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
佛光草
一年生草本;根须状,簇生。茎叶
佛光草
茎少数,丛生,基部上升或匍匐,高10-40厘米,不分枝或少分枝,四稜形,具浅槽,被短柔毛或微柔毛。叶有根出及茎生,根出叶大多数为单叶,茎生叶为单叶或三出叶或3裂,单叶叶片卵圆形,长1-3厘米,宽0.8-2厘米,先端圆形,基部截形或圆形,边缘具圆齿,膜质,两面近无毛或仅沿脉上被微硬毛,三出叶或三裂时,小叶卵圆形,顶生的较大,卵圆形至近圆形,侧生的比顶生的小许多,小叶柄长1-4毫米或至无柄,被微柔毛;叶柄长0.6-6厘米,扁平,被微柔毛。
花
轮伞花序2-8花,在下部疏离上部稍密集组成长7-15厘米的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有时顶生总状花序基部具2短分枝,因而组成三叉状的总状圆锥花序;苞片长卵圆形,长3-5毫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近无毛;花梗长约2毫米,与花序轴密被微硬毛及具腺疏柔毛。
花萼钟形,花时长3-4毫米,果时增大,长达7毫米,外面被微柔毛及腺点,内面近无毛,二唇形,上唇梯形,顶端截形,全缘或具不明显二齿,下唇比上唇稍长,深裂成2齿,齿卵状三角形,先端锐尖。
花冠淡红或淡紫色,细小,长5-7毫米,外面略被微柔毛,内面无毛环或具毛环(根据原描写),冠筒近外伸或稍外伸,钟形,长3-4毫米,基部筒状,宽约1毫米,至子房部分稍缢缩,其上渐扩大,至喉部宽约2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近长圆形或倒卵圆形,直伸,先端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近倒心形,边缘浅波状,侧裂片圆形。
能育雄蕊2,上弯,不外伸,花丝长1毫米,药隔短小,长不到1毫米,弯成弧形,上下臂等长,下臂发育,较上臂为小,分离。花柱内藏,先端2裂,前裂片伸长。花盘前方微膨大。
果
小坚果卵圆形,长1.5毫米,直径0.7毫米,淡褐色,顶端圆形,腹面具稜,无毛。花期3-5月。
生长于海拔40-950米的林内、沟边、石隙等潮湿地。
佛光草
产于浙江,福建,湖南,贵州,四川。药用中药名:湖广草
考证:出自《广西药植名录》。
药材基原:为唇形科植物佛光草Salvia substoloniferaStib.的全草。
性味功效:味微苦,性平。清热化痰,益肾,调经,止血。
主治:肺热咳嗽痰多气喘;吐血;肾虚腰酸;小便频数;带下;月经过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右炖肉服。外用:管量,鲜品捣敷。
药理作用镇咳、平喘、祛痰作用,湖广草煎剂8mg/ml、17mg/ml对组胺所致离体豚鼠气管收缩均有松弛作用。煎剂10g/kg给小鼠腹腔注射,对氨雾法咳嗽有显著才镇咳作用,口服无效。煎剂20g/kg灌胃,未见大鼠呼呼道分泌液有显著的变化经。
各家论述1.《广西药植名录》:治痧症,蜘蛛疮。
2.《四川常用中草药》:清肺热,止吐血。治风热咳嗽,痰多气喘及吐血。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栽培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土质深厚壤土为佳,有利生长。种子直播,每穴3-5粒,发芽一周后或获株高达5-10cm时须疏苗。间距20-30cm。成株后可再次疏剪,增加距离,生长的较旺盛。不同品种的鼠尾草需要的光强度不尽相同,在栽培前需多加确认及了解。
繁殖方法种子繁殖或扦插繁殖。
①种子繁殖
可在春季和初秋播种。播种前为提高出苗率以及早出苗,可先将种子用50℃温水浸泡,待温度下降到30℃时,用清水冲洗几遍后,放于25~30℃恒温下催芽或用清水浸泡24小时后播种。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由于鼠尾草种子小,宜浅播。播后要覆盖薄土,并要经常洒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②扦插繁殖
在5~6月,选枝顶端不太嫩的顶梢,长5~8厘米,在茎节下位剪断,摘去基部2~3片叶,按行株距5厘米×5厘米,插入苗床中,深2.5~3厘米。插后浇水,并覆盖塑料膜保湿,20~30天发出新根后按行株距(45~50)厘米×(25~30)厘米的密度定植。
定植后应及时松土除草,干旱时应适当灌溉,雨后必须及时排水。生长季节根据情况追肥2~3次,每次每亩可追尿素5千克左右。在长江以北,冬季需培土越冬,一般在地上部收获后、冬冻前灌水后即培20厘米高的土,翌春终霜后扒开土浇水,使萌芽生长。华南地区不需覆盖也可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