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袁绍是怎么死的?
袁绍病死的。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回到冀州后,袁绍陆续平定了各处的叛乱。
不久,袁绍发病,死于建安七年(202年)夏五月二十八日(6月28日)。由于袁绍平素有德政,去世之时,河北百姓没有不悲痛的,市里巷间挥洒着眼泪,如同失去亲人一般。审配等矫袁绍遗命,奉袁尚为嗣。袁谭、袁尚为了争权相攻,被曹操各个击破。
扩展资料袁绍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早逝。袁绍庶出,过继于袁成一房。
袁绍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爱。凭借世资,年少为郎,袁绍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有清正能干的名声。
不久,因母亲病故服丧,接着又补服父丧,前后共六年。之后,袁绍拒绝朝廷辟召,隐居在洛阳。
袁绍手下有一名都官从事朱汉,曾经遭到韩馥的冷遇,一直耿耿于怀。他知道韩、袁二人之间积怨甚深,借故派兵包围了韩馥的住所,手持利刃,破门而入。韩馥逃到楼上,朱汉抓住韩馥的长子,一阵乱棍拷打,把两只脚都打断了。
韩馥受了很深的刺激,虽然袁绍杀死了朱汉,但他还是离开了冀州去投奔张邈。有一天,在张邈府上,韩馥见袁绍派来一个使者,使者对张邈附耳低语。韩馥心中不觉升起了一团疑云,感到大难临头了,于是借口上厕所,用书刀自杀。
袁绍得了冀州,踌躇满志地问别驾从事沮授说:“如今贼臣作乱,朝廷西迁,我袁家世代受宠,我决心竭尽全力兴复汉室。然而,齐桓公如果没有管仲就不能成为霸主,勾践没有范蠡也不能保住越国。我想与卿同心戮力,共安社稷,不知卿有什么妙策?”
沮授原任韩馥别驾,颇有谋略,袁绍使居原职。他回答说:将军年少入朝,就扬名海内。废立之际,能发扬忠义;单骑出走,使董卓惊恐。渡河北上,则渤海从命;拥一郡之卒,而聚冀州之众。威声越过河朔,名望重于天下!
如今将军如首先兴军东讨,可以定青州黄巾;还讨黑山,可以消灭张燕。然后回师北征,平公孙瓒;震慑戎狄,降服匈奴。您就可拥有黄河以北的四州之地,因之收揽英雄之才,集合百万大军,迎皇上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阳。以此号令天下,诛讨未服,谁抵御得了?
袁绍听了,非常高兴地说:“这正是我的心愿啊!”随即加封沮授为奋威将军,使他监护诸将。袁绍又用田丰为别驾、审配为治中,这两人比较正直,但在韩馥部下却郁郁不得志。此外,袁绍还用许攸、逢纪、荀谌等人为谋士。
袁绍怎么死的,背后真实原因
一、死因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发布讨曹檄文,率十万精兵进军黎阳。袁绍与曹操决战于官渡,大败,主力七万多被消灭,只与其长子袁谭带800多亲随败回河北。两年后惭愤病死,诸子亦败灭,所据之地尽并于曹操。
二、简介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
袁绍的霸业是从他自己起来的,不是继承祖上。虽然袁绍祖上号称四世三公,出身不错,但袁家之前并没有军队和地盘。而且袁绍是庶出,家世的优势并不明显。袁绍20岁入朝当官,先是担任县长,为官清正能干,后来当大将军何进的手下,何进不听袁绍建议,被宦官弄死了。董卓乱政期间,袁绍不同意董卓废立皇帝,出来号召组织讨伐董卓联盟,这才渐渐起势。可见,袁绍早年创业之辛苦不亚于曹操,他白手起家的才华也不亚于曹操。
袁绍疑似是袁逢的小老婆所生。因为当时袁家的长子袁成死的早,袁家不想让长子无后,所以将袁绍过继给袁成当儿子,袁成也就成为袁绍名义上的爸爸。但是要注意袁绍是“小老婆”所生,这一点很重要!古代注重长幼尊卑,这一点或许正是袁绍和袁术兄弟间不和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惜袁闳和袁绍不一路,袁绍依然那么狂妄。后来卖肉的屠夫何进的妹妹进宫做了皇后,何进一个手握刀把子的,变成了拿印把子的,自此咸鱼翻身做了大将军。自然要招募一些有本事的人,袁绍曹操袁术等都被招募。不过袁绍袁术后来虽然都在东汉的历史转了一圈,但结局都不好,袁绍的三个儿子都被杀死,估计残余的后代也少,只有一个儿媳妇甄宓最后落入曹丕之手。
袁绍初为司隶校尉,于初平元年(190)被推举为反董卓联合军的盟主,与董卓交战,但不久联合军即瓦解。此后,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于建安七年(202)病死。
袁绍死后,河北民众莫不悲痛,市巷挥泪,如丧亲戚。究其原因,袁绍虽然好施阴谋,也多次陷害忠良,但针对的都是权贵官员,对中下层百姓,他的政策是东汉末年所有军阀中较为宽松、优惠的(所有古籍都称他“政宽”),其辖区也是当时经济最繁华、社会最安定的。他的军队虽然有时迫于经济压力,也免不了抢劫财物、刨坟掘墓,但从未向老百姓举起过屠刀,因此河北民众才会如此感激他。
三、袁绍一生中错失的几大良机
1、18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袁绍未能及时给先锋将军孙坚提供补给,导致孙坚在白马要塞战败,损失惨重。
2、董卓迁都长安途中,袁绍未能猛力追杀董卓。
3、大汉天子逃出长安前往洛阳途中,下诏让诸侯们前去勤王,袁绍没有去,错失良机。
4、曹操攻打驻守徐州的刘备时,袁绍未能趁势攻取许昌。
5、官渡之战时,袁绍坐失良机,让曹操抄了后路,屯粮重镇被曹操焚毁。
结语:袁绍不善于用兵,多疑而优柔寡断,不会抓住有利战机,以致白白坐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