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说起宋神宗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每虔夕惕心,妄意遵遗业。顾予不武姿,何日成戎捷”
这是宋神宗的一首诗,从中不难看出宋神宗的大志向。确实,宋神宗跟他父亲英宗一样,也是一位颇欲有所作为的君主
宋神宗幼时,便知祖宗志吞幽,蓟、灵武,而数败兵,立志“雪数世之耻”,到十多岁时,神宗就“慨然兴大有为之志,思欲问西北二境罪”
无论是熙宁变法、元丰改制、还是与西夏的较量,宋神宗都是希望能够带领宋朝有一番座位的
然而勃勃之心,终是囿于自己的才能,识人之才
熙宁变法,可以说是神宗时期,甚至说是整个宋朝,都影响深远,历来被人议论的一次变法。然而,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其中固然与新法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关。也自然与神宗用人不当,致使新法不得人心有关
变法派中,除王安石个人操守尚无非议外,其余的如吕惠卿、曾布、李定、邓蔡京等,个人品质多有问题
元丰改制尚不必说,那只不过是熙宁变法失败后,神宗不甘心而继续的改革,其在社会上的影响,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是不及熙宁变法的
而与西夏的军事较量,才是最能说明,神宗有心强国,而无识能之才本质的
宋神宗常与大臣说起仁宗朝宋夏交战、而契丹趁火打劫的往事,每每悲痛到流泪。是以用武开边,建功立业,是他一生的梦想
特别是对待西夏,曾今的属臣,却突然和大宋平起平坐。对此,宋神宗十分不忿,想一举消灭西夏,用以挟制契丹和吐蕃,显示大宋朝的神威
是以两次变法,都有在军事上做改变,希望能够增强军事力量,也在为军事行动做物质上的准备,先后建成了五十二个军用物资库
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变法派杰出的军事家王韶向神宗上《平戎策》三篇,要旨是先取河湟,控制西北门户,斩断西夏右臂;再威服吐蕃,孤立西夏;然后出兵,关门打狗
这一战略分析,其实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实践,就要综合宋军的军力、人才及素质多方面考虑
然而神宗已是备受鼓舞,任命王韶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虽然司马光等人认为内政还未做好,不易贸然发动战争,但是神宗当时宠爱的王安石却鼓励他机不可失
熙宁四年,神宗设立洮河安抚司,任命王韶为长官,开始经略河湟。次年,王韶便软硬兼施,招抚吐蕃部落三十余万人,拓地二千余里
这一举可谓是把神宗一直以来的梦想给激活了,设立熙河路,以王韶为经略安抚使,对西夏的用兵已是势在必行
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西夏梁太后反对夏惠宗欲将河、洮等黄河以南的土地还给宋朝,囚禁了惠宗
鄜延副总管种谔上书神宗,称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倘若被辽朝趁机工区,必是中国大患
神宗大喜,立即召见了他以及众朝臣,定议攻下,当时知枢密院孙固和同知枢密院吕公著反对轻率举兵,并提出主帅为谁的问题
只是此时神宗整个人已是热血沸腾,怎么可能再按兵不动,早已属意李宪为主帅。对此孙固等人极其反对
李宪乃是宦官,怎可担军国大任,但是宋神宗固执己见,同年七月,命李宪为主帅,出熙河路,同时又让高遵裕出环庆路;刘昌祚出泾原路;王中正出河东路;种谔出鄜延路。五路并进,会师灵州,消灭西夏
有意思的是,这五路之中,主帅李宪以及王中正都是宦官,而高遵裕乃是外戚,根本就不是将才,只有刘昌祚和种谔是军武出身
然而这两个人,刘昌祚受高遵裕节制,种谔受王中正节制。是以这次出兵,才开始便已经奠定了此次结局
宋军八月行动,种谔率军九万攻克米脂城,携功上奏,要求不再受王中正节制。然而之后进兵至石州,军粮不济,且已是十月,遇大雪,将士饥寒,冻死十之二三,生还仅三万
王中正所率不对,军纪涣散,无纪律,无战功,滥杀无辜,最终粮草断绝,溃不成军
高遵裕率军九万,十月到达韦州,因粮草不济,暂不前进。此时刘昌祚倒是率兵五万,击退西夏三万兵马,先于高遵裕进逼灵州
高遵裕忌功,竟是直接传令,不让他乘胜攻城,错失战机。其后高遵裕只会围城十八日,却是久攻不下。反而被西夏兵以黄河水倒灌军营,切断粮道。大批宋军冻溺而死
李宪率军十万,九月收复兰州古城,却迟迟不进军,十一月份才到天都山,而此时高遵裕、刘昌祚战败,他接诏回师
灵州之役,最终以失败告终,寄予厚望的宋神宗听到惨白的消息,起床绕塌环行,甚至身染重疾
然而对于造成此次战败的将军却并未重罚,只是贬了高遵裕、刘昌祚、王中正的官,对于处死李宪的奏章,不仅置之不理,还将其升官了
此次战败,乃由于宋军出兵仓促,且麻痹轻敌,各自为战,没有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主帅,粮草供应之上,更是大有问题
宋神宗也许知道这些问题,但是李宪是他力排众议、固执己见选定的将领,若是处置李宪,便等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宋神宗自是不愿的
这次战败,宋神宗并不甘心,还在酝酿更大规模的战争。元丰五年。鉴于西征时攻克西夏州县而不能守的教训,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沈括和种谔建议在横山一代筑城
神宗即派徐禧和宦官李舜举前往,徐禧一道便选定永乐作为筑城之地。然永乐易攻难守,沈括和种谔都提出异议,徐禧还是固执己见
八月十五筑城,十四天便完工,神宗特此赐名“银川寨”。然而对西夏来说,横山一代,乃是他们的腹地
永乐城筑成不过十余日,西夏便出动全国的精兵,与宋军展开了殊死的争夺战。当时城内守城宋军仅三万,而西夏士兵数十万
沈括建议弃城诱敌,被徐禧断然拒绝,大将高永能请求在西夏成军之前主动出击,也被拒绝。战机频失,不过二十日,永乐城便被西夏军攻破,守城士兵几乎全军覆没
两次战事的失败,宋神宗大受刺激,不再有征伐之意,史有记载:“及永乐陷没,知用兵之难,于是亦息意征伐”
宋神宗一声野心勃勃,与开疆拓土,成为一代雄主。然而当时宋朝内政、外患诸多问题,不是短期内就能够解决的
而宋神宗急功近利,欲强国然变法失败,欲开边,而任人无能,无论是李宪、高遵裕,还是永乐筑城的徐禧,都不是明智之选,以致最后的失败
永乐之役后,宋神宗身体每况愈下,不到三年,便辞别人事,结束了他一生的强兵开边梦