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寺
嵩山又名象山,位于莆田醴泉半岛,临湄洲湾,距荔城三十三公里,离秀屿港三公里,居石前、大象、沙林三村交界处。明弘治《兴化府志》载:“其山峭拔,上有万松怪石错布,如人如兽,有嵩山院在上,院后有岩,俗称仙姑岩,岩之后有石壁直立,苔花缘石 理结成‘文笔峰’字,磨刮不去。”嵩山寺保持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嵩山二字,古时避讳忌用少林二字。嵩山寺在文革中没有被拆,是当地办学习班的场所,起初秀屿港建港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嵩山寺周围有众多寺庙,也有尼姑庵等,坐落分布与河南嵩山少林寺周围相类似。那个坐船逃到南洋去的皇帝,就是在这嵩山寺前面的狮屿码头(现在的湄洲湾秀屿港码头)登船起程。
嵩山为典型火山成岩构造,海拔七八十公尺,地下水丰富而埋藏较浅,山上树林茂盛、果树成行,“三教合一”(道教、佛教、儒教)是该山的一大特色。有历代皇帝的褒封,赐为“陆地女神”的陈靖姑,每年有一千人次左右台胞、海外华人朝拜,山上仍保存着千年神像(陈靖姑)。嵩山作为陈靖姑的祖籍地和修炼地,有着重要的文物考古价值,是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之一。嵩山西南侧有著名的南宋末年宰相陆秀夫的衣冠冢,其夫人为莆田华亭蔡荔娘,为莆田的文史考究提供历史依据。山上还有始建于宋大观元年的嵩山护国寺和建于清道光九年的嵩山书院,大大提高了嵩山在东南亚及台湾的知名度。
合并图册
现在新建的南少林寺是古时的九华山林泉院附近,在嵩山寺的北方福厦路莆田到涵江段的路北。据考证,那里曾有僧兵。那里当时应是南少林的外围或前哨。历史沿革嵩山寺创建于唐代,由祥宗南派之祖慧能大师派北嵩山少林门徒悉心勘探而辟。清朝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重修醴泉里嵩山寺碑记》载:“粤考嵩山寺自宋大观元年创始,赐匾‘嵩山护国院’。至明万历甲辰年,里人李多见又命僧募建。清朝康熙十三年再建。……光绪三年,里中施主……不惮烦劳,鸠金重整。”据此碑文可知,嵩山寺在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创建之后,又在明朝万历甲辰年(1604年)和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年)两次重建,在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和二十七年(1901年)两次重修。
历代主持众多,比较突出主持有:唐代慧大法师禅定圣地,嵩山大师主持。宋代德诚、祖日,为少林门僧;明代慧性、心芳、法从;清代沙比弘慈、万寿、清戒、仁鹤、瑞喜、凤珠、凤梅、东庸;清末起因道场繁忙分东西房;民国时期清辉、普高、普山、亘信、明馨、瑞泰师等;新中国成立初玉琛、鉴生、王德皇。其中,民国时的清辉法师为平息醴泉里黑白旗械斗立下奇功,瑞泰师跟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巡游五个天竺国,其师父园瑛法师为民国国师时代主持雪峰寺,抗战期间来嵩山从医,受万民竦敬。
2013年9月10日上午,秀屿东庄嵩山寺仙姑妈祖殿晋升省级文物单位揭碑庆典暨开光告竣纪念仪式在嵩山寺举行,市区文管办相关领导出席活动。
仙姑妈祖殿前彩旗飘扬,人头攒动,鼓乐喧天,来自台湾、温州及莆田当地的陈靖姑信众2000多人参加纪念活动。据悉,嵩山寺仙姑妈祖殿在2009年获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新近晋升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众所周知,莆田有位海上女神妈祖,殊不知,莆田还有位陆上女神“陈靖姑”。陈靖姑世称临水夫人,祖籍就在东庄嵩山下竹林村,当地人称她为“仙姑妈”,台湾称顺天圣母。她为民除害,除恶扬善,因之受历代褒封20多次,庙宇遍及海内外华侨聚居地。新公布的第八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嵩山寺仙姑妈祖殿名列其中。嵩山寺还是抗元名臣陆秀夫护少帝的地方,寺前的陆秀夫衣冠冢墓道碑,也一并列入此次新省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