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唐代著名的八卦图书《酉阳杂俎》曾记载,唐肃宗李亨小时候特别被老爹唐玄宗器重,唐玄宗曾满心欢喜地对人夸道:“此儿甚有异相,他日亦吾家一有福天子。”但是联系李亨一生经历的风风雨雨及登上皇位以后发生的一切,这句话听起来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嘲讽。
本文摘自《百家讲坛》(红版)2010年第四期,作者:宇文若尘,原题:《唐肃宗:“有福天子”为什么成了没有福的人》
唐代著名的八卦图书《酉阳杂俎》曾记载,唐肃宗李亨小时候特别被老爹唐玄宗器重,唐玄宗曾满心欢喜地对人夸道:“此儿甚有异相,他日亦吾家一有福天子。”
但是联系李亨一生经历的风风雨雨及登上皇位以后发生的一切,这句话听起来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嘲讽。
被拔光羽毛的公鸡
相比各朝各代都有可能发生的围绕皇位的宫廷惨祸,唐代太子的职业风险系数要大大高过其他朝代,这也许源自开国之初的那个玄武门惨祸,李世民开了个不好的头,既然皇位可以通过非常手段夺得,自然会有暗怀非常心思的各色人等日思夜想朝那个位子奔进。
李亨不幸,也被命运推到了这个看似荣耀至极,实则杀机四伏的太子之位上。
前太子李瑛被李林甫和武惠妃联手陷害而死,在议定新太子人选的时候,先是武惠妃意外病死,接着因高力士插手,给唐玄宗进言“推长而立”,李亨意外地以最高顺位被册立为新太子。从此,也被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自被立为太子的那天起,他就注定要成为李林甫的眼中钉、肉中刺,因为李林甫曾上下活动推举唐玄宗的另外一个儿子寿王为新太子,事情既然无成,为免李亨登基后报复,除了更加发狠地寻找机会置李亨于死地之外,别无其他选择。
李林甫生前共发动了三起针对李亨的政治迫害运动。李亨的大舅子、刑部尚书韦坚成了第一个突破点。韦坚出自唐代著名的韦氏家族,且妹妹为太子妃,姐姐嫁给薛王李业(李亨的三叔),称得上是炙手可热了,然而一旦被权术高手李林甫揪住了小辫子,再庞大的势力也无法挽救他。
公元745年元宵赏花灯的时候,韦坚在街上与太子李亨相遇,继而又与一位曾说过李林甫坏话的节度使在一处道观密谈数分钟,这一切,都被李林甫的人暗中侦知。随即,唐玄宗就接报:韦坚以外戚身份与边将暗地里相互勾结,打算阴谋拥立太子登基。
联想到前太子李瑛等三个兄弟的命运,李亨内心涌起无法抑制的恐慌,急忙要跟韦坚扯清关系!如何扯清呢?李亨做出的选择是:跟自己的老婆也就是韦坚的妹妹离婚!
此事最终处理下来,韦坚亲党受到连坐而遭流贬者达数十人。由于太子李亨及时跟韦氏离婚,所以他不算韦坚之党,自然也就安然无恙。其实是唐玄宗鉴于前太子李瑛的悲剧,怕再犯错,才只惩罚官员,不涉及太子!
堂堂大唐帝国的太子,在奸臣的步步紧逼下,居然要主动提出与老婆离婚,也真是千古奇闻了。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同样的悲剧却能在李亨身上发生两次。隔年,李林甫又借李亨次一级小老婆杜良娣之父事件大兴牢狱,李亨的岳父被活活杖死,李亨再一次忍痛割爱,宣布与杜良娣离婚。
做太子做到李亨这个份儿上的,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大概找不出第二个了。
第三次,与李亨关系亲密、手握重兵的大唐名将王忠嗣被李林甫罗织了一个恶毒的罪名:欲拥兵以尊奉太子。三下两下,王忠嗣又去职落马。这次李亨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童年好友王忠嗣不明不白地死在边远流放之地。
三次扫荡,一次比一次猛烈,一次比一次凶险,尽管性命犹在,但李亨已经彻底成了一只被拔光羽毛的公鸡,随时有被人扔到案板上剁掉的危险。
人伦之祸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退缩隐忍达十几年的太子李亨终于找到机会踢开套在身上的命运桎梏,登上了那个曾经几乎等同于断头台的皇位。然而注定一生苦命的他万万没有料到,收拾乱摊子、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并不是他的唯一困惑。
唐廷尚未吹响对叛军反攻的号角,内部先传来了不协调之音:李亨的十一弟—永王李璘反了!
李璘,从小丧母,是哥哥李亨把他抚养长大,可就是这样一个亲密兄弟,给李亨带来了动乱中的第一场人伦惨祸。
李璘看到天下大乱,不是想与哥哥一条心尽快平乱,而是妄图割据江南过把帝王瘾,他这种行径无疑给动乱中的大唐军民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极不得人心,很快被哥哥派的人灭掉。
这件事或许可看作是永王的咎由自取,可接下来这件事,李亨就必须负主要责任了,这便是他自己的儿子建宁王李倓被赐死一事。
在李亨艰难的平叛岁月中,有两个儿子出力甚大,一个是后来即位的唐代宗李俶,另一个则是其第三子建宁王李倓。
李倓可谓完美的好儿子,此次国家有难,首倡让李亨留下主持大局的是他;力主茫然不知何往的众人到灵武收拢天下精兵,准备大反击的也是他;一路上亲率骁骑紧紧将父亲护卫住,每有战斗都身先士卒以至于流血盈袖的还是他。李亨能够顺利登基,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这个好儿子。
当哥哥李俶挂着元帅的帽子跟郭子仪、李光弼们统兵在外作战的时候,李倓则留在父亲身边,全力辅助父亲完成平叛重任。但就是这样一个好儿子,居然最终被李亨下令赐死。
缘由可以从李亨的又一位老婆张氏和宦官李辅国说起。李辅国虽是家奴,但也是李亨登位的“元功”之一。在韦、杜二妃之后入宫的张氏则在最困难的关头给过李亨最温馨最体贴的支持。
李亨性格懦弱,但登基以后却能聚拢天下军民之心,很快取得对叛军大反击的胜利,平心而论正是这一帮能干的儿子、体贴的老婆、忠心的家奴跟他一起努力的结果。然而悲剧也源于此,当儿子、老婆、家奴之间内讧时,李亨完全没有办法,只能任凭更强势的一方去摆布了。
张氏有些地方很识大体,有些地方却充满小肚鸡肠。有次,李亨感激她给予自己的支撑,想将一个装饰满珠宝的马鞍赐予她。但李亨的首席谋臣李泌却劝谏道,国难当头,还是将珠宝拆下来赐给有功的战士吧。
李亨还算不错,听从了劝谏,李倓则认为父亲能这样从谏如流,天下应该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难倒他们了。但张氏却不乐意了,从此恨透了李泌,也恨透了李倓。平日之时,李倓也看不惯张氏与李辅国的很多行为,因此两边矛盾重重。
喜欢修炼“仙术”的李泌对尘世一直看得很开,稍有不如意就“抛却人间第一官”跑到嵩山隐居去了,但李倓则不同,他必须责无旁贷地留在父亲身边全力支持。在李泌离开期间,李倓遭到了张氏和李辅国的联手构陷:他打算用武力夺他兄长的嫡子之位。
这种罪名自然不可饶恕,大难当头还兄弟阋墙,自然是死罪!
虽然后来李亨在重新回归的李泌的耐心说服下,终于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懊悔得痛哭流涕,可是好儿子已经永隔天人了。不久,李亨又失去做孝子的资格。
在郭子仪、李光弼们的努力下,大唐终于取得了对叛军反击的胜利,两京收复后,太上皇唐玄宗被迎接回长安,但很快被打入“冷宫”,不得与外人见面,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宦官李辅国。
玄宗回到长安,依然受到很多百姓的爱戴,且偶尔还与朝臣私下见面,显示出依旧存在的政治实力,这些都让李亨有些坐卧不安。见此局势,李辅国当即擅作主张,派兵强行将唐玄宗遣送到四面隔绝的“冷宫”,遣送中还几次差点儿害七十多岁的老皇帝从马上跌落下来。已经孤家寡人的唐玄宗唯有对高力士苦叹:“吾儿用辅国谋,不得终孝矣。”
内制于悍妻,外迫于家奴
就算将帝国版图上最璀璨的两颗明珠—长安和洛阳收回到李氏子孙的手中,就算是立下了再造江山社稷的不世之功,李亨的苦命生涯也远没有到头,他的皇权渐渐受到老婆张氏和宦官李辅国的挑战。
当此国难之际,李辅国和张氏的强硬对于李亨的软弱来说本是个很好的平衡。但是物极必反,李亨的软弱使得这种强硬很快超出了应有的尺度,以至于给李亨造成一种“内制于悍妻,外迫于家奴”的局面,史称:“(张)后与李辅国相表里,横于禁中,干豫政事,请托无穷。上颇不悦,而无如之何。”李亨的皇帝生涯,就是在这样一种让人郁闷难熬的局面中度过的。
自认有功的大太监李辅国继掌握了禁军兵权后,又被授予兵部尚书之位,但在新岗位呆了还不到半个月,他居然又狮子大开口跟李亨讨要宰相来做。而已经荣升后位的张氏更是将手触到李亨的帝位之上。
尽管张后在艰难的岁月里曾表现出令人敬佩的举止,然而,其人生的参照点绝不会是唐太宗贤明的长孙皇后,而是差点儿革了大唐命的一代女皇武则天。悲哀的是,她徒具武则天的权力欲望,却不具备与之相称的政治手腕与容人胸襟,这从建宁王李倓被赐死一事就足以看出。以张后之胸襟,连当个一国之母都成问题,更别提效仿武则天掌控朝堂了。
渐渐撕掉伪装的张后开始干预朝政。初尝权力的美酒之后,她又想让自己进一步沉醉其中,而老公的软弱更催促着她的野心一天天发酵膨胀。为进一步获得权势,张后甚至暗示群臣上书给她加尊号“辅圣”,幸而有人点醒李亨:“历代皇后中只有韦后加过尊号,岂足效法?”加上群臣反对,事情最终无成。
但张后并没有就此善罢甘休:我不当辅圣,就让我的儿子当真圣吧。于是又开始捣鼓易储之事,即便自己的儿子过于幼小无法被扶上位,仍要将现任太子李俶赶下台,因为太子跟被陷害而死的建宁王向来手足情深,故此张后又想方设法陷害李俶,转而扶持李亨的另一个儿子越王登基。
公元761年的一个秋夜,安史之乱余烬未灭,各地战火依然如火如荼之际,没当过一天太平天子的唐肃宗在自己的寝宫中惊吓而死。
李亨只有52岁,或许不当如此早亡,但回顾他这一辈子,能活到这个岁数已属奇迹了,而就在他临死之际,新一轮宫廷政变如烈火一般蔓延而来。野心勃勃的张后纠集一批宦官准备拥立越王登基,顺道矫诏宣太子进宫将其诱杀。但跟张后已经决裂的李辅国提前听到风声,当即调来军队半路上截下太子保护起来,随即拥兵剿杀张后一党。
走投无路的张后无处躲藏,只好躲入李亨的寝宫。已是气若游丝的李亨先是看到张氏披头散发地跑来向他求救,继而又看到昔日忠心耿耿的家奴李辅国带着一帮人凶神恶煞地闯进来跟他要人。
就在李亨的病榻之前,他的老婆被家奴揪着头发拖了出去——给被惊吓而死的唐肃宗吹奏送葬进行曲的是一个凄厉无比的叫声,那是一个女子在脑袋离开脖子前发出的最绝望的哭号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