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至2007年5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文学理论研究室工作;2007年5月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所。现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分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理论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主要学术兴趣集中在中国现代思想史、德法哲学、思想史与文学、美学理论、中西比较文学等方面。学术成果有《颠覆与生存——德国思想与鲁迅的自我认同》、《隐蔽的结构——布尔迪厄对福楼拜〈情感教育的阅读〉》等。2003年5月,获全国首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二等奖。现正在从事国家社会基金项目“海德格尔艺术观”的科研工作。
1、《布莱希特与鲁迅——思想与艺术的比较》,《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第9期,北京:鲁迅博物馆(见附件一);
2、《也谈布莱希特与梅兰芳》,《读书》,1997年第9期,三联书店,北京(见附件二);
3、《超越启蒙的神话:近年来鲁迅研究反思》,《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第1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见附件三);
4、《"自我"观念与科学的本源—鲁迅对19世纪科学观念的思索和批判》,《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第8期,北京:鲁迅博物馆(见附件四);
5、《个人意志的发展与虚无主义的起源》,《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第11期,北京:鲁迅博物馆;
6、《自我、生命与意志——鲁迅的生命形而上学及其矛盾》,《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第12期,北京:鲁迅博物馆;
7、《文白与殄域——论〈学衡〉的基本文学观念》,《东方丛刊》,2002年第1期,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8、《全球化的思想》,《全球化话语》,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1月。
9、《知识分子:在公共与个人之间——读韩石山《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中国图书评论》,北京,2006年第1期(总178期);
10、《徘徊于历史与审美之间的文学史写作--由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的方法论谈起》,北京,《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3期(总181期);
11、《道德批判与个人权力——鲁迅的道德批判之一》,北京,《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4期;
12、《惩罚与观看——鲁迅的道德批判之二》,北京,《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5期;
13、《隐蔽的结构——布尔迪厄对福楼拜〈情感教育的阅读〉》,北京,《外国文学》,2007年第4期;
1、《十字军东征》([德] 约瑟夫·缪勒著,原文为德文),郑州,大象出版社,2001年(见附件八)。
2、《台奥尔多·施笃姆》([德] 托马斯·曼著,原文为德文),《世界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
3、《〈鲁迅选集〉德文版跋 》([德] 沃尔夫冈·顾彬 著,原文为德文),《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第9期,北京:鲁迅博物馆;
4、《现实与虚幻的交错》,《被翻译过来的现代性》([美] 刘禾 著,原文为英文),北京:三联书店;
5、《全球化、民主化与漠视的政治》,([加拿大] 斯蒂芬·吉尔 著原文为英文)《问题》,2003年第1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