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顿

时间:2023-04-30 08:23:41编辑:奇闻君

班顿的押韵有严格的规定,四行班顿,其第一与第三行的最后一个字音要押同韵,第二和第四行的最后一个字音也是同韵。六行班顿,是一、四,二、五和三、六行的最后一个字音同韵。八行班顿是一、五,二、六,三、七,和四、八行同韵。

另外一种班顿,是由数组班顿连环配合起来的,称为连环班顿(PantunBerkait),是马来班顿中最难的一种。

马来班顿最初是以口传流布于民间,据传在二千年前已有。文字书写的班顿可从西元十六世纪成书的马来纪年里找到证据;其书收录许多优美动听的班顿。现在班顿仍在蓬勃地发展,在马来人的言谈中,宴会庆典上,或者在歌唱舞蹈和朗诵会上,都缺少不了班顿。

在其他语言里,也有类似班顿形式的诗歌,但名称不称为“班顿”。如爪哇的Parikan,巽他地区的Susuwalan或Sindir,亚齐的Panton,峇达的Umpama或Ende-Ende,明古磷和米南加保的Rejong,名称虽异,其构造法却与班顿相同,可算是马来班顿的一种。在马来群岛以外的国家,也有类似班顿的诗体产生。印度支那出现的一种恋歌,其构造法和班顿并无两样。西班牙的Copla诗歌,也是马来班顿的孪生。

本来,任何一个民族,由于日常生活的单调与闲闷,必然产生一种具有特姝风格的消遣方式;因此,所谓民间舞蹈与歌谣就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产生的,“弄迎”与“班顿“自然也不例外。

虽然班顿的流传已非常悠久,但延至十三世纪才正式被列到马来人的文学里去;这在“马来纪年”那部唯一历史文献里可以见及,惟可惜其中对于班顿的载述却本臻完全。

班顿诗的结构虽只寥寥四行;但却足以通情达意,其为首的两行通常是用作暗喻的字句,实无多大重要,而后两行才是传达原本意义的主要部份。虽然有些班顿诗的前后二行甚至每一行看来都似乎“牛头不对马嘴”,但那些富有文艺天才者的创作确能使它们发生前后反映的连带关系,而且富于深奥的含蓄。一般来说,班顿诗的韵脚多为“平仄平仄”之形式,一三行与二四行各押一韵,即使四行同押一韵也无不可。至于吟唱班顿诗,通常是配以流行民间最广的“歌龙钟”古典调子,在“达达蓬”的鼓声伴奏下,令人听来颇有悠扬悦耳之爽朗气氛。

班顿诗前两行主要的是以自然界的景物,过去的史实,日常琐事或处事格言等作为描写对象,用意在乎衬托出本人心里所要倾吐的说话;所以一般有相当经验的班顿迷,往往由首两行的韵脚即可猜出后两行之真情实意。比方第一二两行的韵脚是月和光等吻合字眼,其后两行当是心与爱或哥与妹一类亲热而直率的词儿。

根据马来文化的发展程序而言,早期的班顿当以有关民间传说,农村收获,战争史迹以及男女情爱等观念作为创作题材。由于外来作风的感染,跟着班顿的题材便由广泛的范围偏向男女间的憎爱问题,而有关传说,收获与战争之创作遂遭摈弃。

(一)

鸽子打那里来?

从沼地飞落稻田;

爱情打那里来?

从眼角溜进心田。

(二)

彭亨城已化成灰烬,

在“亚地”和“加邦达央之间”;

我本不阻止你嫁与别人,

祗是违背我俩的誓约。

(三)

如果是稻子,就说是稻子,

别让我筛在筲箕里;

如果你爱我,就说你爱我,

别让我等待再等待。

(四)

要是马六甲古城真的倒坍,

我愿从爪哇运送木板;

要是你说的都不是假话,

我愿将这生命献给你。

(五)

天上的星星多又多,

惟有月光最明亮;

美丽的姑娘多又多,

我祗爱上你一个。

从上面这五首班顿诗中,不难体味到这类四行诗对于转喻的优美,其结构不但简易自然,而且寓意颇深,马来人之间稍有文艺思想的,谁都可以创作和吟唱,所以有人认为班顿确是马来民间唯一的口头文学。

凡参加过马来人宴会或看过马来人祝贺喜庆的热闹场面的人,对于马来人一男一女相对作踏步舞的节目,大概不会感到生疏,那就是马来人称作“弄迎”(Ronggeng)的舞蹈,而跳舞时,男女两方和唱的歌谣就叫做“班顿”(Pantun)。所谓“弄迎“与“班顿”,都是纯粹马来文学艺术的结晶品,尤其是“班顿”的歌词更被公认为马来民间古典文学的唯一代表。

弄迎舞会中是少不了吟唱班顿诗的,因为弄迎是马来人的交际舞,男女之间既不得有所接触,于是祗好在双双起舞时,藉班顿唱二蕴藏在各人心底里的情意,甚至乘机密约幽会,打情骂俏都无所谓。因此,凡是在有组织的弄迎舞团中找生活的舞娘,都得经过班顿的训练,以便应付任何一位舞客之为难,纠缠,调戏;正像中国客家山歌一样地由男女双方一问一答,其中的情趣可真有说不尽的美妙!

说到相唱班顿,通常是采取对方第二句列为第一句,本身第二句则填上和或答的暗喻,对方的第四句即列为第三句,而本身的第四句便是直率答覆对方问词或说明本身心意的词句,其中人多富有缠绵悱恻之优美情调。

举凡参观弄迎舞会的观众,多怀有两种目的,除了欣赏舞艺之外,就是欣赏各人的班顿诗才,要是谁答唱不出对方的问句或无词排解对方的戏弄时,观众即起而大喝倒采。要是对答得圆滑巧妙或应付得诙谐精彩呢,观众必群起鼓掌叫好,甚至使到舞者欲罢不能。因为凡是跳或唱得好的,观众们势必一而再,再而三高呼“跳下去”哩!

根据形式与韵律来考究,弄迎舞与中国民间的秧歌舞最有相同之处,与中国边强的苗猺等族的土风舞更有不少相似之点。就以班顿诗来说,其词韵构句以及声调唱法,也都类似中国的客家山歌,同时,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歌谣也相差无几。因此,这也可以说是“马来人是来自云南”的论调的可靠引证之一吧?

马来人的诗除班顿外;尚有一种相当有价值的古诗,那就是“沙牙尔”(Sha’er),不过“沙牙尔”是随着回教在十三世纪由阿拉伯传到马来亚来的。每首“沙牙尔”往往由数十甚至教百节集合而成,每节虽亦多分四行,但行数及字数未必完全一律,同时也不讲究韵律,吟唱时都采用回教徒朗诵可兰经之腔调。尤其是“沙牙尔”内容大半是属于对帝王歌功颂德或对民间赞神说教的一类,是为马来人接受回教影响后所产生的冗长史诗或叙事诗;其实,“沙牙尔”远不如班顿的美妙,简洁且富有情感。[1]

上一篇:米兰站

下一篇:灵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