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食

时间:2023-08-10 09:30:11编辑:奇闻君

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上的盛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都光彩照人,生活习俗也是在此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其中较为显著的一个习俗变迁便是饮食的合餐,也就是大家开始坐在一桌一起吃饭,而不再是以往的“一人一桌一份”的分开吃饭。

一、唐代以前饮食习惯

1、提倡分食习惯

我国的分食制起源悠久,远在周朝时期,人们就是席地而坐,将食物放在俎案上,每个人分食自己的那一份。除此之外,周代的分食还体现在男女不同席进食。

我国古代的饮食在礼的规范下,超越了其自身满足人类身体机能的原始意义,被赋予了更高级的内涵,成为彰显统治者地位,体现社会等级,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载体。

饮食种类不断丰富,饮食器具的不断发展,使得饮食也成为了统治阶级维护自己地位、划分等级尊卑的重要手段。通过规定不同地位的人的食物内容和餐具制作等,在饮食问题上划分出严格的等级秩序。

分食正好可以满族“划分等级、彰显身份”的目的。分餐可以避免“平起平坐”。这就规定了参与者不得不遵守这样的一种礼制的制约。

2、分食合食的并存

魏晋南北朝依旧是沿袭汉朝的分食制。此时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和南方的汉族交流融合,把他们的饮食习惯传入了汉族的日常生活中,被借鉴和使用。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饮食习惯呈现出一种渐变多元的特点。南北朝尤其是北朝时期合食制度开始出现,但仍旧是以分食制为主流进食方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食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也和许多因素有关。现实生活中新型坐具的使用,餐具的改进,烹饪技术的发展,甚至此时的家庭伦理,社会心理等因素都可能使饮食方式发生变化。同时,饮食方式的变化也折射出这一时期社会变化情况,并与社会变化相呼应。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发,政权更迭,整个社会都处在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飘摇之中。与社会现状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这一时期饮食的快速发展。

同时皇权的衰弱也使此时人们的饮食不再像前朝一样严格恪守等级秩序,士族阶层的饮食极为奢华甚至超越皇室。这一时期所出现的士族打破饮食礼仪,在饮食上僭越皇室的现象,是此时期皇权衰落的产物,饮食成为了士族与皇权分庭抗礼的一种反映。

与此同时,朝代更迭频繁,人们的忠君思想在颠沛流离中日渐削弱,远离政治,更多强调自我的追求与享受,将目光投放到日常饮食之中。食物在此时成为了一种精神的寄托,情感的宣泄。

二、唐代饮食方式的变化

1、合食习惯的迅速发展

高桌大椅的出现为分食制向合食制的转变提供了契机,唐中期时合食制已经取代分食制成为了主流的进食方式。人们开始围坐一桌共同进食。不过此时的合食与我们现在同盘共器津液交流的合食仍存在一些细微差别,人们围坐在一张桌子前,主要的菜肴食品仍旧是一人一份,只有饼类、粥、羹等汤类食品才放在一个大盛器中,供大家自取。

《唐代野宴图》中可以看到九个人围坐在桌子周围,其中每三人共坐一长凳,桌子上摆满了各种食物,每人面前一份食物,桌前还摆放有一份汤品,内置一个勺子,应是为了方便每个人自取盛汤。

画中人虽然坐在椅子上,但与我们现今的坐姿大不相同,桌子正后方三人为盘腿坐在长椅上,两侧的人则是分为双腿盘坐与盘单腿,另一腿垂地两种形态。

这可能是由于传统的席地而坐习惯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更改的,也正因如此,唐代的长凳大多比较宽,以此适应人们的坐姿需求。

2、合食习惯发展的原因

在饮食方式变革过程中,饮食坐具,承食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饮食内容和饮食器具的变革几乎是同时开始、相向而行。更确切的说是饮食坐具、桌具先发生改变,进而呼唤新的饮食方式的出现。

我国最早的坐具是席,人们跪在席上,席前面放案,案上是每个人的食物。到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他们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用具也随之影响中原民众。

胡床和今天的马扎很像,它的坐的面距离地面是有距离的,这促使人们从跪姿向坐姿慢慢演化。到唐朝的时候,不仅仅是胡床,其他的坐具也得到了发展,各种桌椅板凳逐渐在社会上普及和流行。

合食习俗的出现和演化过程中,新式的坐具的作用不可小觑。它们促使人们的进餐姿势由比较低的跪姿向较高的坐姿变化,从而使得人们可以触及更远的位置的食物,于是就不用每人面前单独摆放好食物。高足坐具也推动了相配套的“桌子”的发展,桌子的高度增加,面积增大,也使得人们不得不慢慢选择聚在一起吃饭。

由此可见,新式的高足坐具与桌具对分食向合食的转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过这种转变也经历了比较漫长的时间,最终的合食制的确定其实已经到了宋朝。

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大繁荣,城市经济和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流动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享受性的消费出现,许多人都会在节假日或者空闲时间去食肆酒楼“下馆子”,从而使得食肆酒楼遍地开花,大量出现。

酒楼与食肆是一种以盈利性为目的的公共场所,若是按照分餐制准备桌椅和饭食,成本会大大增加。考虑到成本问题,因此在相对有限的空间里多人围坐使用一套桌椅成为最好的选择,侧面为合食制的流行提供了助力。

3、上层饮食礼制的加强

饮食礼制的最初确定是为了彰显统治者的地位,维护统治,唐朝以前多有体现,统治者通过法律,政令强制人们遵守这一礼仪。

唐朝时期,饮食礼制在上层社会的宴饮中仍旧存在,并被上层社会群体所推崇。与此同时,上层社会的饮食礼制逐渐简化下移,被民间吸收接纳,逐渐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饮食礼俗。

唐朝时期,正规的国家宴饮中,还是以分食制为主要形式。宴席的礼制规定仍旧较为严格。无论是在座次安排还是大臣的食物分配上,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无一不体现着严格的等级差别。

人们仍旧重视座次和席位安排。因此每当宫中有重大宴饮活动时,光禄寺要提前一天针对群官客使的等次安排坐席,皇帝作为九五至尊,御座自然是在殿的正中,在两侧依据官员的品级高低以及与皇帝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配座位。

饮食礼制在上层社会的不断强化是对以往饮食礼制的延续,同时也是封建集权强化的产物。唐朝对于宴饮中座次排位,用餐器具的规定,可以更好的强调尊卑等级,防止僭越。

4、下层饮食习惯受到上层影响

当饮食礼制在上层社会被推崇强调的同时,这种礼制在民间社会也迅速流传,在不断的磨合与相互选择过程中,来自上层社会的礼与下层社会的俗互相渗透,最终形成了全社会约定俗成的饮食礼俗。比如在民间宴饮中,开席前出于礼貌人们会彼此谦让,互相让座。长幼有序排座位,男女之间也会有相应的规定予以限制。

唐朝时期,从家内走向家外的饮食方式,将大家族中的饮食习惯带到社会,人们在从事饮食活动时,会自觉的遵守饮食礼俗,与上层社会强制性的礼制不同,这是社会长时期积淀的结果,是在平时的教化中人们自发所养成的习惯,是一种主动行为。

由于合食制的发展,饮食礼俗在此时也发生了些许变化,男女同席的现象渐多,同时在原本方位尊卑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新的座次尊卑。同上层社会的正规宴饮以皇帝的言行举止为行动准则一样,民间宴饮中也有以身份尊者的一举一动作为相礼的标准。

三、结语

从分食到合食,反映的是社会生活和生活习俗的变迁。由于烹饪技术水平的提高、饮食行业的快速崛起、新式高桌大椅在家庭及饭馆酒肆的投入使用、为合食制的发展提供了客观物质条件。饮食方式的变化发展是社会变化的缩影,分食与合食为适应不同的时代需要而产生变化。

唐朝时期的饮食习惯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与当时桌椅用具的更新和饮食行业的繁荣发展密不可分。同时,与饮食相关的礼制规定在这一时期仍旧为官方所重视,作为划分身份等级的重要依据被保存并不断细化。

随着礼制的家族化,礼制逐渐下移到全社会。普通民众的趋上心理将上层社会的礼与下层社会的俗完美融合,最终形成全社会约定俗成的礼俗。而合食制下饮食的社会交往功能更加凸显,人们将饮食作为一种社交手段借以实现个人的功利性目的,情感性目的。

上一篇:独占八斗

下一篇:宋太祖赵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