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崇威
(后改名郭崇)为人稳重宽厚,沉默寡言,又颇有谋略。他的父祖都是代北地区的酋长。郭崇威在二十岁时,凭借自身的勇力,应募成为了一名普通士兵。后唐末帝清泰(934年-936年)年间,郭崇威升为应州骑军都校。
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这其中便包括应州。郭崇威耻于为契丹臣子,于是弃官南归,历任郓州、河中、潞州三镇的骑军都校。
渐获迁升后晋出帝开运(944年-946年)年间,郭崇威奉命在太原驻守。天福十二年(947年)二月,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后汉高祖)在太原称帝反辽,建立后汉政权。郭崇威转仕后汉,并作为前锋,南下收取汴京。郭崇威收复汴京后,被改授为护圣左第六军都校、郢州刺史,后改领富州刺史。
后汉隐帝乾祐元年(948年)八月,枢密使郭威(后周太祖)奉命西征,负责讨平河中、凤翔、永兴三镇叛乱。郭崇威随郭威平乱,立下功勋,升任果州防御使、护圣右厢都指挥使。郭威镇守邺都,郭崇领行营骑军兼天雄军都巡检使。
兴周功臣乾祐三年(950年)冬,郭崇随郭威南下,与李筠在刘子陂抵御慕容彦超,赶走他们,郭崇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郭威派冯道等在徐州迎接湘阴公刘斌,将要立他为帝。适逢契丹南侵,郭威北征,驻扎在澶州,被军队所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城听到事变,派遣郭崇率领七百骑兵向东抗拒刘斌,在睢阳相遇。郭崇把军队排列在官署外,刘斌害怕,登上门楼叫郭崇说:“你们这些人为什么忽然来到这里?”郭崇说:“澶州军队兵变,派遣郭崇等人来保卫陛下,不是有别的目的。”刘斌召郭崇上楼,郭崇不敢上,就派冯道下来与他说话,郭崇这才登楼,详细说明了军心已有归属、帝位已经确定的事实,刘斌握着郭崇的手哭泣,低下头很长时间。不久刘斌所统率的卫兵都校张令超领兵归附郭崇,刘斌的亲信将领多次怒目看着冯道,将要杀害他。刘斌说:“你们不要草率,这不关令公(冯道)的事。”郭崇当即送刘斌到馆舍。
兼领节镇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建立后周政权,郭崇威为避郭威之名讳,而改名
郭崇
。其后,他升领定武军节度使,又任京城都巡检使、修城都部署兼知步军公事。不久,又升陈州为节镇,管辖颍州,任命郭崇为节度使。郭威亲自郊祀,加郭崇同平章事,出朝镇守澶州。郭威患病,催促他返回镇所。柴荣(后周世宗)被立为皇帝,北汉军侵犯潞州,郭崇与符彦卿出兵固镇抵御。柴荣亲自出征后,他又为符彦卿副将任行营都部署。后周军班师后,加官兼侍中。不久后改为真定尹、成德军(治今河北正定县)节度使。
南征北伐显德四年(957年),契丹趁柴荣第二次亲征淮南之机,派出一万多骑兵劫掠边境。郭崇率军反击,攻下束鹿县,斩首数百级,俘获很多。
显德五年(958年)天清节,郭崇前来朝见,上表请求退职。柴荣不允,赏赐他袭衣、金带、器币及鞍勒马,派他回镇。
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平定关南,到静安军,郭崇前来朝见。同年,柴荣病逝,后周恭帝柴宗训继位,郭崇获加官检校太师。
入宋逝世北宋建立后,加官兼中书令。郭崇追念后周的恩遇,时常流泪。成德监军陈思诲密奏他的情况,并说:“常山靠近边境,郭崇有反叛之心,应当小心防备他。”宋太祖赵匡胤说:“我一向知道郭崇笃于恩义,是有感而发罢了。”派人侦察他,回来说郭崇正对着宾客属员坐在池潭小亭上饮酒博戏,城中平静。赵匡胤笑着说:“果然跟我说的一样。”不久前来朝见。当时任命李重进为平卢军节度使,李重进叛乱,改任郭崇为节度使。
乾德三年(965年),郭崇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赵匡胤听到后震惊哀伤,赠官太师。
郭崇的孙女郭清悟(宋仁宗赐名,即郭皇后)为宋仁宗赵祯的第一任皇后。天圣三年(1025年),郭崇凭恩被加赠为尚书令兼中书令。天圣六年(1028年),又被下诏追封为英国公。
历代评价脱脱
:郭崇感激昔遇,发于垂涕。太祖察其忠厚,亟焚思诲之奏。虽魏文不强于杨彪,宋武无猜于徐广,何以加之。[1](《宋史》)辈分关系姓名简介子辈儿子郭守璘官至洛苑副使,其妻李氏为明德皇后之姐。后赠永清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孙辈孙子郭允恭官至崇仪副使、知赏州。后赠忠武军节度使兼侍中。孙女郭氏即郭皇后。宋仁宗赵祯的第一任皇后。后被废为净妃,出居瑶华宫。曾孙辈曾孙郭中庸历任左侍禁、閤门祗候、閤门副使。郭中和娶颍川郡王赵德彝之女,官至西染院副使。《宋史·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1]
影响郭崇早年追随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起兵反抗辽军,收复开封,建立后汉政权。后汉隐帝即位后,又随枢密使郭威西征河中、凤翔、永兴三镇叛乱,并由此成为了郭威的心腹之一。乾祐三年(950年),郭崇随郭威南下夺取政权,成为侍卫亲军的高级将领,受命处置后汉宗室刘赟,使得郭威顺利即位,建立后周。
后周世宗即位之初,郭崇与天雄节度使符彦卿抵御北汉及辽朝联军南侵。显德四年(957年),辽军骑兵万余人劫掠边境,郭崇率军反击,一度进入辽方境内,收复束城。
自请入朝北宋建立后,郭崇追念后周的恩遇,时常流泪。成德镇监军陈思诲密奏他的情况,并说:“常山靠近边境,郭崇有反叛之心,应当小心防备他。”宋太祖赵匡胤说:“我一向知道郭崇笃于恩义,是有感而发罢了。”但也派中使前往侦察。
中使还未到时,郭崇非常忧虑,对宾佐说:“假使使者不察真情,怎么办呢?”判官辛仲甫说:“皇帝接受天运时,您最先效忠,军民之政的处理,都遵循常例,怎么能找到借口加害呢?只管远远探查使者情况,率领僚属出郊迎接,听任观察,时间久了自会辨明。”郭崇照此办理。使者到后,看见郭崇并无他意,回来说郭崇正对着宾客属员坐在池潭小亭上饮酒博戏,城中平静。赵匡胤笑着说:“我就知道郭崇不会造反的。”并重责陈思诲。不久,郭崇自请入朝,以表明心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