结果产生怀疑,对自身安全也十分担忧,海洋生物的DNA受到核辐射从而遭到改变,其中有一些海洋生物会把变异传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