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哪里人

时间:2023-08-08 14:38:12编辑:奇闻君

现在电视里边很多选秀节目有个特征,就是往往光鲜亮丽的人不大容易脱颖而出,倒是一些“草根”容易逆袭成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有这种心理,不太喜欢那些走得太顺的人,觉得他们身带光环,离我们很远。而那些草根,一看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再加上演得又好,和我们心理距离就会比较近,所以草根选手往往在比赛当中容易完成逆袭。这节我们要讲的这个人算是草根逆袭的祖师爷,他从很平常、甚至很低的位置一路坎坷走来,才成为了当时的一名重臣。这个人就是晚清的名臣左宗棠。

左宗棠1812 年出生于湖南,1885 年逝世,活了73 岁。左宗棠是个大器晚成的人,他一直到50 岁前后才算掌握重权,出任浙江巡抚,任职到了省一级干部,后来官至东阁大学士,入主内阁。大清朝是不设宰相的,大学士就等于是宰相了,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国务院副总理”或者“总理”。左宗棠61 岁的时候才出任“总理”,69 岁的时候出任军机大臣掌管兵部,这才算是连兵权带日常事务一起都管了。到后来慈禧太后还让左宗棠跟各国的使臣打交道,掌管外交事宜。那时候也是他的巅峰时期,可以说是总揽内政、外交大权。

左宗棠是汉人,而清朝立国的根基是满人立国,在这个满汉之间有很大鸿沟的朝代,一个汉人如果想要得到慈禧太后的信任,不外乎两点:第一个就是他必须得对慈禧太后忠心耿耿;第二个就是他能做别人做不了的事,立别人不能立的功。清朝注重军事武功,从康熙时开始,大清朝军功的奖赏一直都是最高的。左宗棠这一辈子之所以这么成功,是因为他办好了一件非常著名的大事,就是在19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的时候,左宗棠带领自己的部队,加上当时满八旗的部队,远赴新疆与沙俄支持的分裂势力阿古柏展开激战,最后维护了国家统一,赶跑了沙俄侵略者。

这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让我一一道来。1865 年,中亚地区的浩罕汗国一个叫做阿古柏的军官,带着自己的部队入侵了中国新疆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并宣布在这里成立一个独立的国家——哲德沙尔汗国。6 年以后,俄国出兵侵占了西北的重镇伊犁。1875 年5 月,这时已经65 岁的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而西征新疆的主力军就是他当年裁撤湘军的时候留下来的队伍。左宗棠带领他的军队按照先北后南的路线展开进攻,他们先是攻占了乌鲁木齐等地,迅速结束了在北疆的战斗,接着又在将近1 年的时间里陆续收复了南疆的各个城市,最后逼迫在新疆统治了13 年的阿古柏自杀身亡。1881年,俄国把伊犁还给了中国,至此,新疆160 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全部被收复。如果按面积算,左宗棠收复的这些失地等于8 个湖南省那么大,等于现在全国1/6 的国土。所以说,左宗棠是中国历史上通过一场战争收复领土最多的将领,可谓是创纪录了。左宗棠的盖世功勋还被人写成诗句传颂至今: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这首诗就是夸赞左宗棠的。左宗棠的功勋不只是收复失地,他在西北工作的时候,兴修水利、修路、造桥、农垦、开荒,把一些军事工业也引到当地,做了很多好事。此外,左宗棠还是洋务运动中非常出名的一个领袖,在当时和曾国藩、李鸿章、胡林翼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

前面我们讲过,左宗棠是草根的祖师爷,因为他早年落魄不得志,将近50 岁的时候才掌握重权。而和他并称的晚清名臣李鸿章、曾国藩等基本上是30 岁上下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都不像左宗棠这样大器晚成。

左宗棠家庭出身很贫寒,用咱们现在话说就是没“根儿”、没有背景。他父亲是个穷书生,以务农为主,在农村一边种地,一边开个私塾教学生。但是左宗棠小时候表现出来的特点,就和很多孩子不一样。左宗棠小时候就是神童,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四书五经基本上看一遍就能背,而且他不只是能背,在对对联方面也很厉害。如果有人临时给左宗棠出个对联,那么左宗棠马上就能把这个对联对出来。所以,村子里的大人们一看左宗棠这样聪慧,都说这孩子将来了不得,是个人才。后来,左宗棠发现只有科举考中了,他的能耐才能有地方发挥,而在乡下无论多大的能耐都只能用来种地。所以,左宗棠意识到科举是自己晋身的一个阶梯。

1833 年,21 岁的左宗棠第一次进京赶考。当时八股文考试的试卷评判带有主考官的主观倾向,譬如说字迹是潦草还是工整,开头结尾的文字是否准确,思想道德上有无瑕疵,等等。这些问题都看完后,主考官再看是否扣题,文笔是否优美,立意是否高远,然后再进行评分。一般有大能耐的人看法可能跟多数人不一样,左宗棠在答完卷子后觉得自己写得挺好的,可这考卷拿给考官一看,考官就觉得左宗棠太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了,一肚子歪理邪说,于是左宗棠这次就名落孙山了。回去后,左宗棠总结了一下自己失败的原因,知道自己写的东西不受主考官的欢迎,于是他在1835 年第二次进京赶考的时候,写了一些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东西。左宗棠文笔本来就好,这次考卷递上他更是胸有成竹,觉得自己肯定没问题,不是状元、榜眼、探花,至少得是个进士。结果,左宗棠在旅店里等了两天,他在黄榜的进士栏里没找到自己,却在誊录里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说起誊录,或许大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誊录是说一个人有点文化,但达不到高水平,于是朝廷让这些人到各个官府做个类似于秘书的工作。左宗棠很生气,觉得造化弄人,于是回家去准备参加第三次科举考试。一转眼3 年过去了,左宗棠又去参加科举考试,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次阴差阳错地又没考上。这一次,左宗棠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就从老家搬到附近的醴陵县居住,在那里开了个书馆教书。左宗棠在当教书先生的时候,还给自己起了个号叫“今亮”,就是“今世之诸葛亮”的意思。左宗棠这是以诸葛亮自比,同时也是告诉别人他不是没有雄心壮志,而是在等着识货的伯乐认出他这匹千里马。果然不负左宗棠的期望,他等着等着就有机会了。那时醴陵县当地出了个名人——两江总督陶澍。有一年,陶澍回家探亲,醴陵当地的县官赶紧安排厅堂馆驿,做好接待工作,还打听到陶总督这个人不好吃、不好喝、不好色,专爱探讨学问,和人吟诗答对。说到文人,众人就说起左宗棠来,说他有“今世之诸葛亮”之称,对联对得很好。醴陵县官便投其所好,派人请来了左宗棠,让左宗棠先在厅堂馆驿这两边写副对联,让陶总督感受一下醴陵县的文化气息。左宗棠向别人了解了陶总督的情况后,就提笔刷刷点点写下了这么一副对联,上联是: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下联是: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这副对联写得很有技巧,从词句上看十分文雅,而且内涵丰富,把陶澍怎么得皇上赏识等写了出来道出了陶澍一生最为得意的一段经历;同时也把家乡欢迎他的劲头儿也给写出来了。陶澍是个行家,这副对联里的典故他一眼就看了出来,顿时乐得手舞足蹈,说老家真有能人,文化水平很高。于是,陶澍就向人打听这是谁写的,就知道了左宗棠这个人。两人推杯换盏之后,结成了忘年交。左宗棠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在这时候一“冒尖儿”,就和权贵结交上了。

后来,左宗棠在胡林翼的引荐下又见到了林则徐。林则徐在虎销烟之后挺失意的,路过醴陵跟左宗棠见了一面,和他谈论了一下天下形势。当时林则徐问左宗棠大清的隐患在哪里,左宗棠说海上隐患最大。首先日本隔海相望,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中国;其次,英、美船坚炮利也在威胁着中国。简而言之,就是“近忧在沿海,远患在沙俄”。林则徐听后感触颇深,夸赞左宗棠是一个人才。所以早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20 年前,林则徐就已经预言西定新疆非左宗棠莫属,而当时左宗棠只有38 岁。林则徐于是将自己在新疆多年搜集的宝贵资料、制订的战守计划全部交付给了左宗棠。左宗棠上任得掌大权后,之所以那么重视北边的沙俄,就是因为他知道其他国家想打到这儿还要隔着太平洋,而沙俄若是打过来了,一路南下,清王朝就很危险了。

左宗棠后来又结交到了很多权贵,但是这些权贵在当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到了1852 年,那些机会就来了。太平天国洪秀全起义,从广西起义就近打到湖南来了,吓得当时的湖南巡抚张亮基急如丧家之犬,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有人给他出主意找左宗棠,说此人文韬武略天下少有,乃今世之卧龙。于是在1852 年,也就是咸丰二年的时候,左宗棠出山辅佐湖南巡抚张亮基,终于正式进入了官场,这一年他40 岁。张亮基把左宗棠请来后,让他担任秘书、师爷这一类的工作,负责想办法、出主意。借此机会,左宗棠终于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全权包揽整个长沙城的防御工事。在左宗棠的指挥之下,所有事宜均被安排得井井有条,太平天国的起义军围困长沙整整三个月,直至后勤补给不上,主动撤兵。

长沙一战,左宗棠声名大振。1854 年3 月,左宗棠又应湖南巡抚骆秉章之邀,第二次入湖南巡抚幕府,长达6 年之久。那时候清王朝在湖南的统治已岌岌可危,长沙周围城池多被太平军占领,各地农民起义又此起彼伏,左宗棠殚精竭虑,日夜策划,辅佐骆秉章稳定局势;同时左宗棠开源节流,大力筹措军械粮草,终于使湖南形势转危为安。所以当时朝廷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有句老话叫“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左宗棠的才能在湖南得到了展现,那么,他又是怎么得以在朝廷上脱颖而出的呢?这主要归功于另一位晚清名臣曾国藩的推荐。曾国藩比左宗棠大一岁,但是他的飞黄腾达远早于左宗棠,那时的曾国藩已经是朝廷说一不二的重臣了。曾国藩和左宗棠是好朋友,而左宗棠名气起来之后,曾国藩就向朝廷极力举荐左宗棠:先让他在自己麾下襄办军务,随后又将其派往湖南招募湘勇,再后来又借机将左宗棠举荐为浙江巡抚——这是相当于浙江省省长兼军区司令员的重要职位。这个时候左宗棠已经49 周岁,快50 岁了。从那以后,左宗棠的仕途才一帆风顺,掌握重权。

虽然曾国藩对左宗棠有举荐之恩,但是左宗棠却没有因为这就事事听从曾国藩的。左宗棠在朝廷大政方面曾经多次跟曾国藩的意见不统一,只要他自己认为有理,就不会同意曾国藩的意见,还说“公事论不得私交”。为此,有副对联还专门反映这事儿,说当时两人因为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的,曾国藩很不乐意,说左宗棠比他资历浅,却跟他争。由于左宗棠字季高,于是曾国藩就用“左季高”三个字作了副对联:“季子敢言高,与吾意见常相左。”意思是说左宗棠自认为挺高明的,跟曾国藩的意见不一样也不改。左宗棠可是对对联的高手,于是他马上给对上了:“藩臣徒误国,问尔经济有何曾?”针锋相对地回击曾国藩。

大家从这小事上就能看出来,虽说封建社会腐败,常有官僚结党营私、各立山头,其实也不全是那样的。但凡说到一代名臣,如果他只会贪污腐化,如果他的能耐不够、人格力量不够,不可能有那么多人跟随他,尤其是像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重臣。我们今天把左宗棠的奋斗经历重新理一遍,也许会使一些读者朋友对晚清重臣的偏见多多少少得到一些纠正。

上一篇:黑心肠

下一篇:城九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