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迟处死是什么意思。
凌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凌迟用于死刑名称,则是指处死人时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是一种肢解的惩罚,即包含身体四肢的切割、分离。
清朝末年1905年法国士兵拍摄的照片,显示为真正的“八刀刑”处决。八刀刑,刽子手利用一篓编上号码的锋利刀具:第一刀,切胸口(一律从左侧开始,下列其他部位亦然);第二刀,切二头肌;第三刀,大腿;第四刀和第五刀,切手臂至肘部;第六刀和第七刀,切小腿至膝盖;第八刀,枭首。肢解后的尸体残骸放入篓子里,头颅则公开示众,期限不定,这是清朝末年的做法。
扩展资料
凌迟的起源
“凌迟”二字最早出现在《辽史·刑法志》,指名为一种肉刑的名目。这个名词非常神秘,无疑的是汉人文字和草原民族契丹语的结合。
从元朝开始,只能找到第二种写法,也就是冰字旁的“凌”,而且永远只作为刑的解释。古代的写法只有在古籍出现,后来的人不再采用。从此“凌迟”只是肉刑的名字,少数博学多闻的人才会记起它从前的意义。
汉朝以后,中国古代谨慎定义律法的刑罚规范。一个好的王朝必须尽力抑制死刑的数量,必须废除最残酷的肉刑。因此,隋朝为他们的权力制定了“五刑”:笞、杖、徒、流、死。唐朝也采行这项系统,后来的几代亦相继跟随,唐朝的刑罚有明显减轻。
宋朝“凌迟”刑的持续扩张,但同样地王权拒绝更改刑律。
凌迟处死是什么意思
凌迟处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酷刑,就是指将犯人身上的肉一块块割下来,俗称“千刀万剐”,使得受刑人痛苦地慢慢死去。自从元代开始,适用于凌迟的罪行是十大重罪中的“谋反大逆”、“恶逆”和“不道”,比如谋反、杀死祖父母、奴婢杀主等,后期逐渐演化为中国刑罚系统中最典型的惩罚。
凌迟处死有多痛苦
凌迟处死的处刑方式很残忍,受刑人身上的肉体会被一块块割下来,先切头面,然后切手足,再切胸腹,最后枭首,一般是切八刀,实际上比八刀要多。在行刑的时候,刽子手会将犯人的心窝猛拍一掌,接着操着刀子灵巧一转,把犯人一块铜钱般大小的肉从右胸脯上旋下来,要刚好旋掉右边的乳粒。
紧接着,刽子手用刀尖扎住那片肉,高举起来向左右的看客们展示,第二刀从左胸动手,旋掉左边的乳粒,此时犯人的胸脯上会出现两个窟窿;第三刀割下来的肉是鱼鳞形状,期间会跳出几个血珍珠,预示凌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开刀前,刽子手又会拍一掌犯人胸脯,封闭住大动脉,防止流血过多。
凌迟处死的历史名人
历史上被凌迟处死的名人并不在少数,比如袁崇焕、洪秀全儿子洪天贵福、方孝儒、刘瑾、莽古济等人。其中明朝的著名将领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以谋反的罪名处以凌迟,据说整整凌迟了3465刀;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在16岁的时候就因为代替病逝的父亲被凌迟,一共被凌迟1516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