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青面兽杨志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说起《水浒传》中的青面兽杨志,可谓是众所周知的一个人物。如果没有他的出现,晁盖也就没机会去劫取生辰纲,也就没机会上梁山当上第二任的寨主,自然也就没了之后的梁山一百零八将大聚义。在小说当中,杨志可谓是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角色。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当中,究竟有没有杨志这个人物呢?经过很多学者的考证,这个谜题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杨志这个人物不仅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而且与小说中出现的童贯及鲁智深的顶头上司小种经略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过,历史上的杨志既不是小说中描述的“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也不是宋江三十六人中的一员,而是有着多重身份,其生平颇具传奇色彩。
据《三朝北盟会编》卷5记载,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宋徽宗与金国建立同盟,约定同时出兵进攻辽国。此后,宋徽宗命宦官童贯担任河北河东路宣抚使,率领大军向辽国发动进攻。在童贯的部将当中,出现了杨志的名字,“赵明、杨志将选锋军”。这也就意味着,此时的杨志是宋军中的一名将领。不过,这场战斗最终因将领杨可世和辛兴宗的失利戛然而止,宋军全线撤退。
两年之后,杨志又出现在平定燕人高托山的战场上。据《三朝北盟会编》卷30注引《沈琯与李纲书》载,大臣沈琯曾在给李纲的信中提到,在平定高托山的过程中,“杨志昨在燕,曾受高托山极赂。”此后,童贯率兵很快便平定了高托山的叛乱。那么,受贿的杨志又受到了怎样的惩罚呢?答案出现在《三朝北盟会编》卷47注引《靖康小雅》当中。
据《靖康小雅》记载:“金人先屯兵(榆次)县中,公遣击走之,遂入县休士。时军中乏食三日矣,战士日给豆一勺,皆有饥色。翌日,敌遣重兵迎战,招安巨冠杨志为选锋,首不战,由间道径归前军……公遂力战而死。”
这个记载中的具体时间,是在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距离高托山之乱仅过了两年。记载中提到的“公”,是北宋中后期的一员名将,名叫种师中。这个名字对于《水浒传》爱好者来说,或许比较陌生。但要说起种师中的另外一个称谓,相信大家就印象深刻了。他便是小说中提到的小种经略,也就是小说当中鲁智深在渭州任职期间的顶头上司。
按照以上引文的记载,种师中在与金军作战的过程中,遭遇金军主力部队,伤亡惨重,粮草供应中断。而此时的杨志已经摇身一变,从宋军将领变成了“巨寇”,可见在平定高托山之乱后,杨志因为担心被朝廷治罪而心生反意,不仅率部作乱,而且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发展迅猛,因此才被称之为“巨寇”。
此后,被重返宋军的杨志随种师中一起与金军作战,杨志的攻击目标是孟县。在这场战斗中,宋军进展缓慢,唯有种师中取得一定战绩。此后,种师中率杨志等人夺取了榆次,但却在熊岭一带遭到金军主力的围攻,损失惨重,种师中战死沙场,为国尽忠,杨志则侥幸脱险,并活动于寿阳一带。
此后,杨志在寿阳一带与金军发动多次武装冲突,并取得了杀敌近千人的战绩,重臣李纲闻讯后,非常高兴,在给宋钦宗的奏章中还专门提到了杨志的出色战绩。宋钦宗大喜,在给李纲的诏书中写道:“甚可喜。皆卿措置所致。贾琼、杨志疾速保明攻状,当优与推恩。”令人遗憾的是,此战过后,史料中再无杨志的记载,连他的结局和卒年也没有留下任何的蛛丝马迹。
那么,杨志的结局究竟如何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后人的心中。直到2014年年底,谜底终于揭开。是年九、十月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济源市工作队在济源市天坛街道办事处潭古墓葬进行考古发掘时,出土了一块名为《故赠登州防御使杨公墓碣》的墓碑,墓碑上的墓志清晰可见。经研究后发现,这便是杨志的墓碑。
按照墓志的记载,在寿阳之战结束后,杨志以军功被晋升为武德郎。但因为杨志与时任都统的宋军将领王渊有过节,最终与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被王渊冤杀。不过,杨志死后不久便得到了昭雪,被朝廷追赠为登州防御使。不过,王渊与杨志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过节,墓志中并没有详述,这个谜团至今依然未能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