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部队编制及人数,汉朝军制编制多少人
根据后汉书记载,将军令营,一营有五部5000人。
部置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司马一人比千石(司马是校尉的副官,其部若无校尉,则司马为主将)1000人
部下有曲,置军侯一人 比六百石 200人
曲下有屯,置屯长一人 比二百石 100人
屯下有队,置队长 50人
队下有什,置什长 10人
什下有伍,置伍长 5人
大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皆领一营5000人(战时规模扩充)
洛阳军置:
卫尉 主皇宫守卫:
南宫卫士令一人,卫士537人
北宫卫士令一人,卫士472人
右都侯卫士416人
左都侯卫士383人
皇宫七门
南屯门卫士102人。
苍龙门卫士40人。
玄武门卫士38人。
北屯门卫士38人。
朱爵(jue)门卫士124人。
东明门卫士180人。
朔平门卫士117人。
注:七门皆置司马一人
光禄勋 主南军七署(禁军)
左官郎署 置左中郎将一人 不定员
右官郎署 置右中郎将一人 不定员
五官郎署 置五官中郎将一人 不定员
(注:以上三署合称三署郎,左右郎官年五十者入五官郎署。三署郎郎官合计约4000-5000)
虎贲卫 置虎贲中郎将一人 戎车300两,西汉800人 东汉1500人
羽林卫 置羽林中郎将一人 领羽林郎108人
羽林左骑 置羽林左监 领800骑
羽林右骑 置羽林右监 领900骑
(注 羽林中郎将,骑都尉与羽林左右骑平时可能并无直接统属关系,多是战时临时统属关系。另骑都尉共计有十人,无领属,亦可不在禁中譬如公孙瓒、臧霸,虚职)
执金吾
执金吾一人 卫士520、缇骑200
北军五校 置北军中侯一人
屯骑校尉 700
越骑校尉 700
步兵校尉 700
长水校尉 736 (1367人,两种争议说法)
射声校尉 700
各部置校尉一人。
另:188年置西园八校尉人数无记载,总计约8000-12000人。
洛阳12门各置城门校尉一人、司马一人,领属无记载。
184年置八关都尉,领属不详,各部约800-1000人。
以上参考史料《汉书》、《后汉书》、《汉官》、《汉官仪》
最后,看不得别人胡说八道误导观众,所以无奈打了楼上几位的脸,抱歉。
汉代军队除了虎贲军,御林军还有哪些部队
汉朝(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军事制度继承秦制,又有了新发展。主要分为西汉军制和东汉军制。汉军分为京师兵和地方部队,京师兵分为北军和南军。
北军是汉军的精锐部队,长官是中垒校尉(东汉为北军中候),其下是屯骑校尉掌骑士,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北军士兵又称屯兵。
南军为守卫皇宫的部队,长官为卫尉,其下主兵的有南宫卫士令北宫卫士令左右都候等,另有宫掖门司马七人主管宫门守卫。南军士兵又称卫士。
首都长安另有守城部队由城门校尉统领。长安还有非正规军:执金吾率领的缇骑,负责治安。虎贲中郎将下辖左右仆射、左右陛长率领虎贲郎,羽林中郎将下辖羽林监,和骑都尉一起统领羽林骑,虎贲和羽林都是皇帝的卫队。光禄勋(郎中令)下辖五官左右三个中郎将管理三署郎,三署郎在汉初曾组成郎中骑是主力的骑兵部队,但后来三署郎成为仪仗队和候补官员的训练班。
地方部队,各郡由都尉率领,边郡的边防军由长史率领,各王国由中尉率领,县和侯国由尉率领,边县另有障塞尉。
战争期间派出由将军率领的临时编组的作战部队。将军下有长史、司马辅助,部队分若干部,部由部校尉和军司马率领,部下设曲,曲由军候率领,五百人一曲,曲下有屯设屯长,五十人一屯。 (据《汉官六种》《汉书》《后汉书》等)。
你能详细说一说汉军最大的作战单位都是怎么样的吗?
汉朝时期汉军最大的作战单位应该是军,其中的将领则被称为大将军。据《后汉书·百官》中记载,汉军分为京师军和地方部队,其中军是最大的作战单位,其下就是营、部、曲、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