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肾是指什么?
地球之肾是指湿地生态系统。
广阔众多的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一个地区内常常有多种湿地类型,一种湿地类型又常常分布于多个地区。
扩展资料:
西溪湿地
杭州忆,最忆是西溪。不是网友“罗兰”和“一棵树”的提醒,我竟然不知道就在杭州市区里还有这么个好地方。
西溪湿地距离杭州西湖五公里,在杭州天目山路延伸段,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具有“杭州之肾”和“副西湖”美誉。
地球之肾
“地肾”主要指湿地,对地球具有十分重要的净化水质和润湿气候的作用,能防止土壤沙化和地下水短缺,而“水肾”又能增加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地肺”是指雨林,主要是帮助地球产生大量氧气和有机物质,平衡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比例,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大地之肾与大地之肺。
一、大地的肾脏。
沼泽地被比作地球的“肾”,因为它也具有与人类相似的“肾”功能,它可以为水环境“排毒”、“解毒”,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而且水质的净化也主要依赖于湿地里的大量水生植物,如水葫芦莲、芦苇等都是天然的良好污水处理设备,因此在检测时,湿地附近的植物组织比水中的重金属含量高出100,000倍。
除了净水的重要作用外,湿地对生物多样性也有很大的影响,一是湿地虽然仅占地球面积的6%,但在地球上却生长着至少20%的物种,其中大量的水生动植物在湿地生长繁殖。而湿地就像海绵,当洪水泛滥时能吸收大量水分,当干旱时能保持土壤湿润。
二是地球之肺。
实际上,从广义上说,地球之肺主要指森林,但从狭义上说,地球之肺的名称往往是指热带雨林,特别是世界上最大面积的亚玛逊雨林,它不仅能为许多生物提供栖息地,而且其中的树木都能通过光合作用进行碳氧交换,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假如以广义的森林来看,他们把太阳能转换成有机物质的分量每年可达28.3亿吨,相当于非陆地植物总量的53.4%,几乎占到了整个地球的一半,那么他们就能极好地改善地球的空气质量,而且也是地球生态圈中极其关键的一环,而且他们所说的海洋就是地球三大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