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
刻画了一个:
寄情山水不问尘世的高人逸士形象。
一是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陆鸿渐新居的处所与环境,通过“野径入桑麻”“篱边菊”“无犬吠”等)来表现主人的心态,间接衬托陆鸿渐的高雅不俗(远离尘俗,崇尚隐逸);二是后两句,由西邻叙述陆的行踪,表明他又是一个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高人。
《寻陆鸿渐不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陆鸿渐的形象?
手法为侧面描写。偏僻的住处,篱边未开的菊花,无犬吠的门户,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都从侧面刻画出陆鸿渐的形象。相同之处:他们都是品行高洁、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或远离世俗、抛弃名利)的隐士。不同之处:陆鸿渐虽然也是隐士,但他植桑种麻,日落而归,有踪迹可寻,更富有生活气息。隐士是采药为生,济世活人,行踪不定,与白云苍松为伴,是一位真隐士。
《寻陆鸿渐不遇》这首诗颔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颔联二句点出诗人造访的时间是在清爽的秋天,自然平淡。陆羽住宅外的菊花,大概是迁来以后刚刚才种上的,所以虽然到了秋天,还未曾开花。这两句一为转折,一为承接;用陶诗之典,一为正用,一为反用,却都表现了环境的幽僻。至此,一个超尘绝俗的隐士形象已如在眼前,而诗人访友的兴致亦侧面点出。
《寻陆鸿渐不遇》颔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颔联是: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用典手法。用的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中陆鸿渐与《寻隐者不遇》中隐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如下: 相同之处:他们都是品行高洁、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或远离世俗、抛弃名利)的隐士。 不同之处:陆鸿渐虽然也是隐士,但他植桑种麻,日落而归,有踪迹可寻,更富有生活气息。隐士是采药为生,济世活人,行踪不定,与白云苍松为伴,是一位真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