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伊朗电影在国际影坛可谓风光无限,阿巴斯自然已经列入了大师之列,贾法·潘那西、萨米拉·马克马巴夫等新一代电影人也不断受到瞩目。而马基·麦吉迪亦属后起之秀。
麦吉迪出生于德黑兰,他14岁起即在业余剧团中表演,后进入电影界在著名导演莫森·马克马巴夫的影片中演出。1991年开拍第一部剧情片
马基·麦基迪
伊朗1992年儿童片,法国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提名金摄影机奖,第10届德黑兰Fajr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剧本奖,第16届蒙特利尔影展、第5届东京影展观摩作品。简介:在伊朗东南及巴基斯坦边界地区,"BUDAKS"是对长途跋涉到边界去携带物品走私贩卖,以微薄的收入过生活的大人小孩通称。父亲在沙漠中掘井想找水源,却不小心因坑洞蹋陷而被活埋身亡,留下了两个年幼的儿女,这对兄妹被奴贩子诱拐而离开村庄,哥哥被卖给了走私贩,妹妹则被带往巴基斯坦,与家人失去联络。哥哥和其他少年常去巴基斯坦走物品回来销售,因而和一位巴基斯坦当地的男孩成为好朋友,也藉由他的帮助,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回了离散多年的 《天堂的孩子》
马基·麦基迪
简介:在1840年代的巴黎一条叫作“犯罪大道”的地方,脱衣舞女郎嘉杭丝一次被误为扒手,哑剧演员巴普提斯特为她解了围。他们二人都有情人,但是他们还是相爱着。五年后他们在巴黎再次相见,此时他们都已成名,且各自有了自已的归宿,但巴普提斯特还是旧情难忘,于是去找她,遂二人共渡一宵。早上巴…《天堂的颜色》
马基·麦基迪
就读于盲人学校的男童墨曼,满心期待父亲来带他回家度暑假。然而父亲却很想摆脱瞎眼的儿子,然后自己再追求第二春。父亲免为其难把墨曼带回偏远的故乡,正常的乡村小学让他这个盲童去上课让他高兴半天。然而父亲找到了一名瞎眼木匠将墨曼收为学徒。此事令奶奶伤心失望而出走,虽被父亲带回,却已感染风寒而一病不起。本来已答应婚嫁的女家以“婚事不吉利”为由退回嫁妆,令父亲失声痛哭。最后,父亲决定到木匠处领回墨曼,途中却遇急流将木桥冲断……《巴伦》
马基·麦基迪
1989年,苏联撤离阿富汗,这个国家立刻陷入混乱的内战中。数百万计的难民涌入周边国家,其中仅伊朗就接纳了140多万。年轻一代的阿富汗难民出生在伊朗,故乡对于他们仅仅是一个陌生而遥远的名字。他们在贫穷中挣扎,大多数只能为低廉的工资从事最艰苦的工作——如建筑业。这部影片就发生在德黑兰北部的一座建筑工地上。工头梅马雇佣的阿富汗工人纳贾夫摔断了腿,作为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他的受伤无疑使家庭陷入了困境中。梅马同意让他的大儿子莱麦特接替他的职位,这个瘦弱的青年勇敢地挑起了重担。但不久梅马就发现这个男孩实在不适合干扛水泥的体力活,当他看到男孩细心地布置餐桌时,他决定让莱麦特代替自己的侄子拉提夫负责工队...1991年开拍第一部剧情片《Baduk》(手足情深),首度获选1992年戛纳影展导演双周放映;1995年开拍第二部剧情片《The Father》,先后获得伊朗影展最佳影片,北美洲圣保罗影展、突尼斯影展等重要奖项;最富艺术成就的是《天堂的孩子》(小鞋子),不仅在伊朗本土影展囊括了3项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票房也横扫千军;进军蒙特利尔国际影展也获得三项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观众票选 最佳影片。更令人振奋的是它代表伊朗首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或许是政治因素而败北,但“虽败犹荣”。正因为他取得了瞩目的成就,马基·麦基迪在伊朗被称为第三代电影代表人物 (阿巴斯是第二代) 。
马基.麦迪吉与其他导演的不同之处,就是他独特的以家庭为背景的故事,喜爱探讨亲情、血缘关系中的那一份沉重与甜美。在进入影坛数十年中,他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倾注在儿童电影上。
“我对儿童世界特别感兴趣,我的童年也是我思路的泉源,我也经历过"天堂的孩子"的童年,拍摄儿童电影你不用墨守成规,可以浑洒自如。"纯真"是儿童世界中最令人折服的。”
早期他对拍摄儿童电影并没有兴趣,由于受雇于"青少年天资发协会",在他们的要求下去拍摄儿童电影,一拍之下才知道儿童的魅力,并且深深地了解到他们的观点比成人要有趣得多,这就是马基.麦迪吉痴迷儿童电影的根本原因。
“我常常觉得为什么伊朗大多数的导演都在拍儿童电影?”马基.麦迪吉认为,在伊朗电影中的儿童不仅仅是儿童,他们想去了解世界上正发生什么事情,最好的儿童电影就是要表达他们所要传达的人生真谛。而且拍儿童电影有个好处,不需顾虑检查的问题,政治的问题,再者,成人一直比较感情用事及精神易受创,会眷恋过去,但从儿童身上,你只会发现希望及对生命的热诚,伊朗电影常涉及生命的光芒进而受到世界 的肯定,主要就是这些儿童的参与。在每个社会,都有富、贫的问题,尤其在伊朗这个问题非常凸显,所以马基.麦迪吉觉得唯有靠艺术去探讨才能激发当局者的省思。当然,有人批评他在影片中所表现出的贫穷程度令人置疑,怎么可能有家庭穷得连一双鞋子都买不起?他们的疑点没有错,但在影片中(天堂的孩子)所探讨的贫穷是从孩童的看法为出发点,是这两位兄妹认为他们的父母无力替他们购买新鞋,这种纯真的想法成年人是不容置疑的,鞋子弄掉了,对孩童来说是一种悲剧。
“虽然孩童很容易亲近,但真正要了解并与他们打成一片并不容易,但我却借着儿童而更能了解到成人世界,并能进一步与他们沟通。”从影数十载,马基.麦迪吉一直坚持着这样的信念。目前,伊朗儿童电影正在形成一种艺术力量,与亚洲、西欧、东欧、美洲的所有“真诚电影”一起,形成了一种比好莱坞电影更人性、更关怀、更丰富的世界性的艺术电影思潮,而且正在征服越来越多的真正热爱电影如同热爱人生一样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