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棣是怎样篡位的
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 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取得胜利,在南京称帝。
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 。
为加强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控制,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扩展资料:
在位时的政治举措:
1、加强削藩
永乐初,朱棣为了安抚诸位藩王,稳定国内局势,同时表示自己和建文帝的不同,曾先后复周、齐、代、岷诸亲王旧封;建文帝的弟弟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𤐤尚未就藩,朱棣皆降为郡王,同年又将已就藩的朱允熥、朱允熞召到燕京,以不能匡正建文帝为由废为庶人,软禁于凤阳,仅留朱允𤐤奉祀懿文太子,而朱允𤐤不久也于永乐四年死于火灾。
2、清除异己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占南京后,左佥都御史景清行刺未遂,朱棣下令夷其九族,尽掘其先人冢墓。又籍其乡,转相攀染,致使村里为墟。后遂泛指朱棣穷治忠于建文诸臣之举。如方孝孺被灭十族,谪戍者八百七十三人,外亲坐死者复千余人;练子宁之死,弃市者一百五十一人,九族亲家之亲,被抄没戍远方者又数百人。
3、改革吏治
朱元璋时,由于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都要皇帝亲自处理,所以皇帝非常累。朱棣时期,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
4、迁都北京
北平是朱棣兴王之地,朱棣在此经营多年,统治比较稳定;另外北平处于北方农业区与牧区接壤处,交通便利,形势险要,是汉蒙各族贸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与军事要地,定都于此不仅可抗击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由南则可统领中原,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
朱棣为什么要篡夺皇位
1. 消藩严重
朱元璋再为期间,为了避免大臣掌权,就分封了很多皇子为藩王,其中朱棣的势力最为强大。朱允炆即位后,担心他们的势力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就开始消藩。最初不少藩王被贬为庶民或者被流放,而朱棣自然也会担心自己变成其中一员,就决定起兵反抗。
2. 野心勃勃
朱棣的势力不断强大后,野心开始膨胀,其实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尤其在古代皇室。当时的太子朱标去世,而晋王、秦王等也都离世了,朱棣是藩王中年龄最大的,并且实力强大。朱允炆压制不了朱棣的势力,所以朱棣起兵成功,成为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朱棣把皇位传给了谁
朱棣将皇位传给了长子朱高炽,就是仁宗皇帝。其实他的继位道路不是特别顺利,因为他的弟弟朱高熙才能非常出众,而且作战英勇。尤其是在靖难之役期间,太子朱高炽镇守在北京,朱高熙则跟随朱棣南下,立下了不少功劳,在军队中也有很高的威望,朱棣就很犹豫该立谁为皇子。
朱高炽其实身体不好,但是性格忠厚,适合做一个仁君,而且朱棣遵循嫡长子即位的习惯,将朱高炽立为皇子,可是朱高炽做了不到一年的皇帝就病逝了,终年47岁。朱高炽在位期间,做了不少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情,比如更改了朱棣当年的命令,将因为靖难而被罚为奴隶的大臣家眷们都释放了,而且给老百姓发放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