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缵宗

时间:2023-04-30 02:14:35编辑:奇闻君

明正德、嘉靖之际,前七子、吴门派、唐宗派鼎足三立,胡缵宗以其现实主义诗歌崛起于陇右,为当时文坛所瞩目,对后世亦产生深远影响。

胡缵宗

胡缵宗(公元1480—1560年),汉族,字孝思,一字世甫;号可泉,亦号鸟鼠山人。明陕西省巩昌府秦州(今天水)秦安人。其父祖两代以通经、精毛诗而闻名于陇右,曾任知县。可泉少年时代与弟正宗读书于四川,二十二岁时于西安乡试中举,被荐入京师入国子监,曾先后受知于明代著名学者、诗人、一代名臣杨一清与李东阳,并结识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吕柟、马理等诗友、学友,友谊深厚,终生不渝。这些人,都成为一代名人。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考中进士,殿试策对拟一甲,后因故抑置三甲第一名,特授一甲传胪、翰林院检讨。可泉后累迁至山东、河南巡抚、右副都御史,官阶正三品。“爱民礼士,著于一时,名与况钟相颉颃。”著有《鸟鼠山人集》等著作多种,大部分被收入《明史·艺文志》与清《四库全书》,是明代著名的学者、诗人与书法家。

殿试始末:《明史·选举志》载:明代科举沿唐、宋旧制,而稍变试士之法。专取《四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为明太祖朱元璋与刘基所定。体用排偶,代古人言,通谓八股。每三年以诸生试于直省,取中者称举人。次年春举人由礼部主持试于京城,称为会试,中式者由皇帝亲自主持试于朝廷,称为廷试或殿试,分一、二、三甲录取。一甲止取三人,一、二、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二、三甲各取若干人,第一名称传胪。《辞源》谓:科举时,殿试后宣读皇帝诏命唱名叫传胪。至明代称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胪。至清代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辞源》载:“状元、榜眼、探花之下,其第四名,即进士二甲之第一名,通称为传胪,三甲之第一名亦间有称之。”间有者三甲第一名明代称传胪而清代不称之意。《明史·选举志》载: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通称进士。

胡缵宗为正德三年戊辰进士,为三甲第一名,传胪。查正德三年戊辰(公元1508年)科名录,第一甲三名;吕柟、景暘、戴大宾;第二甲一百一十五名,第一名焦黄中;第三甲二百三十一名,第一名胡缵宗。即该科状元是吕柟,榜眼是景暘、探花是戴大宾,传胪是焦黄中、胡缵宗。

《明史·选举志》:“廷试用翰林及朝臣之优者,为读卷官。共阅对策,拟定名次,侯临轩。或如所拟,或有所更定,传制唱第。”

关于胡缵宗殿试事,乾隆《直隶秦州新志》载: “胡缵宗,字世甫,秦安人。”道光《秦安县志》载:“胡缵宗,字世甫,正德戊辰进士。殿试策对拟一甲,有权宰私庇其子,抑置三甲一名。李东阳怜其才,请同一甲,传胪,即授翰林院检讨。”两志记载全同,惟《秦安县志》少“秦安人”三字而已。关于此事,明《胡氏家谱》有更详细的记载: “殿试策对拟一甲,时有权宰私庇其子,遂置府君为三甲一名。阁臣试官李东阳先生怜其才,特奏请允同一甲,传胪,授翰林院检讨,后不为例。乃授命,同修参对《孝宗实录》”。 《明史》载:“正德三年,焦芳子黄中会试中式,芳引嫌不读卷。而黄中居二甲之首,芳意犹不慊,至降调诸翰林以泄其忿。”又载: “嘉靖二十三年廷试,翟銮子汝俭、孝俱在试中。世宗疑二人滥首甲,抑第一为第三,第三置三甲。”

按:李东阳(公元1447年—1556年),明代茶陵(今湖南茶陵县)人,字宾之,号西涯,天顺八年进士。历仕英宗、宪宗、孝宗、武宗四朝,以内阁首辅(位同宰相)主盟诗坛,创茶陵派,率先反对馆阁体,为一代名相、著名诗人。

胡缵宗墨宝

综上述记载,其事甚明。胡缵宗殿试已拟一甲,即为第三名,已是探花。后因大学士焦芳私庇其子焦黄中,遂抑置胡缵宗为三甲一名。阁臣试官李东阳怜惜胡缵宗之才,特奏请胡缵宗等同于一甲,为传胪,特授翰林院检讨,下不为例,得到正德皇帝允许。按明代进士授官,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的选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学成后才可在翰林院任官。胡缵宗特授翰林院检讨,为一甲传胪,乃是因怜才而开的一个特例。如此说来,胡缵宗为探花的说法并非完全出于民间传说附会,胡缵宗即使不是探花,亦为准探花,即相当于探花,这是有相当事实根据的,在当时是传于众口,以后又记载于《明史》的。而殿试抑第一为第三、第三为三甲是科举时代常法。《秦州志》、《秦安县志》、《胡氏家谱》均引其事而隐焦芳、焦黄中父子之名,亦可谓厚道宽恕之至了。因明代分一、二、三甲为名第之次,而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好像是特别提出并列第四名,故至清代仅以二甲第一名为传胪云。

仕宦与著作:胡缵宗既任职翰林院,入史馆修《孝宗实录》,开始步入仕途。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他出任四川嘉定州(今四川乐山县)判官,八年升任潼川州(今四川三台县)知州。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召入任南京户部湖广清吏司员外郎,后升任郎中,又调南京吏部验封清吏司郎中。时宁王朱宸濠据南昌反,率水师出鄱阳湖入长江,扬言攻取南京。胡缵宗为南京兵部尚书乔宇出谋划策,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捕获宸濠南京内应者。事平,胡缵宗升任安庆知府。安庆为长江上游重要屏障,历来为重镇,他升任后主要完成战乱后的恢复工作:抚流亡,修城垣,革弊政,省徭役,兴水利,奖农桑,治道路,通商旅,三年后都市繁荣,超过战前。离任之日,安庆百姓倾城相送。明世宗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胡缵宗调任苏州(今江苏苏州市)知府。苏州为东南一大都会,政务繁剧,历代选德高望重、明达干练者为郡守,唐韦应物、白居易与明况钟先后任职于此。胡缵宗在苏州时以“廉洁辩治”、“名与况钟相颉颃”。离苏州十年后,吏民又思念不已,为其立“去思碑”。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胡缵宗升任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嘉靖十年,调山西布政使司左参政;嘉靖十五年,升河南左布政使;同年十二月,升山东巡抚右副都御史,曾开修莱河以便民。时鲁王横恣,他上疏弹劾,革鲁王俸三分之二,逮杀其左右群小,吏民额手称庆。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因治河有功,调升总理河道职务,开考城(今河南南考县)黄河支流,以减轻归(归德,今河南商丘县)、睢(睢州,今河南睢县)水患。工程之巨,效益之高,在明代水利史上写下光辉一页,为一代治水名臣。

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三月,明世宗幸楚承天府(今湖北安陆县),谒显陵,胡缵宗受小人排挤,改任河南巡抚以迎驾。时逢河南遭灾,他不顾个人安危,奏准救灾银两二十万以赈济灾民。同年十二月,因巡抚衙门失火而引咎辞职,归田著书。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60年),因奸人王联诬告,将其迎驾诗“穆王八骏空飞电,湘竹皇英泪不磨”说成是诅咒,胡缵宗以71岁高龄身陷诗狱。刑部尚书刘讱为人公正,认为胡缵宗迎驾诗是歌颂功德,不是谤诅,应予原宥。世宗恨犹未释,将胡缵宗削籍为民。出狱时,诗人谢榛前往探视,赋诗相赠,诗中有句云:“白首全生逢圣主,青山无意见骚人!”胡缵宗口占一首作答,豪气不减当年,时人传为美谈。75岁时,他完成最后一部学术著作《愿学编》,这是一部严谨的理论著作,从其中可以窥见其思想、文化观点等。

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三日(即公元1560年9月22日),胡缵宗方挥毫对客,奄然而逝,时年81岁。长安何栋为其作墓志铭,《明史》有传,附于刘讱传后。

按《明史·地理志》载:终明之世,为直隶者二:即京师(北京)、南京;为布政使司者十三:即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以现代语言来附会,即全国有十三个行省、两个直辖市。胡缵宗先后任山东、河南巡抚,政绩卓著,其事功亦大有可观者在。

《明史·艺文志》收录胡缵宗著作有《胡氏诗识》三卷,《仪礼郑注附逸礼》二十九卷、《春秋本义》十二卷、《安庆府志》三十一卷、《汉中府志》十卷、《巩郡记》三十卷、《秦州志》三十卷、《鸟鼠山人集》十八卷、《拟古乐府》四卷、《诗》七卷。此外著作尚有《拟汉乐府》、《潼川州志》、《苏州府志》、《羲台志》、《秦安县志》、《愿学编》、《近取编》、《读子录》,编有《汉音》、《魏音》、《雍音》、《唐雍》等。当时与后世尊称其为“关西夫子”。

胡缵宗所题匾额很少署官职和书写时间。尽管在伏羲庙现存明清匾额者中,胡缵宗是书题者中文凭(屈居三甲第一名)、级别都不低的官员(60岁时做到河南巡抚、右副都御史,正二品),但在伏羲庙所题“与天地准”匾额上他既没有署进士文凭、也没有署山西布政使左参政(专管财赋、人事)这一从二品官职,更没有署题写时间。[3]

学术思想与诗文艺术特色:胡缵宗生当末世,武宗、世宗均非明君。武宗初用宦官刘瑾,后用佞臣江彬,行幸无时,荒淫无度,为明代著名酒色皇帝。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北部边防时时告急,藩臣谋乱,民不聊生。世宗初期曾一度重振纲纪,后任用张璁、桂萼、夏言、严嵩为首辅,二十余年不理朝政,以致朝政日非。终嘉靖之世,内忧外患频繁发生,一派风雨飘摇之景象。胡缵宗多次在诗文中称其所处时代为“季世”、“叔末之世”,惊叹“海内民穷财尽”。他有才能,有抱负,推崇历史名臣王安石、范仲淹,然而时无明君,权奸当道,社会黑暗,仕途坎坷,所以又时有归隐思想,景慕陶渊明、林和靖。这些矛盾心态都在其诗文中有真实的反映。

在文学创作上,他所处时代正是前七子高举复古大旗时代,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领袖,以康海、王九思、徐祯卿为中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其用意在矫正“馆阁体”之弊,但最终却以模拟为能事;吴门派以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祝枝山、王履吉等为代表,多为诗人兼书画家,其诗以题画、写景、抒情为主,感情真挚,格调清新,但在回避现实矛盾上却和前七子殊途同归;唐顺之为代表,以古见长。以上诸人多为胡缵宗挚友,但在文学创作上,他却铭记高祖胡钧“大丈夫当自成家”教诲,推崇《诗经》,走现实主义道路。

在哲学上胡缵宗推崇程朱理学,尤其是关中张载理学与河东薛瑄理学,张、薛学说具有较多朴素唯物主义色彩。

他推崇传统儒家诗学理论,提倡因流觅源,综合创造,反对模拟。他在《愿学编》中尖锐指出:“今之学诗者规规于摹仿,求其必似,……似工矣,而实未工也。”当时复古派风靡天下,这是隐含着对他们的批评。“兴到成歌咏”,这是他在《从家父携诸弟诸儿游凌云寺》中诗,足以概括其诗歌写作中一个重要特点,即其诗多为“兴到”之作。《鸟鼠山人集》中有大量“口号”、“偶成”、“偶然作”、“走笔”、“率然作”字样诗题,说明其诗既非宿构,亦非模似古代名家作品,这在模拟诗风盛行的明代中后期,堪称中流砥柱。他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善于向南朝乐府学习,并向同时代吴中诗人学习,故至江南后诗风为之一变。后七子主将王世贞在其《艺苑巵言》中载:“胡孝思尝为吾郡守,才敏分流,前后罕俪。公暇,多游行湖山园亭间,从诸名士一觞一咏,题墨淋漓,遍于壁石。”从中大可窥见胡缵宗昔日之风采。纵览其全部诗作,可以说其诗感情真挚,风格瑰伟多样,在明代诗人中是首屈一指的。

胡缵宗

胡缵宗现存诗千首以上,始作于正德戊辰年(三年),终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诗歌创作终其一生。按诗歌内容可分为社会、山水、咏物、唱酬四大类,以社会诗与山水诗为大宗,约占三分之二。社会诗散见其诗歌各个时期,反映正德、嘉靖年间社会生活广泛而又深刻,社会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均很高。其《拟古杂诗七首》直书正德皇帝与其佞臣南巡南京时玩弄妓女、淫人妻小的丑恶行径:

幕中歌吹声,选妓色倾城。不谙君臣礼,时时并马行。惊喜君王至,西华夜启扉。后车三十乘,载得美人归。

李天舒教授曾编注《鸟鼠山人胡缵宗诗选》评曰:“这七首诗是一组尖锐的政治讽刺诗,乃我三千年诗史所宜宝,无论明代。直书其事,此诗史之笔,若《诗经》之《伐檀》,战国之屈骚,盛唐之杜诗,赵宋之辛词,元代之关曲,莫非此笔之如椽者。至明代乃有胡缵宗出,绍其不绝如缕之余绪,独放异彩于明代诗坛,厥功不亦伟乎!”评价极高,亦极精当,读遍明诗,难以重睹敢于如此面对惨淡人生的作品,数百载之下犹凛凛有生气。《偶成巴东》、《发罗江即事》、《雅州》、《发眉州》、《威远道中即事》、《东阿道上》、《白龙吟》等诗都是他置个人安危性命于不顾,为民请命的血泪之作。

又如其五律《方氏承恩图》、《习古斋》实为悼念明代大儒方孝孺而作,谓方氏虽死犹生,隐寓着对明成祖暴行的严正批评;五绝《怀杨殿撰三首》是怀念友人四川才子状元杨慎流放云南而作,诗中历举贾谊、李白、杨雄、司马相如诸人以赞其绝世之才,哀时命之蹇,“汉文终有道”者,犹言嘉靖终无道也。这些诗力透纸背,都是明代难得的现实主义佳作。

山水诗在《鸟鼠山人集》中质优而量多,尤其是巴蜀江南诸作,足可代表明代山水诗的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次中岩四首》、《登金陵观音阁》、《寄题叠嶂楼》、《登塔》、《登天柱阁三首》、《可泉歌》等,兼有北诗之豪放与南诗之灵秀,在风格上形成了多样化的统一。如《登天柱阁三首》之一:

与客登江楼,横江山欲浮。云当天柱出,月傍小孤流。帆外收吴楚,尊前落斗牛。祢漫忽千里,倚槛思悠悠。

此诗气象雄浑,想落天外,清新俊逸,格调高古,是胡缵宗代表作之一,被收入《明诗别裁集》中。又如七古《可泉歌》:

九龙鼓鬣擎长山,山麓山泉临我牖。上有三窟焕如台,下有七穴灿如斗。南屏嶓冢北崆峒,大陇小陇土何厚。羲皇画卦咫尺天,陇水渭水分冈阜。邑中有泉一无可,唯兹可浸亦可薮。泉色溶溶涵女牛,泉声汩汩鸣琼玖。我圃有芹碧池羹,我径有梨华峰藕。虽乏张翰之秋莼,却多周颙之春韭。金丸两树樱桃盘,水晶一曲葡萄醅。华发相携只素琴,白衣相赠唯玄酒。引泉溉之未盈科,东家西家分先后。秋凉收蔬三五畦,冬寒冱麦一两亩。我泉之泽力止是,不似惠泉堪大受。日泻泉流随地滋,可云可雨犹翘首。虽非穹窿济川才,似亦沧浪濯缨手。所至薄有润泽功,源头活水吾宁负?我庭亦欲植三槐,我门今看栽五柳。还山况值太平年,折简时送平生友。树杪有鸡白出枝,床头有酒绿盈缶。倒觞秋月歌奚童,击筑春风醉邻叟。我行未和梁甫吟,我归得献南山寿。日光流动我何之,众谓兹泉唯我有。生而不淑逢叔文,嘉州外补登凌云。上亦有泉名亦可,就日酌之兰桂芬。凤池误入惭承旨,留都召还惊扬子。汉嘉九嵿激三江,潼梓通津乘巨淙。龙舒青草冲小孤,吴门白茅壅太湖。会稽溪仄妨海潮,太原霾动起汾涛。海岱依稀浚百泉,河漕思唯平九川。汴垣上下理浊河,艮岳南北愁洪波。吁嗟乎,源泉虽多流未长,到处其如底定何!初睹翰林之汪秽,终俯兰台之巍峨。归来依松坐白石,岩畔与泉时婆娑。

按可泉之水源出秦安县南五里之长山,山麓有邢泉村,有娲乡圣母宫、可泉寺诸名胜,为胡缵宗幼年读书之处与晚年归隐著书之处。又胡缵宗号可泉。全诗前半咏泉,后半咏已,咏泉之中有已,咏已之中有泉,神明变化,一以贯之。全诗有对可泉景物的描写,有对一生往事的回忆,慷慨淋漓,一气呵成,有哲人豁达之度,无美人迟暮之叹,平生志趣,用舍行藏,俱见此五百字中,于豪放雄浑之中,复见其苍劲挺拔如老松古柏。在明代七古中罕有其匹。

胡缵宗墨宝

七律组诗《漫兴》八首写其生平壮游,宦海浮沉,笔力雄肆,意气豪迈,势如百川赴海,一泻千里,略无挂碍。如其八:

河岳重临紫气开,兰台薇省总非才。晓迎宸舸六龙渡,夕捧琱舆八骏回。新敕特颁星灿烂,旧衔仍改隼俳徊。岁灾投劾得归去,猿鹤翻惊旌忽来。

《漫兴》八首与七古《可泉歌》被推为《鸟鼠山人集》中七言双璧,祥加品味,确非虚誉。《可泉歌》更被推为压卷之作,这是因其诗歌中的浪漫主义因素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明代著名文学家王慎中在《鸟鼠山人集序》中谓胡缵宗诗“甚宏深”,有“专精果毅之力”,“文以泽其质,律以谐其音,彬彬乎何声之富也”,“今有欲知秦中之美且盛者,舍是诗其何观”,中肯地指出其诗歌成就,风格特征,溯源所自,以及在明代诗坛的影响和地位。现代著名学者杨伯峻在《鸟鼠山人胡缵宗诗选序》中谓:“他的诗质朴而富有感情,要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象当时吴门派唐伯虎(寅)、祝枝山(允明)等人逃世于书画,玩世不恭,倜傥不群,他是不肯干的。可是唐、朱诸人喧哗于众口,胡氏却寂寞于身后,这是历史的不公平。”《鸟鼠山人诗选注》等书籍的出版当补救这不公平的历史,补写出明代文学史上的光彩夺目的一页。

都御史长安何栋在胡缵宗墓志铭中赞其“经济宏伟,功业垂于当年;学海渊涵,著作传于今日。”今秦安县已于城南可泉读书处修胡缵宗纪念馆,纪念馆占地一亩五分,由殿宇与厢廊若干间组成,陈列胡缵宗著作、书法作品、影图等,以纪念这位明代著名学者、诗人与书法家。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甘肃诗词学会会长袁第锐曾为撰联:“一泓碧水,十里青郊,虽辋川无法以过也;九月黄花,三春绿柳,便桃源未必胜之。”裔孙胡喜成亦为之撰联:“此地有幽林翠柏,绿野风烟,东山歌酒,遥思在手青云,园接南峰秦陇望;他时逢春韭秋芹,平泉草木,西塞虹雷,犹冀弥川紫气,天回北斗玉溪流。”

胡缵宗的祖父、父亲两代曾为官宦。祖父胡连,字大用,以国子生拜畿内南皮县知县,肇迹冠裳,导源诗礼,粤宰钜邑,学道爱人。特赠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父亲胡士济,字泽民,排行第五。因学识渊博,曾任四川双流县学谕。封南京吏部郎中事员外郎,明经宅俊,初为儒师,清介甘贫,诲迪靡懈,天厚其世,笃生伟人。特加赠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胡缵宗七岁离母,继毋赵氏待他很严,深夜读书一盏灯油,不许再添。胡缵宗在其父的熏陶下,为了刻苦读书,他的姐姐常从厨房里用口偷衔灯油。青灯寒窗,刻苦攻读,过目能诵,博文通经。胡缵宗于明孝宗弘治辛酉年乡试,后与大司马麻城刘公,少司空钱塘江公宪副安福刘公同精举子,业于京师,二十九岁遂与三公同登戊辰吕(楠)袡榜。殿试策对(拟、打算)一甲时,有权宰私庇其子,遂置缵宗为三甲一名。阁臣试官李东阳先生 其才,特奏:请允同一甲传胪,授翰林院检讨,后不为例。乃受命同修参对。胡缵宗中进士,也正是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按其考绩,最低也是一名探花。明武宗正德元年,朝政已由宦官控制,吏部左侍郎焦芳代吏部尚书马文升。焦芳粗鄙无学,好漫骂。乃结宦官以图进。焦芳儿子焦黄中是二甲一名,焦芳急于其子做官,就以权作弊,将胡缵宗冤为三甲一名,实属可憎。

明嘉靖十八年(1539)的冬天。对河南巡抚右副都御史胡缵宗来说,是一个酷烈的冬天,这年,距他不阿权贵、为民请命、上疏弹动横恣山东的鲁王仅三年,距他总理河道、开考城(今河南兰考县)黄河支流,以减轻归德(今河南商丘县)、睢州(今河南睢县)的水患不到一年。这年,中原地区遍遭饥荒,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流离失所。经他东奔西走,历尽苦辛,向朝廷请得赈灾银款20万两,河南百姓幸得饱暖。也是这年,河南巡抚官署失火,将符救也烧了,因之,他被免去官职,踏上了永别仕途、西归故里的漫漫长路。这年,他六十岁。“六十而知天命”。这年冬天的长风和浓云是否在胡缵宗内留下了什么暗示,当初升的阳光逼近他日渐苍老和衰竭的面当他把目光投向西归路上的重重群山时,他的内心是否涌动着潮的悲伦?

胡缵宗正是以他为官三卜多年的亲眼所见,在这年冬天返回故乡——甘肃秦安的路上,省检自己大半生历程,从而借感命运的多变与无奈,仕宦途中的险恶与阴冷,便将自己的余年,定位在“开阁著书”这一朝向内心的人生坐标上。陇山的黄土给了他前半生的耿直、果敢和刚毅,陇右的渭水和蓝天也同样给了他后半生的灵秀和丰盈。六十岁以前,大地湾的和风陪他走在了坎坎坷坷、反复无常的人生险途;六十岁以后,女蜗的子民们用宽厚和憨直的微笑将两鬓白霜、风尘仆仆的他接回。而两者的合一,便是体现在他于这年始开始的,以淡泊的心境、丰厚的阅历以及智慧敏锐的洞察力为支柱,在精神世界的畅游(诗歌、书法、史志等创作),形成激昂悲壮、关注民生。疾苦、感情炽烈但又决无抚媚之态的独特风致。

嘉靖三十五年(1560)九月初三,是胡缵宗辞世之日。是年,他八十一岁。在家乡的山山水水映照下的这二十一年里,他享了天伦人情之美,也畅饮了思想和精神的琼浆。此时此刻的,应该是最幸福的。留在他身后的《鸟鼠山人集》18卷,《拟涯翁拟石乐府》、《拟汉乐府》4卷以上的均被收入(《明史、致志》)、《近取录》、《愿学编》、《安庆府志》、《苏州府志》、《秦安志》、《巩昌府志》、《秦汉文》、《雍音》、《仪礼集注》、《春秋集传》、《渎子录》等著书,足以等身。也正是这些多属于他晚年所创作的作品,使得他成为明代甘肃作家中声望不蜚者。是命运对一个心智卓群之人最为巨大的回报。在溢目之际,他该为他的这种人生关口毅然决然地选择而自豪和释然。

作品总汇

《鸟鼠山人集》18卷,《拟涯翁拟石乐府》、《拟汉乐府》4卷(以上均被收入《明史、致志》)、《近取录》、《愿学编》、《安庆府志》、《苏州府志》、《秦安志》、《巩昌府志》、《秦汉文》、《雍音》、《仪礼集注》、《春秋集传》、《渎子录》

名句摘抄

“他乡万里关河渡,逆旅千山风雨秋。”(胡缵宗《哭内》)

“君不见绝代李广丰封侯,君不见刘才高翻下弟。君不见贾谊白首埋长沙,君不见屈平《离骚》空洒涕。……”(胡缵宗《君不见行赠朱士光太守》)

“人皆曰:‘仕途,畏途也’。予不以为然;及入仕,始知之。吁:可畏也!”(胡缵宗《愿学编》)

胡缵宗,明巩昌府秦州秦安(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3]。正德三年进士。由检讨出为嘉定判官。历任山东巡抚,改河南。

上一篇:巴芬岛

下一篇:秋昭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